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不恢復拱手禮?

樂評喜論的端木


題主您好!我是昴日星官!


題主問的這個問題問得頗有深度。這很契合國家提倡恢復傳統自信的主題,由此可見,題主對傳統文化有著深刻的見解。

我也是看到了題主的問題才有有一些想法。不喜勿噴。

拱手禮繁瑣不容易推廣

作為中華文明史中一個關鍵而又富有內涵的禮儀手勢,拱手禮在這塊土地上流傳數千年,也常被泛指為“作揖”或“抱拳禮”。“作揖”的常態是,左手掌壓住右拳頭舉於胸前,上身向前略彎曲。

一、起源。

拱手禮起源於上古。資料表明,拱手禮興盛於周,也就是商下面的一個朝代。

⑴既然是禮儀,那麼他的使用者是誰?誰發明了他誰自然擁有使用權,古代的貴族就是他的發明者和使用者。

⑵隨著社會的發展,舊的制度被廢除,到了封建社會,拱手禮存在於封建特權階級的平等交往,是見面時候的專用禮儀。

⑶封建時代士大夫向皇帝行拱手禮,這是向皇帝表示皇權與士大夫階層平權共治國家,並不是表示誠服。

⑷平輩之間來訪,往往需要大開中門,家主主母列前,其他依次按三綱五常順序,在臺階上往後排列行拱手禮,用這麼隆重的一個排場來表示對對方的尊重和友好!(下圖有中門有臺階)

二、場合。

可能很多人腦海裡會閃過這樣的一個畫面:

一些劍士刀客在一陣腥風血雨的廝殺後和同伴告別的畫面:右手握拳,左手手指打開遮住右拳,口中豪氣干雲的道一句:就此別過!然後一個輕盈的轉身便消失不見了。其實這只是拱手禮的一個小枝——抱拳禮。

真正的拱手禮看似簡單,其實背後隱藏著一套複雜的規矩,不同場合、不同性別的人在行拱手禮時,都有著不同的要求,比抱拳禮複雜多了。

拱手禮在不同的場合有著不同的標準,他是一個人的家教修養、一個家庭的底蘊的象徵。因此,拱手禮對場合對動作標準都有著嚴苛的標準。

⑴吉禮。主要是祭祀。包含祭天地,祭鬼神,祭社稷,祭宗廟。這種場合下,一般行正禮“天揖”(後來同“帝揖”)。

《周禮·秋官·司儀》:"天揖同姓。" 鄭玄 注:"天揖,推手小舉之。" 孫詒讓 正義引 江永 雲:"古人之揖,如今人之拱手而推之,高則為天揖。"

⑵嘉禮。包含有婚禮,賀慶禮,鄉飲酒禮,冠禮,射禮,饗禮,宴禮等等。這種場合一般行拱手禮,拱手平端至上顎。向父母問安時候也是嘉禮,標準也是如此這般。上位者還禮就不用說了,下面很多的答案,就不重複了。(下圖只能表示意思,古代婚慶時候,要凸顯男尊女卑,拱手禮各不同,這個拱手禮是新時代的拱手禮)

⑶凶禮。一般用在大災之年,或者弔唁、哀憫、憂患的典禮上。同上,也是拱手至上顎,稍有區別的是躬身的角度一般為90°,表示重視。

⑷軍禮。和今天的抱拳禮相同。簡單,普遍適用。不過,在古代行這種禮儀的人要麼是軍人要麼就是武者。

⑸賓禮。主要用於天子接見諸侯,外國使者(朝貢、遞國書等)、賓客以及諸侯國之間交往。


歷史的變遷。

這裡要從兩個時代講起來,一個是鴉片戰爭,一個是辛亥革命。

(一)主動喪失禮儀主動權的年代。英國海軍少將懿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不甘鴉片市場的喪失,於是帶領英國海軍艦隊抵達廣東珠江口外,封鎖進出關口。這宣示了一個朝代終結的開始,也標誌著士大夫階層特權的瓦解。這是一個恥辱的年代。

