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患者?學國學,析中庸之道——《中庸》解讀一

《中庸》是中國古代論述人生修養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學專著,是儒家經典之一,原是《禮記》第三十一篇,相傳為戰國時期子思所作。其內容肯定“中庸”是道德行為的最高標準,把“誠”看成是世界的本體,認為“至誠”則達到人生的最高境界,並提出“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的學習過程和認識方法。宋代從《禮記》中抽出,與《大學》《論語》《孟子》合為“四書”。來源百度百科。

中國現代的社會發展的太快了,在這快速的節奏下同時也衍生出各種各樣的社會問題,這個時代車輪片刻不停地向前滾動,好多人卻因此而轉化為了時代的產品,失去了夢想,同時自己也將自己的人格湮滅,為了生活不得不委屈求去,苟且這算是活著了,無限迷茫的深淵也就此開始了。從最開始的想幹什麼,變成了為了錢,為了利益,為了地位,不得不幹什麼,我理解你們,因為我也和你們生活在同一片藍天下,每當我很失落地抬頭看向藍天,我也能看見你們的影子。

但是悲傷的產品除了悲傷之外就別無所有了,哭多了只會讓你面對困難委屈的時候繼續哭泣。我不願你們這樣,我願你們的內心得到釋放,精神得到解脫。暮色降臨不再害怕黑夜,獨處一人不再孤單。所以我想再次拾起先秦傳統文化,題解中庸,給予更多和我一樣的中國人一些精神慰藉,讓你們開始重新站起來,思考早已不再屬於你們的支離破碎的生活。

孤獨患者?學國學,析中庸之道——《中庸》解讀一

打開《中庸》的第一章出現的第一句是:“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什麼意思呢?就是人的自然稟賦叫做“性”,順著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則修養叫做“教”。換句歡說,就是我們剛出生就被賦予了本性,然後後來我們順著本性去思考,再去做事情被稱之為道,這時候我們人就有了自己的為人處事的原則,然後我們繼續在自己的為人處事的原則上繼續修煉就叫做教。

可見中庸並不注重於最開始的本性,有性本善之說,亦有性本惡之說,但是我中庸不管你最開始的性善還是性惡,它所追求的是後者“修道”,修道則為修身養性,如何修身養性?在自己原有的為人處事的基礎上,由此可見中庸是一門教人處事的學問。

接下來是“道也者,不可須臾(yú)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xian))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意思是:“道”是不可以片刻離開的,如果可以離開,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沒有人看見的地方也是謹慎的,在沒有人聽見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懼的。越是隱蔽的地方越是明顯,越是細微的地方越是顯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獨處的時候也是謹慎的。

君子為人處事必然會很謹慎,在有人的地方很謹慎,在沒人的地方也會很謹慎。道於君子,片刻不能離,離開了一刻就不能稱之為道,而道為率性,順著本性為人處事,當你離開道的時候你就不能稱為君子,不能稱為品德高尚的人。

到這裡我不免陷入深深地哀嘆,想必大家都知道我國哪裡最亂,娛樂圈,多少人做娛樂能善始善終,其中又有多少人偏離了一次道,縱有才華三千,也因為負面消息陷入了萬劫不復的深淵,豔照門事件,各大明星吸毒被抓事件,最近又被炒地火熱的翟天臨事件,比比皆是,都是因為一時的鬼迷心竅,為錢為名為享受,人前明星,背後生活亂七八糟,他們要是知道,道,須臾不可離也,何故會犯下這些錯誤,毀了自己的形象,毀了自己的事業,毀了自己的家庭,毀了廣大粉絲對自己的信任和愛。

孤獨患者?學國學,析中庸之道——《中庸》解讀一

我知道這個時代充斥著悲哀,同時也充斥著歡樂與希望,有人在隨意地踐踏著努力建立的形象,隨意踐踏著《中庸》中的“道”,也有人須臾不忘“道”,始終堅持著自己的原則,一如既往。姚明在獲得了上海交通大學的邀請時,沒有通過自己的名聲或者錢財為自己尋方便,要知道他在入學前已經名及中海外,並且還是老闆。最後他的一句話卻感動了所有人,“我用了七年的時間,才能夠站在這裡拿到畢業證書,未來將會持續的發展著,相信大家,相信自己。”4年的大學他之所以用了7年,想必大家也都能理解,但是即使再花3年的時間去學高數,他也沒有丟下自己的原則。

孤獨患者?學國學,析中庸之道——《中庸》解讀一

《中庸》第一章的最後一局是:”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意思是:喜怒哀樂沒有表現出來的時候,叫做“中”;表現出來以後符合節度,叫做“和”。 “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則,達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萬物便生長繁育了。

這一句話一出直接為我們解釋何為中庸之道,中庸即中和,那麼何為中和?就是遵循自己的原則,遵循自己的本性做事,不能因為外在的利益驅使而遺失本性,忘卻本心。如果在社會中,你不管身處何地在何時,始終堅持自我,那麼你就達到了中庸了,所以中庸並不是取持中態度,也不是冷眼旁觀的消極態度,中庸在我看來就是八個字: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作者:每日好書單(欲更名為國學風雲會)

希望通過古時學為今用,再現中國傳統國學之恢弘。

希望通過今日頭條平臺,再現先秦百家爭鳴之盛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