控衛與總冠軍的悖論 下集

為什麼以控衛為核心建隊,可以贏得勝利,但是卻贏不到總冠軍呢?

代表例子一大堆,就以近20年間,最優秀的三大控衛基德、納什和保羅來說吧。

納什攻強守弱,還可以理解,但既然是跑轟嘛,就不怕被打爆,反正只要跑起來,那就一定會把對位人爆的更厲害,類似於艾弗森的打法。但畢竟還是有弱點可以針對,季後賽戰績不佳也可以理解,對不對?

而基德,則是這個世紀最全面的後衛之一了。在威斯布魯克橫空出世之前,基德就是全面控衛的代名詞。防守強硬,身材高大,最佳防守陣容成員之一,樂於傳球,從骨子裡就喜歡幫助隊友那種無私控衛。在籃網的三駕馬車裡,出手最少的就是基德了。

控衛與總冠軍的悖論 下集

身為控衛,用除了指揮球隊外,還靠籃板,防守這些幫助球隊贏球,年邁之後甚至還加練出一手靠譜的三分球,實在是好球員的典範,森林狼那些天賦滿滿但就是打球不靠譜的年輕人,真的應該好好學習一下。

但就是這位無私的甚至有些過分,攻守都很平衡的控衛教科書,在獨自帶隊的生涯裡,在孱弱的東部,殺進過兩次總決賽,總共只贏了3場球,跪的乾脆利落,簡直就沒有任何懸念。

保羅則是讓我想起了張韶涵唱的“阿刁”,命運多舛,痴迷淡然,揮別了青春,數不盡的車站,甘於平凡卻不甘,平凡地潰敗。

怎麼樣?這個歌詞是不是很有代入感?

命運多舛,流離輾轉,從黃蜂的青澀少年,到快船的堅毅中年,又到火箭的老球皮,揮別了多少青春,但始終不甘於平凡,奈何卻總是一次次倒在登頂路上。

這位現役最偉大控衛生涯最佳戰績,也僅僅就是西部決賽,還是在自己最後兩場未出場的情況下,火箭與勇士打了搶7。

那麼,以這三位近20年最偉大的控衛,作為研究課題,現在開始總結一下他們失敗的原因吧。

控衛與總冠軍的悖論 下集

第一點:過於無私。

他們信守著心中的信仰,控球后衛就應該是負責球隊戰術選擇,就應該先把隊友的手給喂熱,讓每個人在場上都能找到存在感,讓每個隊友都能開開心心的打球。

這樣想是沒錯的,所以這三位都是深受隊友愛戴的好控衛,巴特勒,馬丁,小斯,馬里昂,錢德勒,大衛韋斯特,小喬丹,雷迪克,卡佩拉們,簡直愛他們愛的要命,在常規賽裡刷刷數據,簽下一份有很多個零的大合同,運氣好了還能在全明星賽露上一次臉。

但是,這樣在季後賽裡是贏不了球的。

常規賽裡大家打打鬧鬧,互相刷刷數據,但季後賽裡真刀真槍,是沒有那麼多輕鬆喂球的機會的。另外來說,即使有這些喂球機會,這些隊友的手究竟能不能喂熱還是一個大問題。

控衛與總冠軍的悖論 下集

第二點:講究集體。

一場比賽能不能勝利,評判結果很簡單,你能不能得到比對面更高的得分。而以上這三位,共同的特點就是過於無私了,總是巴不得把飯都喂到隊友嘴邊,指望著打出集體籃球。

但有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季後賽籃球,集體不見得能勝過個人能力。

舉個例子來說,雷霆就靠著威斯布魯克和杜蘭特的輪番轟炸,硬生生在西部橫行,與任何強隊都能打個難捨難分。熱火就是靠著詹姆斯和韋德單槍匹馬的長途奔襲,統治了東部那麼多年。

馬刺還有一個吉諾比利,作為無理手,時刻能跳出來,一番不可思議的打法準備掀翻棋盤。勇士有克雷和杜蘭特遊離於戰術之外,你永遠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會用什麼方法,就能把你宰殺掉。

