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那些終將震撼人心的中國電影—愛是永恆!

《芙蓉鎮》 謝晉

致那些終將震撼人心的中國電影—愛是永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大地母親不光用她的乳汁哺育了我們華夏兒女,更用生動的人文關懷指引著我們前進。第一屆矛盾文學獎獲獎作品小說《芙蓉鎮》描寫了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發生在這裡的一些人與事,那場政治風波如瘟疫般席捲了這個小鎮,動盪中人們變得驚慌失措,每個人似乎都為了自保在掙扎著生存,可是,也有那麼一些人,為了身邊的弱勢群體,勇敢地站了出來,展現出人性光輝的一面。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只是當你在做抉擇時,是否選擇了救贖自我的道路,希望愛是那道光,指引你前行,不再彷徨。

致那些終將震撼人心的中國電影—愛是永恆!

謝晉導演醉了,被眼前的美景迷住了,更被胡玉音這個角色深深打動。在政治漩渦下,一個白手起家,靠自己一雙手勤勞致富的女子愣是被逼得近乎家破人亡,似過街老鼠一般人人喊打,苦嘆命運的無常,奈何無人幫忙。秦書田,一個落魄的知識分子,善良的本性驅使他戲謔這瘋狂的世界,用他本就不寬厚的肩膀,替胡玉音遮擋著狂風暴雨。

致那些終將震撼人心的中國電影—愛是永恆!

敢問,有誰結婚用白紙黑字對聯做喜慶用?秦書田不想胡玉音撐不下去,用自己的智慧尋求生活僅存的一絲絲浪漫,應了那句沒有條件也要創造條件上。可是,就連這樣的機會或許組織也不給他,終於,他被綁起來批鬥了。他知道這是最後的掙扎,於是對胡玉音聲嘶力竭地爆發出那聲怒吼“活下去,像牲口一樣地活下去!”

致那些終將震撼人心的中國電影—愛是永恆!

《霸王別姬》 陳凱歌

說好的一輩子,差一年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算一輩子。

致那些終將震撼人心的中國電影—愛是永恆!

這部將近三個小時的片子,在豆瓣評分中排名第二,僅次於《肖申克的救贖》。

風華絕代的程蝶衣,英姿颯爽的段小樓,以一曲《霸王別姬》流傳千古。兩人最風光時,可是給慈禧太后唱過戲,受到袁四爺的大加賞識。可是在他們風光背後,承受了多少苦難,兩人自幼就在一個戲班子一起學唱戲,嚴厲的師傅不知打過他們多少次,還有人因為受不了這麼嚴酷的教育上吊自殺。“要想人前顯貴,必得人後受罪。”這是管家告誡蝶衣的,多年的苦練,最後只等一個機會,但是機會總是有限,能給太后老佛爺去唱戲的也只有蝶衣和小樓兩人,由此來說,兩個人是幸運的,但是戲班的其他人卻是稍不幸的。但是成名之後的蝶衣又受了多少苦呢?被公公叫到房間蹂躪,被四爺“幸寵”。

受到日本人的拆臺,為了救小樓去給日本人唱戲,結果在新中國成立後被四人幫批鬥。相比於現在的明星們,蝶衣處在動亂的時代,京劇處在改革換新的時代。現在的明星,歲數大一點的人還會稱他們為戲子,但是現在的藝人卻是被大多數人羨慕的,在熒幕上無限風光,賺的片酬更是讓老百姓望塵莫及。但是在臺下卻是很被迫和無奈的,我們都知道娛樂圈亂,但是究竟亂到什麼程度是圈外人想象不到的,這是藝人們在一路走到一線必須經歷的挫折。好多人不懂藝術,不理解演員更不理解電影在當代的作用。電影作為文化產業,不僅僅為人所樂,其中體現的是一個民族智慧和科技的結晶。電影能記錄美好的瞬間,為什麼不值得我們大力支持呢?

致那些終將震撼人心的中國電影—愛是永恆!

