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穷的本质》如何摆脱贫穷?-穷人和富人有什么区别?

《贫穷的本质》如何摆脱贫穷?-穷人和富人有什么区别?


今天要跟你讲的书叫做贫穷的本质是2011年出版的一本书。这本书告诉我们,穷人到底为什么这么穷?读这本书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它能帮你看清穷人的思维方式。可能你现在不是穷人,但是很难保证你没有穷人思维。不管你现在有没有钱有多少钱,只要你有以下的几个思维习惯,就难免还是一个穷人。作者认为,贫穷的本质是一个经济问题,你对贫穷了解的越多,对经济学的理解就越深。这本书算是重新定义了贫穷。我们以往对穷人的贫困和理解太狭隘了。

这本书从一个更底层的视角解释了经济生活的本质。作者有两位阿比吉特,巴纳吉和艾斯特迪肤露。这两位都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教授。这本书出版之后获得了金融时报评选的年度最佳图书奖,但这本书的写法不太像畅销书,更像是学术著作。因为两位作者跑遍了五大洲,穷人最集中的18个国家和地区做了大量一手的实验和调查,内容扎实,写法也非常严谨。这本书最核心的议题说起来其实就是一个问题。穷人为什么这么穷?梳理总共归结了三个原因:

一,穷人缺少有效的避险工具。

二,穷人不做远期规划。

三对认知范围之外的东西,穷人身上有太多执念和偏见。

那我们一个一个来看。第一个原因,穷人没有有效的避险工具,大部分人其实对穷人有一些偏见。在我们的印象里,可怜人自有可恨之处。


《贫穷的本质》如何摆脱贫穷?-穷人和富人有什么区别?


那穷人懒惰自制力差,不愿接受新事物,甚至有的时候愚蠢。西方种族主义者甚至把非洲,拉美的穷人称为是白人的负担。但问题在于,穷人真的像我们的刻板印象那样吗?我们和世界上最穷的人之间真的有本质的区别吗?贫穷的本质,这本书的两位作者跑遍了五大洲的穷人区。经过大量调查,他们得出的结论是穷人很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规避风险的手段太落后。你比如说吧,穷人往往会生一堆孩子,那生一堆孩子,说明他们的观念落后。但本来家里的资源就很有限,还生一堆孩子,每个孩子都得不到充分的营养,也没有机会接受足够的教育。最后孩子长大了也就赚不到钱,如此陷入恶性循环。最后是越穷越生越生越穷。所以按照这个逻辑生,很多孩子说明穷人目光短浅,可是穷人为啥愿意生那么多孩子呢?他们真的以为生孩子多了就能变得富有吗?本书的作者说,其实不是这样的穷人生很多孩子的真正原因是为了抵抗风险。对于穷人来说,他所在的国家往往是没有社会保障体系的。他想规避养老和医疗风险,只能依靠自己的子女。但是子女身上的不确定性太多,比如有的孩子可能会早早的夭折,有的孩子自己混的也不怎么样,没有能力养老,还有的孩子和父母的关系不好,不愿意帮助父母等等等等。那这种情况下,穷人往往就会采取多生几个的策略,尽量规避风险。