  • 鴉片戰爭後,西方用堅船利炮轟開了清朝閉鎖的國門。自此,西方的各種觀念、思想、習俗開始加速傳入中國。西方為了加快經濟的掠奪速度,不停的向中國傾銷商品。為了達到長期佔有中國市場的目的,他們向中國士大夫階層發動了文化侵略。他們以各種物資誘惑這個群體,讓他們屈服在物資享受上,在精神上背棄自己的信念操守,忘記自己的文化。
  • 這一切都是在悄然當中發生。當士大夫階層逐漸認識到,自己放低姿態換不來西方人的認可,西方人不會再像從前那樣入鄉隨俗,轉而窮兇極惡,不再認可中國的禮儀文化,於是士大夫階層開始躬身學習西方的禮儀禮節。為了學習西方文化,徹底融入他們的群體,他們擯棄了拱手禮,遺忘了拱手禮。
  •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等待他們學習完西方禮儀禮節之後,一部分聰明人清醒認識到外國人根本不可能接受並認同他們,即便他們數典忘祖,這才恍然意識到這文化背後的侵略性。可惜為時已晚。此時,懂得中國古代拱手禮的大部分老人已然去世。

(二)思求變革的年代。1912年2月12日,醒悟過來的聰明人士摧毀這個腐朽的王朝,他們終於從外國人的手中拿到一絲主權,進而尋求改變被侵略的命運。他們害怕被文化入侵,於是改良了大部分的拱手禮,拋去繁瑣的吉禮、嘉禮、凶禮、賓禮,迎合當時的軍閥的需求,保持軍禮(抱拳禮),藉此求得軍閥的保護。


軍閥之間的連年混戰導致民生不堪、國家凋敝。於是,另一批聰明人士推翻了軍閥割據時代,建立一個新階層的制度。這個制度下的統治者,不喜歡繁文縟節,於是拱手禮再次被捨棄。軍禮也被繼續改良,改為握手。

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風起雲湧,新生活運動此起彼伏,由此帶來更為徹底的社會變革。舉個例子說明下,教育方面,廢除祭孔讀經、廢科舉考試等;日常生活方面改易陋俗,剪辮子、禁纏足等;社會交往方面自然也不例外,新禮儀建設如箭在弦。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握手禮在中國日漸流行起來。至20世紀二三十年代,握手禮已經得到越來越多人的認同和採用。

新興知識分子鄒韜奮早在1929年的一篇文章《磕頭運動》中就說到“時髦的見面禮是握手”,沁芳也在《作揖與握手》中提到,握手禮“代替了叩頭而作興起來,握手也有要將作揖排擠掉的勢子”。此外,錢鍾書《圍城》中大量對於握手禮的描述,或也可以看做是源自那種時代的見證。

拱手禮,接連二三遭遇冷板凳,已然沒落。

(三)中國沒有平民禮節,世界上還是沒有平民禮節。禮節只是吃飽了飯,太平富裕安樂的時候做的。平民對士大夫坐擁良田三千畝,還不用交糧納稅,佩服的不得了。於是拿士大夫的禮儀當做自己的禮儀。士大夫們的禮儀早在鴉片戰爭中丟的七零八落,只剩下軍禮了。

所以不懂拱手禮的平民,按照自己記憶中的樣子復原拱手禮,可惜能留下來只有平揖。只有過年過節,上墳祭祀的時候用下,其餘的日子很少用,一個沒時間,二來也沒那麼大的精力去彎腰作揖,第三顯得很沒面子。

(四)國際化的需要。一個群族在社會交往中行使哪些的禮儀,一般有其民族變化的歷史淵源。但在國際化的背景下,文化交流非常頻繁,社交禮儀也越來越呈現了趨同化的勢態。建國之後,中國需要融入世界的群體,於是,順應國際化的軌道,握手代替了昔日的拱手禮。

文化復興與疫情在召喚。

到了19年的時候,漢服文化已然被社會認可,隨著漢服熱,年輕人也開始了對古代禮儀禮節的研究,用來配套自己的漢服文化。於是拱手禮再次映入人們的眼簾,舊的時代一去不復返,新的時代又沒有經驗,社會大環境是平民文化至上,沒奈何,只能用平揖來湊數。於是平揖或者抱拳(握拳)禮被當做拱手禮。

20年,“庚子疫情”轉變了人們的生活方法,也將健康禮儀映入大眾視線。“拱手禮”有望代替“握手禮” 全民戰疫兩個多月後,寧夏自治區政協的六名委員前不久聯名提出了《關於倡議恢復中國傳統拱手禮儀》提案, 不少企業也積極參與其中,國內疫情影響趨於平緩,為國內倡議恢復“拱手禮”的趨勢推波助瀾,在主要大會、重點活動和日常生活中公開性採用。

在當今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趨向平息,而國外卻滿地奔湧的環境下,從新思考國際通行的握手禮的改革問題,實屬有必要。但從目前西方針對中國的輿情看來,這只是單相思。

無論是漢服圈還是委員們的提案,都只是感應當前的世界格局變幻做出的建議,只要中國一日沒有超級大國,只要中國一日沒有奪回世界上的話語權,拱手禮就不會成為世界性的禮儀,也就不被恢復。

所以,綜上,中國目前不會恢復拱手禮!


