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林:倒在帶領鄉親脫貧路上的彝族漢子

楊大林:倒在帶領鄉親脫貧路上的彝族漢子

小涼山深處,寧蒗彝族自治縣西川鄉沙力村636戶人家,散落在起伏的山巒間。不通路、不通水、不通電,讓村民們生活困難。楊大林,這位年僅39歲的彝族漢子,在寧蒗縣開展的“找問題、補短板、促攻堅”脫貧攻堅主戰場上連續奮戰了整整250天以後,因勞累過度,倒在了寧蒗縣西川鄉沙力村委會的值班室裡。

楊大林:倒在帶領鄉親脫貧路上的彝族漢子

楊大林(右三)生前在遠家溝村小組楊爾坡組長家瞭解脫貧攻堅情況

2004年,26歲的楊大林當選為沙力村村委會主任。當選的第一天,他就當著全體村民作了3個保證,通路、通電、通水。“我實現不了這3條承諾,你們就不要再選我。”楊大林立下了“軍令狀”。然而,要讓一個擁有16個村民小組636戶村民的貧困山區村委會實現“三通”談何容易,其中最為艱難的便是修建通往各個村小組的道路。

沙家村到松林、遠家溝、牛窩子、華新等8個村民小組的21公里通組公路被楊大林視為通路的關鍵,但縣、鄉兩級的配套資金遠遠不夠,為了修通這條惠及8個村小組的道路,楊大林到處跑部門籌措資金。等待審批需要時間,而群眾的脫貧卻刻不容緩,楊大林就先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投入修路,甚至一度將父親和兩個兄弟的工資卡借出來,去銀行貸款以保證工程順利進行。到2010年,沙力村共計爭取資金60餘萬元,並通過發動群眾投工投勞,終於修通了沙家村至8個自然村組的通組公路。靠著這條得來不易的公路,8個偏遠山村的300多農戶才得以將農產品賣出山外,出行也更加方便。在楊大林的帶領下,通過幹部群眾13年的不懈努力,沙力村各小組終於實現了通路、通電、通水。

“三通”只是改善村民生活的第一步,楊大林想得更多更遠的是如何讓老百姓能有更多收入。只要適合當地條件、老百姓能做也願意做的產業,楊大林都不遺餘力想法子、找路子去扶持。2010年,楊大林註冊了隆欣黑綿羊養殖公司,併成立合作社,帶頭髮展養殖業。這幾年,合作社每年都能存欄100只左右,出欄60多隻。黑綿羊養殖成功後,楊大林積極向群眾推廣,吸納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散養黑綿羊,將種羊免費提供給農戶,幫農戶培訓養殖技術,幫助農戶售賣成品羊。楊大林還發動村裡46名黨員,每名黨員至少發展一項產業,等到有成效後再帶領全村老百姓一起發展。在他們帶動下,村民陸續發展起烤煙、中藥材、花椒等多種經濟作物。

隨著脫貧攻堅工作在沙力村的全面開展,楊大林連續奮戰了7個多月,他的足跡遍佈全村16個小組、636戶農戶,每當群眾來到村委會反映問題時,他總是熱情接待,耐心細緻地講解扶貧政策,為群眾排憂解難。說起楊大林,當地群眾總會說:“他是我們彝山的好後生。”

“我有點累了,先去休息。明天早上,我先起床做早點,你們多睡一會兒。”2017年12月8日晚,楊大林對還在加班的其他村幹部和駐村工作隊員說完這句話後,拖著疲倦的腳步,連自己在二樓的宿舍都沒有上去,就到隔壁的值班室休息去了。

第二天,天剛矇矇亮,幹部和駐村工作隊員已經先後起床洗漱,卻發現楊大林沒有像往常一樣在做早點。於是,大家推開值班室的門進去,只見他已經渾身僵硬,永遠地睡著了。

如今,在當地政府的規劃下,楊大林帶領村民們修建的通組公路即將開始硬化施工;他牽頭的藥牡丹試種項目已經落實,地裡的花椒樹已經開花結籽,農戶家的圈舍內豬肥羊壯;51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成功脫貧出列,沙力村正逐步摘掉貧困帽子……這些楊大林生前日夜操勞的事,都一件件實現了。

本文來源於《雲南日報》 作者:李翕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