这个咱们中国人应该好理解养儿防老嘛。所以说,穷人生孩子是一种理性的思考,只不过这种规避风险的手段实在是太粗糙了,而且它限制了穷人的财富积累,让穷人活得很辛苦。但是我们不能认为穷人生孩子多是愚蠢的,因为他们也站在自己的角度,衡量过这个事的利弊。更重要的是,我们不愿意生很多孩子,可能和我们思想多开花,没什么关系。很多调查研究都表明有效的社会保障体系,比如医疗保险,养老金,退休金能让生育率大幅度下降,而且还会减少歧视女性的现象。也就是说,我们生孩子越来越少,觉得生男生女都一样,其实是社会保障水平进步自然的结果,有了保障,自然就不需要多说这个和思想进步的关系并不大。除了多生孩子,婚姻也是一种规避风险的方式。比如说在印度,印度的穷人一般会把自己的女儿嫁到不远不近的村庄,那为什么不远不近呢?因为如果两个村子离得太近,气候是完全一样的,你这儿发洪水,我誓也发个洪水,谁都挺惨,谁都帮不上谁。两个村子呢?要隔开一段距离,这个气候条件就不一样了。你受罪的时候,我没说过爱我就可以帮你吧。同时,那两个村子你还不能隔得太远太远了,联系起来也不方便,还谈什么互相帮助。所以要把闺女嫁到不远不近的地方。这样对于自己家族规避风险是有好处的。显然啊,穷人也是很聪明,很理性的,那你可能会说了靠多生个孩子或者给闺女找个距离合适的婆家来规避风险,到底能起到多大作用呢?

你这个担心是对的,毕竟是太穷,其实也起不了太大作用,尤其是遇到比较大的灾荒和疾病,孩子和亲家可能都无能为力。这个时候他们又该怎么办呢?那穷人还有一招,就是借钱。穷人借钱都是额度很小的贷款,在印度之类的国家,有很多小额借贷机构专门借给穷人钱。跟银行正规的贷款相比,小额贷款的利息是要高十倍甚至几十倍。说白了就是高利贷,你可能会问了这么高的利息,穷人为什么放着便宜的钱不借非要去借高利贷呢?穷人当然不傻,但是问题是正规的银行为了规避风险,会尽量的借给有资产的人,因为这些人还不起钱的时候,还有资产可以抵押或者变卖。但是穷人有什么,穷人什么都没有小额贷款机构可以突破这些限制,他们愿意借钱给穷人,可是毕竟呢,这是一个铤而走险的生意。穷人还不上钱,贷款机构就血本无归,所以他们必须把利息提的很高。这样的话,即便有一部分钱借出去了,我再也拿不回来。但是因为利息足够高,收回来的这部分钱利润也高,足以弥补了亏空。这就是为什么高利贷的贷款利息比银行高很多,那要是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放这种高利息的小额贷款的机构其实也是在帮助穷人,并不是像大家想的剥削可怜的穷人。而且这个是不是我说他好,他就好向穷人发放小额贷款,那可是得到了国际认可的孟加拉国有一个叫穆罕默德尤努斯的教授,他就专门做了一个贷款公司到各个发展中国家,给穷人发放小额贷款。


《贫穷的本质》如何摆脱贫穷?-穷人和富人有什么区别?


06年的时候,尤努斯教授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是呢,通过借高利息的贷款来规避风险,这种方式说起来效率也不是很高,主要是利息太高了,很难降下来,因为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啊。穷人违约率太高了。为了提防穷人违约,他们放贷款之前就会派人到穷人家里仔仔细细的做调查。调查的越细,这个成本就越高,那贷款机构最后放款的利息也只能更高。穷人拿到更高利息的贷款还不上,或者故意不还的可能性就更大,这就会导致坏账率更高,所以这就是一个死穴。穷人在脱贫的路上越走,越是一个死胡同,所以说,不管是生孩子找个好亲家,还是借高利贷穷人应对风险的时候能拿得出手的。这几张牌效果不怎么好,成本也特别高,这就是造成他们贫穷的第一个原因,规避风险的手段太落后。穷人陷入贫穷的第二个原因是没有远期规划,很多地方的穷人对教育不重视,即便有很多慈善组织还跑来给他们建学校,还苦口婆心的跟他们说普及教育多好多好。但是家长们把孩子们送去读书的这个积极性也不高。为啥很简单?因为穷人并不确定十个儿女里有哪一个可能会给她养老?而偏偏的教育又是一个长期的投入,好多年以后,我才能看见成效,那你让我把手里头有限的资源押宝一样的呀。到某一个孩子身上,我来赌一个遥遥无期的结果,这对他们来说是冒太大的风险。