甚至哈登,出身雷霆還拿過第六人,所以他明白掄圓了打也能贏球的道理,以及另外一個戈登,你不知道這兩個登在場上時,會用什麼樣的打法就不講任何道理,隨時可能把你打個奄奄一息,這也是上賽季能夠和衛冕冠軍打到7場的原因。

但在這些超級控衛的球隊裡,基本不會有遊離於體系之外的個人能力,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定位,在這個球隊指揮官定下的框架裡,他們太循規蹈矩了,他們相信球會傳到自己手裡,老老實實跑著戰術能夠像常規賽那般帶來勝利。

但事實,恰恰相反。

控衛與總冠軍的悖論 下集

第三點:易被針對。

當球隊超級控衛在場上時,你會怎麼辦呢?

很簡單,把球交給他,讓他來掌控球隊吧。

那麼對手會不知道嗎?所以相應的針對辦法,不是很多,大概有一萬種左右吧。

比如說,雷霆在對陣快船時,威斯布魯克和羅伯森,從球發出的那刻起,兩個人就開始圍追堵截。反正一定不會讓保羅輕易的帶球過半場,這方面貝弗利也是行家裡手,當你被糾纏到連運球都得時刻提防著時,戰術等於垮掉一半了。

比如說,馬刺剛過半場,格林負責領防,而萊納德則時刻環繞在保羅附近,隨時準備切斷傳球路線,永遠不讓你傳出一個鼓舞士氣的好球。

比如說,掐掉場上喂出來的每一個手熱點,冒出一茬掐一茬,即使手感逆天但是在三次包夾後,大概出手就不會那麼自信了吧。

比如說,讓己方球隊,最強的進攻點,不停的通過無球或者擋拆,一次又一次不停歇的去找你們的出球核心,比如科比追著納什打,威少爺欺負老基德跟不上自己等等一大堆例子,即使把你打不到替補席上坐著,也要讓你每次突破籃下都得唸叨著犯規數快到了。

方法太多,頂級球隊各有招數,不再細說。

控衛與總冠軍的悖論 下集

第四點:殺傷力不夠。

季後賽籃球,若是拼到最後,拼得是什麼?

很簡單,拼得就是殺傷力。已經決戰紫禁之巔了,大家都把各自的絕招拿出來吧,現在就是通過個人能力一絕勝負的時刻了。

但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個人攻防能力著重的是什麼?身高以及噸位,球技甚至都要擺次位。

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控衛,甚至包括庫裡與威斯布魯克這等以個人進攻能力著稱的球員,都不是什麼特厲害的關鍵時刻殺手的原因。

所以,控衛這個位置,在這種關頭就是天生的劣勢。

像威少爺191公分的身高,已經算是控衛裡少見的高大身材,但在最後決戰時刻,還是要被堵在禁區外面跳投,這應該不是新鮮事了吧。

保羅還在快船效力的時間,在與馬刺決戰第七場時,最後一球一路跌跌撞撞,把球抱在懷裡,在起跳都困難的情況下,面對漫天的胳膊,一個拋投擦板打進,當然很牛逼。但相信我,這種神蹟,更多的是因為感動了上天,所以被賜予了一些運氣。

控衛與總冠軍的悖論 下集

而聯盟的頂級側翼們,動輒205公分開外的個頭,120公斤的體重,坦克一般的體型實在是佔了很大的便宜。為什麼哈登總是能夠殺到籃下,還能撥開一堆胳膊上籃?為什麼都知道科比站在左翼,就是要突破了,但就是怎麼也攔不住?為什麼杜蘭特只要接到球,那無論怎樣都不會被防守干擾呢?為什麼詹姆斯可以送出遮天的追身大帽,而後衛只能去冒著失位或者犯規的風險搏一把搶斷呢?

這就是個人體型,對殺傷力的加持效果了。

所以,在你一槍我一劍殺紅了眼,大家互相拼刺刀的季後賽決勝關頭,控衛大多數都是戰敗方。

所以總結大概就是這樣了吧,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