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不要“监视”孩子了!孩子内心真的很脆弱

小时候,为了不让家长发现自己看小说,总喜欢反锁卧室的门。


你有张良计,我有过桥梯。


家长只要把卧室的墙换成玻璃的,或者干脆把门锁给卸了,你会总感觉有双眼睛透过那个孔盯着你。
如今,科技时代,也不用这么麻烦了。


10后,终于成为被监控的一代,生活在“电子监狱”里。

请不要“监视”孩子了!孩子内心真的很脆弱


01、父母给我装了摄像头

前不久,知乎上的一个帖子,引起了120万人围观热议。


一名高中女生搬往新家时,发现房间里有一个监控摄像头。安装它的人,正是自己的父母。

请不要“监视”孩子了!孩子内心真的很脆弱


理由非常简单:“出于安防考虑。”

请不要“监视”孩子了!孩子内心真的很脆弱


《楚天都市报》抽样调查发现,422个家庭里,有33个家庭的孩子,被这样的“眼睛”24小时盯视。


这一边,孩子们怨愤不已。


另一边,父母们却理由充分:


“怕你出现危险”“监督你的学习”……


“哪怕方式有些不妥,做父母的,总不会害你。”


02、“我知道你爱我,但我不快乐”

“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当母亲主动和孩子沟通:“你觉得我爱你吗?”


孩子的第一反应,是低头沉默。


“我知道父母很爱我,但从没有哪一刻觉得这份爱是温暖的。”


社会心理学家斯凯勒·霍克教授提出:“隐私,是发展出独立人格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关键因素。


青春期的孩子发展出自己的人格,学会自我表达,都是需要个人空间的。”


“私人空间被侵犯的孩子,更容易出现焦虑、沮丧和自闭等心理问题。”

请不要“监视”孩子了!孩子内心真的很脆弱


父母担心孩子、想急切地改正孩子不良行为的心情当然能理解,但是在处理与青春期孩子的矛盾时,把孩子对于“隐私”的重视看得太轻,只会把孩子越推越远。在“关心孩子”和“干涉孩子隐私”之间,要掌握好度。


03、如何正确的关心孩子

(一)养成让孩子和父母说心事的习惯

我们应该常常用朋友的态度跟孩子相处,长期下来,孩子他的逻辑与表达能力,都会比同龄孩子成熟。


上幼稚园后,这长期培养的习惯奏效,不管在学校是高兴还是难过,很多事情他会主动跟你说,能处理的你会处理,即使解决不了,你也会提供意见给他,告诉他 :“如果发生在我身上,我会怎样做。”


值得注意的是,这不是养成孩子找父母“商量事情”的习惯喔!在小孩的立场,“商量事情”的意思,通常是找爸妈当救兵、擦屁股,介入解决某个烦恼,而“对家长说心事”,有时候就是单纯聊聊天、抒发一下,并不带有什么利用爸妈当挡箭牌的成份!


(二)不要侵占孩子的独立空间

几个专属孩子自己的空间,像是书桌啊、玩具柜,这些是你不一定不要介入的区域。


孩子嘛,放整齐后没多久就乱了,我们可以嫌乱请他收拾,但不要擅自去动,他们得学会对自己的区域跟物品负责任,有时候他耍赖,说自己不会收,要妈妈帮他收,你就可以带着他一起做收纳。


虽然老看不惯他把纸屑当宝收着,但你都是叫他自己断舍离,

绝对不擅自动孩子的物品,也不把整理孩子私人区域,当成父母亲的责任。


(三)保持必要的尊重

孩子上学以后,在学校与老师、同学相处,都会有自己的小意见跟小秘密,虽然父母一看就知道孩子怪怪的,但沟通时,还是要留给对方隐私空间。


举个例来说,我有个朋友(小兰)是这样教育孩子的:有时候孩子回来,那脸臭到一定有什么事情发生,小兰会先问他:


“今天学校是不是发生什么事?”


他大部分时候都是说:“没有”。


小兰就顺着接话:


“好吧,等你想说再跟我说!”


大概不到5分钟,他就自己跑过来全盘托出。


04、别让你的“关心”变了味

人都有消化情绪的本能,如果不愿意说,逼ta是无效的!要让孩子有安全感,知道大人在,大人愿意听、愿意信任自己,这个才是长久的相处之道。若是一味强逼,那对小孩来说,就不是诉苦,而是逼供了。

请不要“监视”孩子了!孩子内心真的很脆弱


我们常说要关心孩子,其实,真正的关心叫“尊重”,千万别以“关心”之名,去探测孩子的“隐私”,小孩虽然为我们所生,但他们打娘胎出来后,便是独立个体,有自己的思考观点,跟处理问题的方式。大人在这点上,一定要好好控制自己的好奇心与干涉行为,免得伤了自己,也伤了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