他们宁愿把钱花到马上就能见效的事上。比如说买点吃的改善下伙食等等。再比如大家在职场上都很清楚一件事就是你的身价取决于你的核心能力。你得有一个足够突出的长处,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这样的你才可以在职场中获得一个不错的位置和收入。但是穷人为了讨生活,一般会身兼数职,多打几份工来补贴家用。那这个事呢?长期来看是很不划算的,因为如果没有办法足够专注的话,他们很难成为任何一个领域的专家,自然也就挺难获得,让他们脱贫的收入。但是多做几份兼职工作在收入上是立竿见影的,这个是短期效果很显著。至于成为行业里的专家发展核心能力,那就太遥远了。他们不相信这种太远的规划,我们通常都会觉得穷人是很穷的,他们穷的连填饱肚子都有困难。如果说他们得到了慈善机构的粮食补助,他们肯定会去买更多的食物来填饱肚子。可是贫穷的本质。这本书的两位作者在印度当地做了很多社会实验,他们却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当穷人可以买多01:15的时候,他们并不会把所有投入到换取更多的补充能量的食物上。相反,他们会选择买一些口碑更好的价格,更高的食品,有的甚至拿补贴的钱去买了电视机和收音机。更有意思的是,这个事情还算普遍,比如在尼加拉瓜56%的农村家庭里,有收音机,21%的家庭有电视机。

即便在有些地区,比如印度的乌代布尔,这里实在太穷了,电视机和收音机都买不起,那是不是说他们会把补贴的钱都花在吃上了呢?也不是这里的穷人会把自己14%的预算花在宗教节日上。这就奇怪了,为什么这些人明明很穷,他们为什么不把钱攒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或者趁着发补贴了多买点口粮,而是要干这些看起来对填饱肚子没有什么用的是呢?两位作者跟村民们聊了聊,他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啊。对于穷人来说,他的首要选择是什么呢?看起来是填饱肚子。其实不然,世界各地的穷人营养不是很均衡,但是填饱肚子其实还是做的。到的他们最希望的是让自己毫无希望的贫穷生活,少一点乏味,减少乏味的方法可以是一台电视机,也可以是一点特别的食品,还可以是一个欢乐的宗教节日。他们的想法是,任何值得做出的改变都要花很长时间做长期规划不如呢。我只关注当前尽可能的把日子过得很愉快。这本书里,有一位孟加拉国的医生说,医生在穷人生活扮演的角色其实也是让穷人们眼下过得更愉快一点,穷人根本治不起大病,因为那会花很多钱,比如化验住院,所以说他们知道自己一旦得了大病,好吧,那不就交代了,那我干脆放弃攒钱防范风险。这种宏大的目标平常呢,我就来找医生开点药。即便他们知道啊,这个解决不了什么大问题,但还是要为他们自己的健康做点什么,只会让他们自己过得舒服一点。

没有远见会加剧贫困,其实反过来说,贫困也会造成没有远见。这是什么道理呢?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人的压力和一种叫做皮质醇的激素水平密切,相关皮质醇的水平越高,就代表压力越大。穷人的长期处在生存压力里,皮质醇的水平自然就很高,就会影响大脑的部分区域。比如前额皮质类扁桃体,海马区等等,这些可都是认知功能的重要区域,所以高皮质醇会直接损害人的认知和决策能力。所以说,长期处在压力的穷人,他们不太可能会做出理智的决定压力,让穷人们做不出长期的决策,长期无法摆脱贫穷,又让他们觉得渐渐失去了希望,感到没有出路了,这样又会大大的降低他们渡过难关所需要的自控力。于是,他们会甘于当下只看短不看长在贫穷的世界里无法自拔。这就是穷人之所以穷的第二个原因,没有长远规划。陷入贫穷的第三个原因是侄女和偏见,这种执念和偏见主要体现在超出认知水平的领域。比如说很多国家的穷人会把自己的大部分钱花在健康上。在印度很多农村,贫穷家庭会拿出每个月预算的5%花。在健康上在巴基斯坦,巴拿马以及尼加拉瓜,这个比例大概会在3%到4%。而且在这些国家的超过四分之一的家庭,每个月至少会找一次保健人员,但好像穷人关心自己的健康不是什么坏事,但是问题是他们的花销不科学。比如说穷人特别喜欢用抗生素,而且经常会做一些为时已晚的外科手术。