但是戲終歸是戲,在臺上,在鏡頭裡,無論你多麼做作或是真誠,但是隻是在戲裡,戲裡戲外的角色是不同的,一個人可以把與自己性情相近的角色演到極致,但是走出戲來,一定要做自己,因為生活中總有世俗。小樓對蝶衣說:“你真是不瘋魔不成佛。”蝶衣在戲裡的虞姬深愛著西楚霸王項羽,但是她走不出來。她在戲外也對項羽動了情,但是小樓是不接受同性戀的。他說:“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對啊,到了結婚的年齡,娶了名妓仙菊。在此蝶衣把自己內心的醋意和在菊仙爭寵時變現的入骨三分,但是無奈人家菊仙是真女兒,是真名妓,一邊是自己唱了小半輩子的虞姬,一邊是自己的妻子。小樓還是更偏袒與自己的妻子。虞姬開始抽大煙,開始墮落,開始去找最懂自己的四爺,這樣的一個虞姬,讓我們看不出她哪一刻是在戲裡,哪一刻是在戲外,好像每時每刻,她都是一個虞姬。他把虞姬演活了,每一個表情都嬌滴滴每一個動作都酸溜溜。

致那些終將震撼人心的中國電影—愛是永恆!

從結構上來說,《霸王別姬》是通俗易懂的,因為它遵循的是時間順序,從1924年北洋軍閥的統治到四人幫的猖獗,每一個時代的變遷和轉折都圍繞著蝶衣和小樓展開。用一對戲人的人生經歷變化來體現了新中國成立前後的曲折和改革。從人物性格描寫來說,更是巧到極致,幼年的蝶衣硬骨頭,硬是被菸嘴從喉嚨裡把《思凡》糾正過來,那時候他的師傅是一個狠角色,幾乎每個人天天都得挨他的棒子,每一棍下來,老頭的八字眉都會微微一皺,別有韻味。為什麼說蝶衣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會歸結為小樓,因為小樓比蝶衣更年長,更明事理一點,他看得出戲班裡什麼時候應該做什麼事,生角的他雖體寬貌粗,但是眼睛裡卻帶著溫柔,這種溫柔從一開始就投放到蝶衣身上,只不過後來漸漸變了味,蝶衣開始對小樓不依不捨,但是小樓卻走出了戲。如果說到最佳配角的話,應該屬袁四爺吧,當時的葛優已經成了葛大爺,但是他比張國榮還小一歲。很難受他是不是和蝶衣一樣是同性戀,還是說他是被臺上的虞姬吸引的無法自拔,他是最懂虞姬的人,以至於很多人說虞姬應該跟了四爺。堅守和背叛讓《霸王別姬》並不能源遠流長,這一主題也是曲折劇情發展的體現,在師傅面前跪下,師傅沒有單一去怪罪誰,只是他們沒把戲再唱好,他們就該捱打。

致那些終將震撼人心的中國電影—愛是永恆!

一劍了卻人間事,對小樓至死不渝的感情,是蝶衣無法改變的,如果不可以,只得一死了之,蝶衣的一生讓我想到了小哥的一生,人活在戲裡是不可以的,戲中有的,戲外也有,戲中沒有的,戲外也會有,世間嘈雜掠盡萬生,如不能活的盡如人意,不妨苟且偷生也好,不是你不再堅守了,是世道變遷了。明天是否還會醒來,是人類自始至終都要保留的問題,如果人生活的勝於人生,那麼我們只得活在房間裡,只得活在戲裡,詩裡,世間少有兩情相悅,為彼此努力過,有遺憾也只是對經歷的讚賞,對曾經保留的回憶,這樣剛剛好。

《站臺》 賈樟柯

致那些終將震撼人心的中國電影—愛是永恆!

片名源於20世紀80年代的同名歌曲《站臺》,這首歌是80年代中期年輕人非常喜歡的一首歌,它描寫一個人在站臺上等待他愛人的到來,是一種期待的情緒。對賈樟柯導演來說,它是開啟80年代記憶的鑰匙,“站臺”是出發的地方,也是回來的地方,它與旅途有關,有一種疲倦而哀傷的生命感覺。

致那些終將震撼人心的中國電影—愛是永恆!


《站臺》表現的不僅僅是影片中人物不斷走穴經歷的種種車站,也不是僅僅描寫了一段段個人歷史的歸宿,而是影片展現出來的對普通人的尊重和生活理解,把一些普通小人物當成了重要歷史進行描寫。而相反的,那些歷史卻成為了普通人的背景。在沒有消失的歷史語錄裡,那些年輕人開始觸及到人生的變遷。這讓一種歷史的背景在影片裡發揮著命運的力量。然而正是這種力量,讓一些人的命運成為歷史。歷史不再是偉人們的,而是那些為夢想、生活奔波的小人物。他們才能真正體會歷史的轉變,構成了歷史的真實註解。可以說,這部影片是那些小人物的史詩。

致那些終將震撼人心的中國電影—愛是永恆!


