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桑皮紙—人類紙業的"活化石"

轉自:中國紙業網

新疆桑皮紙—人類紙業的

桑皮紙在新疆非常古老,如今在地球上倖存的也屈指可數。它曾經一度是造紙行業的主角,因為它結實而有韌性,被用於印錢、制扇、書籍等等。

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是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脈,更是傳統文化源遠流長的精髓。在新的歷史時期,如何才能夠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下去、努力呵護民族文化傳統呢?

桑皮紙是以桑樹皮為原料製成的一種紙張,最早起源於漢代,是新疆和田地區維吾爾族一項重要的手工藝,被譽為“會呼吸”的古老技藝。

作為西域最古老的紙張之一,桑皮紙是以桑樹、胡楊樹皮為原料製作的,其整個生產工藝流程都是手工操作。

“寫在桑皮紙上的字,不浸不褪色,也不會被蟲蝕。”1908年,英國考古學家、探險家、當然也是偷我們敦煌寶藏的那位國際敦煌學開山鼻祖之一的斯坦因,在新疆和田城北100多公里的麻扎塔格山一座唐代寺院中發現了一個紙做的賬本,上面記載著在當地買紙的情況,說明遠在唐代時和田一帶就有了造紙業。

當時,結實而有韌性的桑皮紙,主要被用於印錢、印書籍和制扇等;至今,和田地區博物館還收藏有用桑皮紙書寫的唐代于闐文的文書、藏文的唐代文書以及波斯文的文書,經考證為宋之物。

那麼,桑樹皮是怎麼造出來的呢?第一步,要先將桑樹枝放在水中浸泡,等它變軟後,剝去表面的深色表皮,取出裡層白色的樹皮,將其放入加滿水的大鐵鍋中煮,直到樹皮煮熟軟爛為止,然後撈出來用木質榔頭砸桑皮。之後,再放到倒入水的專用木桶內,並不停地攪拌,讓它變成漿。

第二步,用大木瓢舀出大勺紙漿,均勻放至標準的木製模具上,再把它放在一個水坑裡過濾,紙漿鈞勻鋪至木具後放到陽光下晾曬。等紙漿在模具上曬乾後,撕下來就是一張地道的桑皮紙了。

據瞭解,每5公斤桑樹枝可以剝出1公斤桑樹皮,1公斤桑樹皮可做成桑皮紙20張,一個製作桑皮紙師傅一天可以做300張這種紙。從模具上拿下來就可以用。但要是想讓它更細膩和有光澤,那就需要將大米煮成熟爛為止,經過濾將大米液用玉石摩於紙上即可。

與其他材質做成的紙張比,桑皮紙最大特點的是柔嫩、防蟲、拉力強、不褪色、吸水力強,所以以往桑皮紙主要被官方指定用來書寫文字。

2006年,«維吾爾族桑皮紙製作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國家和新疆各級政府、文化部門也採取了各種措施對其實施搶救、保護,為這一古老技藝的保護、傳承、弘揚、開啟了美好前景。

2012年起,新疆國畫院秘書長魏寶山開始致力於非遺桑皮紙的傳承保護、宣傳推廣、研發利用,他和同事們攜手國內外近千位知名書畫家,舉辦“桑皮紙上的中國畫”系列巡展,研發桑皮紙系列文創產品,先後亮相中國—亞歐博覽會、中國(深圳)文博會、國務院新聞辦新疆專題新聞發佈會……新疆桑皮紙在社會各界的關心推動下,聲名遠播,成為新疆非遺傳承保護領域的一大亮點。

新疆桑皮紙,這項以手工製作桑皮紙的傳統手工藝術形式至今也沒有消失,除了繼續在書畫創作、醫藥和刺繡使用著,也通過文化旅遊產業的打造,成為當地居民居家就業、增收脫貧、致富的新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