昴日星官


中國為什麼不恢復拱手禮?看到這個問題,我想大家的什麼是拱手禮呢?知其原,才能知其所以原。

拱手禮,即古代作品常見的作揖,是古代漢人仕人的客套寒暄的見面禮節,像今天我們比較常見的見面禮節握手打招呼,開放一點的有給個大大擁抱,更為洋氣一點的有獻上法式吻臉。當讓不同名族之間的禮節也不甚相同,比如藏族有獻哈達給客人的傳統。古代仕人見面雙方作揖交流寒暄。

拱手禮的來源鐘鳴鼎食的周朝,周文王“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美譽,禮賢下士,重視禮樂的傳統在周王朝延續,後人稱為周禮,專門收錄在禮記書籍內。

《說文解字注·手部》曰:“謂沓其手,右手在內,左手在外。男之吉拜尚左,女之吉拜尚右。 兇拜反是。 九拜必皆拱手”。

據此記載可以得知,行拱手禮時,一般右手在內,左手在外;中國古人以左為敬,所以行拱手禮時,左手在外,以左示人,表示真誠與尊重。 若遇喪事行拱手禮,則正好相反。

作揖的傳統可以所有數千年的歷史。可以上至西周,下至清朝。為何延續到近代,突然變更。我個人覺得有以下幾個原因。


文化衝擊

鴉片戰爭打響後,中國閉關鎖國多時的大門被打開。一些開明人數逐步意識,要想不被西方列強欺侮,就得采取“打不過就加入”的策略。積極改革,改革軍備,改革技術,改革思想 甚至改革禮節,即洋務運動。洋務運動的結果是中國人傳統思想與西方文化碰撞出火花。

去繁就簡

經常有人說酸腐文人,不知靈活變通。作揖就是最好的詮釋,作揖比之西方握手禮,顯得格外的繁瑣。規格條框很多,手要怎樣?身體要如?眼神要如何?很顯然落後的文化習俗跟不上先進科技的前進腳步,那麼最後的結果就是被淘汰。

欣然接受

由西周流程到清末數千年的傳統拱手禮,很快就被更為流行的握手禮所代替。個人覺得能夠這麼快就取而代之,主要是受大眾喜歡和推崇,握手禮相比較問之下,拉近彼此的距離,增加溝通交流的效果,給對方一種信任感。

那麼為什麼不恢復拱手禮呢?

我個人覺得不是沒有機會,而是沒有必要。

相比較而言,握手禮受推崇不見得是壞事。比起作揖禮節,大動干戈,肅然起敬的作樣子,握手禮顯得更加從容,平和。有利於雙方友誼的形成和行人的建立。作揖的禮教收傳統思想影響頗深,趨近於古代祭祀的禮節。今天我們的對象是活生生,有靈魂的人。

恢復拱手禮很麻煩,拱手禮對應的還有道萬福,以及其他的周朝堪稱複雜的格式禮節。想想我們都是生活在這個快節奏的生活,誰願意接受這種麻煩而又沒有多少意義的形式作風,至少我認為大部分人不會認同。雖然我同意保護傳統文化,但不意味傳統文化全盤接納,而是擇優繼承。

站在今天立場上,作揖可以說周王朝奴棣社會的產物。那種畸形的禮教我個人認為有必要替換掉,而不是一味的盲從。我們需要的是更為人性化,更加溫暖的禮節。

相比,我更加喜歡現在的握手禮。

感謝各位閱讀,謝謝,喜歡的點個關注哦!


洛華有意


禮儀是需要沿革的,更承載著所要表述的價值,那麼你的拱手禮所要表述的是什麼樣的價值觀呢?如何能被大眾所認可呢?所以你現在需要做的是想清楚拱完手之後,如何向對方解釋,讓對方也覺得很不錯,然後有興趣模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