《站臺》是賈樟柯的一段個人成長回憶錄,片中有令人熟悉且懷念的縣城、縣城中的年青人,處處充溢著過去生活的影像,而影片,正是通過在新舊交替時期從縣城走出的一群年輕人的愛情與生活,表達一種對普通人的尊重和生活理解,將普通小人物當成了重要歷史進行展現。

《活著》 張藝謀

致那些終將震撼人心的中國電影—愛是永恆!

致那些終將震撼人心的中國電影—愛是永恆!

《活著》,被譽為“活生生的中國當代野史,可謂實至名歸。原著《活著》,作者餘華,建議可以獨自一人靜靜品一下這本書,或許你會有新的收穫。

這是一部安靜的影片,不曾出現多少大哭大嚎、大悲大戚和竭斯底裡,彷彿只是一段主人公福貴一路走來的註釋。

貫穿《活著》的,是接踵而至的死去。

致那些終將震撼人心的中國電影—愛是永恆!

主人公福貴先在民國失去父親,後在內戰失去母親,接著是在“大躍進”失去兒子,在“文化大革命”中失去女兒。

每一次死亡,看似意外,卻在冥冥中順應歷史發展的必然。

動盪、抑制的時代,是對生存在底層的百姓無情的掠奪,使他們和他們的家庭,從形式到內在實現,一貧如洗。

《藍宇》 關錦鵬

致那些終將震撼人心的中國電影—愛是永恆!

“還記得你經常唱的那首歌嗎?”捍東問藍宇,“對你的思念是一天又天,孤單的我還是沒有改變~~~”每當黃品源這首《你怎麼捨得我難過》想起的時候,我都會情不自禁地帶入電影劇情,這是一段悽美的男男同志之情。

致那些終將震撼人心的中國電影—愛是永恆!

“老闆,喜歡什麼姿勢?”,”藍宇,你別這樣!“,這不是權錢交易,是你和我之間真正的感情付出。藍宇沒有花捍東一分錢,將其給他的所有最後在捍東入獄的時候傾囊解救。雖然有時候他也會在捍東面前逞強,只是那時他想掩飾自己內心對他的不捨,這才是屬於戀人之間的愛啊。

致那些終將震撼人心的中國電影—愛是永恆!

捍東接近的這個女人比較現實,她沒有藍宇的義無反顧,沒有藍宇的細膩情感,她終沒能俘獲捍東的心,倒是藍宇輕輕地就走進了捍東的心,”真的感情,經得起時間的考驗“藍宇後來在工地出事了,捍東哭得很傷心,這個世上或許再也不會有這樣的你出現了,這一切就像是夢,夢之淚殤。

致那些終將震撼人心的中國電影—愛是永恆!

《十七歲的單車》 王小帥

致那些終將震撼人心的中國電影—愛是永恆!

影片中出現了多種意象來暗指城市的生活以及城鄉之間的矛盾。最重要的是單車。電影的名字叫《十七歲的單車》,整個故事也圍繞城市展開,在影片中,單車絕非物理意義上的單車,它指代了一種生活方式,對於單車的態度反映出了社會的差異。導演通過兩人對單車這一意象的不同態度,折射出城裡人和農村人生活的差異,哪怕是和最底層的城裡人的差異。導演著眼於17歲的少年符合農村人初次進城打工的年齡,也用17歲夢想的破碎反襯農村人融入城市的困難以及城市和農村之間差異的巨大。通過意象的符號設置來寄託情感比直接用語言表達情感更加生動具體。

致那些終將震撼人心的中國電影—愛是永恆!

致那些終將震撼人心的中國電影—愛是永恆!

致那些終將震撼人心的中國電影—愛是永恆!

《那山那人那狗》 霍建起

致那些終將震撼人心的中國電影—愛是永恆!


《那山那人那狗》改編自彭見明小說《那山那人那狗》,由霍建起執導,是中國為數不多的反映郵政題材的電影故事片之一。影片講述了一個發生於20世紀80年代間中國湖南西南部綏寧鄉間郵路上的故事:即將退休的鄉郵員父親帶著第一天接班當鄉郵員的兒子走那條已走了二十多年的郵路,一路跋山涉水,父子的短暫獨處卻改變了原來的微妙親情關係,父子倆漸漸消除了心中的隔閡。

該片先後在國內外的金雞電影節、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印度國際電影節等電影節中獲得大獎。

致那些終將震撼人心的中國電影—愛是永恆!

致那些終將震撼人心的中國電影—愛是永恆!

致那些終將震撼人心的中國電影—愛是永恆!

致那些終將震撼人心的中國電影—愛是永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