也就是说,穷人平常不会花点小钱预防疾病,想打疫苗啊,买蚊帐之类的事情,他们都不接受,而是等到健康真的出了大问题了,他们又不惜借钱来拼命治疗治疗,大便的花费自然就高了很多,这也是拖垮很多贫困家庭的原因。穷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错误的医疗理念呢?只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是有关系的,比如他们觉得药物直接输送到血液是很重要的,所以他们都愿意输液,觉得输液比口服药物更有效,所以他们会大量地使用抗生素。如果一个流感患者去看医生,医生发现啊,他只有一个普通的感冒,只不过是自限性疾病,什么意思就这种病啊,什么都不用做,自己就会痊愈,所以什么药也没开。病人后来感觉好转了以后呢,他就会认定我自己的病情好转,跟这位医生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医生什么也没做呀,那咱们换一种情况,医生给她打了一针抗生素的话,他很有可能会感觉好一点,所以他很自然地产生虚幻的联想。觉得这个病情好转归功于抗生素,仍然不是医生的功劳。而如果医生给它的质量没有任何好转,那他有理所当然的认为他这个医生太差劲。总之就是对于医生没有缘由的不信任。所以,当医生给穷人一些预防性建议,比如说打疫苗的时候,穷人们会当做耳边风,然后他们会继续自己那种很不科学的健康开销。这种执拗和偏见加大了他们的健康开支,加剧了他们的贫穷。

再比如,慈善机构发现说服父母,让孩子来打疫苗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为他们不相信你了。为什么不相信呢?因为他们的经验告诉他们打疫苗就是胡扯。比如说如果一个孩子接种了麻疹疫苗,那他就不会患上麻疹。可是并不是所有没有接种的孩子都会感染麻疹传染病本来就是一个概率,而且你周围的孩子都接种了,你不接种,其实也没有太大风险了。但这个是在家长们看来就有问题了。接种的和媒介中的都没得病啊,这不就说明疫苗没什么用嘛,这还不算完呢?接种一种疫苗只能预防一种疾病,其他的疾病和预防不了,可是没受过教育的父母不理解,只要孩子得了病,他们就会想。哎,不是打疫苗了吗?怎么还生病了?然后他们就觉得自己受了骗以后再也不让孩子打疫苗了。还有他们还有一件不理解的事,就是有的疫苗不是打一次就完事,有可能要打好几次,但是打了两三回之后呢,父母可能就会觉得已经足够了,就再也不带孩子来打了。在认知水平不够的领域产生偏见和侄女,让穷人很难有效地躲过疾病和健康风险,也很难摆脱贫困。以上就是贫穷的本质,这本书对穷人为什么会变穷的解释,简单总结一下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第一避险手段太落后。第二,他们只顾眼前不做任何长远规划。第三,因为认知水平的局限,他们对不懂的东西有太多偏见,但是呢,单纯的讲出书里面总结了三个原因,显然不是我们讲这本书的目的,能从里面找到启发和帮助才是我们读书的目的。

