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020年3月M2同比增长10.1%,新增社融5.1万亿?

用户61407135


数据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8.09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3个和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7.51万亿元,同比增长5%,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2个和0.4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8.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一季度净投放现金5833亿元。

3月广义货币(M2)增速上升较多,主要是在对冲疫情不利影响的多种政策工具引导下,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较多。当前情况下,应允许宏观杠杆率有阶段性的上升,这种上升总体上看有效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季度经济是受疫情影响承压期,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整个金融体系群策群力,灵活运用多种政策工具,加大对防控疫情支持力度,对冲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这些政策引导下,商业银行信贷投放比较多,推动M2增速大幅回升。全社会流动性持续保持在合理充裕状态。

另外,从贷款结构看,一季度贷款主要投放在支持实体经济抗疫和复工复产上。3月住户贷款恢复体现金融机构对住户部门增强经济活动信心的支持。展望二季度贷款情况,从现在掌握的信贷需求情况看,一是随着疫情减缓和企业复工复产节奏加快,企业生产经营资金需求会得到逐步恢复;二是随着疫情防控措施逐步放宽或解除,个人消费贷款和购房贷款需求也会得到释放;三是随着政府推动的重大项目投资计划逐步开工,相应贷款需求会快速增长。M2阶段性上升的目的是为了扩大对实体经济的信用支持,是为了有效地推进复工复产,也是为了未来更好地保持合理的宏观杠杆率创造有利的条件。

在实施稳健货币政策更加灵活适度的同时,要兼顾外部均衡,可以看到流动性合理充裕并不是大水漫灌。不管是从中国银行体系的流动性数量来看,还是从利率来看,都没有到达所谓的“流动性陷阱”,距离“流动性陷阱”是很远的。比较中美之间的利差,目前还是处在相对合适的水平。

随着近期央行有序引导市场整体利率下行,货币市场基金、结构性存款等一些市场化的类存款产品利率明显降低,代表性的像货币市场基金、余额宝、微信理财通收益率已降到2%以内,已低于银行一年期存款的实际执行利率。市场利率与存款利率正在实现两轨合一轨。随着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深入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水平明显提高,已和市场接轨。随着市场利率整体下行,银行发放贷款收益降低,为保持和资产收益相匹配,银行会适当降低负债成本,高息揽储的动力会随之下降,从而引导存款利率下行。




那年深冬


指标构造上看,M2包括流通中的现金和非存款类机构储存于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两部分,M2的派生本质上是银行体系通过贷款、购买债券、投放非银和外汇占款的形式向市场投放的货币量(不考虑2018年央行将非存款机构持有的货基取代原口径中货基投向同存的部分的影响);社融则主要包括银行贷款、非标融资、债券和股票融资(2018年新加入ABS、地方政府专项债和贷款核销三项)。二者主要区别在于统计的切入视角有异,M2从银行负债端展示传统间接融资渠道释放的货币量,社融则从实体企业的负债端考量金融对实体的支持力度,主要统计差异在于社融包括非银行渠道融资尤其是直接融资,同时并不包括银行向非银投放的未流向实体经济的部分。

从构造社融指标的初衷来看,当初推出社融其实是为了解决货币统计存在的缺陷,也能够更为准确地观察实体企业的融资情况。过去M2一直是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但实践当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表现为货币政策对M2的耦合关系越来越弱,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货币需求的不稳定性,导致货币政策的效果被削弱,第二个是金融创新,导致货币基金、理财等资产替代了传统的存款货币。所以在这个背景下,需要开发一套新的货币调控目标。社融站在实体企业的负债端看金融支持,由于在囊括了间接融资的同时剔除未流向实体企业的货币投放,可以更为准确地观察实体企业的融资情况。

从经济理论基础出发,M2代表的是某一时点的信用货币总量,而社融存量刻画的是信用货币向实体经济的转移,是对货币总流量的统计,总流量和总量间即对应着信用和货币的差异。央行调统司原司长盛松成在《社会融资规模成为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中提出,社融实际上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信用观点理论,“货币观点强调央行通过政策工具改变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款量(负债端),影响实际利率水平,从而影响总产出。信用观点则强调货币政策的变化通过改变商业银行的贷款量(资产端)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资产方(如债券融资、股票融资等资产方的变动)来影响企业资金可得性,改变私人部门投资和最终产出。”因此在信用货币体系下,若将M2简单看成基础货币的信用派生,对应的是经济体内的货币总量,那么社融则是经济体内各部门间资金融通的总规模,对应的是货币流量的概念。

M2是货币的供给,社融是货币的需求,理论上社融与M2的相对缺口越大则对应较高的利率水平。流量的实际含义是存量的流动,因而若单位流量与单位存量的差值越大,则说明单位流量对单位存量的需求越高。对应到社融和M2上,从该角度而言,社融可被看做货币的总需求,而M2则是货币的总供给,因此社融同比与M2同比的差异越大(为剔除规模影响,可采用同比增速衡量),说明信用主体对货币的需求就越旺盛,因此对应更高的利率水平,即社融同比-M2同比与利率水平正相关。



神笔金融马良


3月金融数据非常亮眼。一是反映货币供应量的指标,M2增速,竟然回升至两位数(10.1%,前值8.8%),上一次两位数还是17年3月,说明当前流动性确实宽松。二是反映实体融资需求的指标,新增社融,高达5.16万亿,比去年同期新增2.2万亿,算是天量了。主要贡献是新增信贷(同比新增1.08万亿),这说明金融体系里的钱,确实在流向实体,也说明复工复产给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