所以呢,我们不妨再作一点思考梳理讲的贫穷的三个原因,哪些是穷人身上特有的哪些?其实在你我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很不幸,好像后两点,也就是看短不看长以及对不懂的事情有太多偏见。我们每个人身上似乎都有,比如说平常花点小钱预防或者锻炼身体健康了,就不用在大饼上花大钱了。这个道理谁都知道,但是你身边一定有这样的人,特别是咱们父母这辈一辈子省吃俭用,不办健身卡,不舍得体检,真的检查出了大病了。哪怕是晚期,全家人都会四处的举债。借钱做各种昂贵的手术,只为延长哪怕几个月的生命。这不就是这本书里讲到的只顾眼前不看长远的穷人的真实写照吗?咱们再比如很多年轻人沉迷于网络游戏,什么学习啊,工作通通荒废了。为什么人那么喜欢玩游戏呢?因为游戏的设计者利用了心理学上的刺激反馈的概念,这种机制给你一个短期的刺激。你完成一个任务,打一个怪这个时候呢,就会有相应的反馈出现。比方说装备掉落,再比如经验值提升,你很清楚的就可以看到你做到哪一步了。距离下一步还有多远,但是呢,日常的工作和学习是一个苦活,而且还要长期坚持才能见效。当然就不如游戏里及时的刺激。有趣了。在网络游戏上我们是不是也表现的,像那个有了钱就买好吃的,不让孩子上学的穷人呢?还有在不同的事情上,我们一样犯了特别严重的偏见。

我们有多少人在网上慷慨激昂的反对转基因食品,但是我们其实并不清楚转基因到底是什么,只是凭感觉觉得人工的东西一定不如天然的健康。科学家说,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我们很多人还会去大马科学家啊,肯定是拿了食品公司的钱。很多人去医院,明明看不懂医院的化验结果,但是我们就是觉得医生肯定故意多给我们开药,故意让我们做一些没有必要的检查。我们带着偏见和医生交流,那医患关系紧张不就来了吗?在我们认知水平达不到的领域,我们就喜欢找直觉和情绪去理解很多东西。在这个意义上说,发达地区的人和穷人有什么本质的区别?我们唯一强过穷人的地方,就是我们成功避开了第一个原因,也就是我们的避险手段,要比穷人多得多。因为现代社会有医保,有养老金,有银行,保险这些现代金融工具,我们不需要靠多生孩子借高利贷规避不确定的风险。但是这个呢和我们自身的努力和认知关联并不大。因为和那些真正的穷人相比,我们真正优势在于很多东西是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得到的。也就是说,我们的世界是按部就班的,以至于很多理念是理所当然的,我们就不需要去接受一些陌生概念。比如我们这的孩子生下来就会接种疫苗。我们几乎就没有想过。哎,为什么要接种疫苗是什么做的?他怎么在我们身体里起作用啊?这些我们都不用想就接受了,只是因为我们从小耳濡目染,大家都这么干,但是你要让非洲拉美的穷人接受疫苗,这个陌生的词汇,他们就会表现的特别抵触。

还有啊,我们生下来就住在有自来水的房子里,他们提高了我们的卫生条件,而我们也不用知道下水道究竟是怎么运转的,也不用像非洲的穷人那样,他们要慢慢的接受往水里加律这个陌生的概念。更重要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不用担心,有没有下一顿饭吃,几乎用不着自己有限的自控和决断能力。可是,穷人的要不断地运用这个能力来对抗自己的欲望和恶劣的生存环境。所以作者认为,我们和世界上最穷的人相比,其实并没有什么本质不同,他们思维误区,他们的短视,我们也没有能力规避。唯一的不同仅仅在于我们出生在一个体系完善自动运转的世界,而他们的世界是残缺的好了。这本书到这里就讲完了这本书,帮我们分析了穷人为什么会穷,我们该怎么帮助穷人,并且顺手反驳了很多流行理论。他告诉我们,穷人很穷的原因是缺乏规避风险的手段,没有远期规划的能力以及认知偏见。从这三点原因探究下去,作者认为,其实我们和穷人并没有本质的区别,他们犯的错误我们也在犯。读完这本书,我的感觉是从更实证的角度理解了贫穷的本质。贫穷的本质不是资源匮乏或者社会体制落后造成的,而是人性使然。想要避免掉进穷人思维的陷阱,那就必须学会用理性的精神去克制人性里的短视,避免用直觉思考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