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在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上 ——听他们讲述脱贫攻坚一线感人故事

□记者 赵婧

我省56个贫困县区全部实现摘帽;全省累计选派驻村干部86566人;通过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带贫益贫农村合作社和企业,带动89.9万贫困人口发展产业增加收入……4月14日,省扶贫办副主任王彪在陕西省决战脱贫攻坚一线工作者记者见面会上亮出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单”。

在这份“成绩单”背后,是一个功不可没“领头雁”群体,正是他们带领全省贫困群众奔跑在脱贫致富奔小康路上,付凡平、张凌忠、徐小平、刘斌、武轩羽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付凡平:活出不平凡的精彩人生

“18岁时,一场意外的火灾,不仅烧掉了我的双手,毁掉了我的容颜,还让我一夜之间失去了3位亲人。”在记者见面会上,延安市宜川县蒙恩农产品经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全国自强模范、陕西省道德模范、2019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三秦楷模付凡平用双手腕夹着话筒,哽咽回忆道。

残酷的现实,并没有将付凡平击垮。在亲人的鼓励下,她暗下决心,一定要活出不平凡的精彩人生。

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付凡平不仅学会了生活自理,还在2015年注册了自己的淘宝店和公司,带领更多残疾人和妇女奋斗在创业路上。

2015年,付凡平成立了“蒙恩农场残疾人扶贫基地”。目前,该基地已免费举办了5期残疾人贫困户电商提升和孵化培训班,带动150余户贫困户和400多名残疾人脱贫致富。

“我把自己的公司取名为‘蒙恩’,就是时刻提醒自己蒙受了百家恩典。”付凡平说,感恩,一直都是她自己心中最深沉的力量和最大愿望。她希望通过创建“凡平优选、凡平扶贫、凡平公益”的电商平台,帮助更多的残疾人自强自立,扶持更多的贫困户走出困境。

张凌忠:让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群众做梦也没有想到,能走上水泥路,能安上路灯,能吃上干净的自来水。”铜川市宜君县棋盘镇马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2019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奋进奖获得者张凌忠用浓浓的乡音,讲述着村里发生的巨大变化。

作为宜君县最边缘的贫困区,马泉村是铜川脱贫攻坚战中难啃的“硬骨头”。没有实施移民搬迁项目和脱贫攻坚前,村上都是土坯房,破烂不堪,下雨的时候群众穿的都是高筒雨鞋。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张凌忠带领全村人从改善基础设施、改变村容村貌一点一滴做起。在对口扶贫项目的支持下,马泉村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实施生态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进一步夯实群众长远脱贫致富的基石。

到2018年底,马泉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65户213人中脱贫57户202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实现了整村脱贫退出。

“马泉村还结合‘三变’改革,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优质新品种核桃,发展适宜当地土壤、气候的中药材。2019年存栏500头猪,实现收入32.6万元,给贫困户和村民都分了红,群众和干部在这个事情上也增强了凝聚力。”张凌忠介绍说。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我觉得当好一名村干部就是要守住自己做人的良心、做事的公心、待人的真心,就是保持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的本质本色,公道做事、厚道做人,把事当事干,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干些实事。”张凌忠信心满满地说,“今后,还要在增收致富上多想办法,使村民日子越过越红火。”

徐小平:扶贫就是要让老百姓得实惠

省应急管理厅派驻商洛市丹凤县铁峪铺镇桃花村第一书记、2019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创新奖获得者徐小平回忆2018年8月初到村里的情形,一组数字就像印在他脑海里一样清晰:“村子比较大,有533户近200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9户363人。”

桃花村是省应急管理厅从2014年就开始帮扶的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后,“千方百计增收入,千言万语跑资金,千辛万苦找项目”让徐小平忙个不停。徐小平说,先是增加农民收入,按照分类指导、精准帮扶的原则,鼓励帮助农民务工就业,举办各类技能培训,支持发展天麻、魔芋等优势传统产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再就是跑资金。“我们从省上、市上部门,企业等各方面筹措募集350余万元,帮助村里修路建桥,安装太阳能路灯,打造最美乡村小学。”

在徐小平和大伙的努力下,经过这几年的帮扶,桃花村贫困发生率由建档立卡时的18.25%下降到1.09%,2018年底实现了整村脱贫。

“徐书记,我们去年栽的桃树开花了!”这几日,村民欣喜地为徐小平发来桃花照片。原来,去年徐小平和村民试栽了5千株桃树苗,使桃花村成为名副其实的“桃花”村,“桃树既有观赏价值又有经济效益,我想,扶贫就是要让老百姓得实惠。”

刘斌:这样的恩情我永远都不会忘

咸阳市淳化县马家便民服务中心桥上村村民刘斌自幼生活艰辛,命运多舛,父亲身患“布鲁菌病”,丧失劳动能力,母亲聋哑,一级残疾。2003年,他在打工中不幸被棉花打包机轧断了双臂,妻子弃他而去。

面对家庭的重大变故,刘斌没有气馁,而是克服重重困难,与命运抗争。

为了早日脱贫致富,刘斌放羊、贩羊,逐步扩大养殖规模,成立了合作社,羊存栏达到了100余只,并吸纳6户贫困群众入股,每年这些群众可以分红1000余元,他也实现了从被帮对象到扶贫能人的转变。

“每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都是党和政府及时伸出援手。这样的恩情我永远都不会忘。”刘斌说起创业经历感激地说。

今年,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刘斌又承包了20亩坡地,计划发展绿色循环养殖。“项目建成后将带动周围4个村子、100多户贫困群众,年分红比例达到股份的8%,户均可增收3500元以上。”他说。

如今,刘斌的自强奋进路越走越宽。

武轩羽:为脱贫攻坚贡献青春力量

2017年4月,汉中市烟草公司西乡分公司干部武轩羽主动请缨,到西乡县子午镇七星坝村任驻村工作队员。作为一名90后,他依靠所学的科学知识,带领贫困群众努力改变乡村面貌。

七星坝是西乡县最边远的贫困村之一,全村一共1497人,其中贫困人口162户497人,占三分之一。三年时光,经过武轩羽与全村父老乡亲一起努力,村民们祖祖辈辈饮用的“红汤茶”变成了纯净水。他还为群众引来了蚕桑产业、香菇种植的“致富树”,利用互联网给山货架起了增收“高速路”……经过不懈努力,昔日贫穷的七星坝发生了巨变,2019年顺利脱贫出列。

如今,七星坝已形成了以短期香菇、烤烟与长期蚕桑结合的产业发展局面,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脱贫攻坚已到了全面收官的决胜时期,我将用自己的青春汗水为攻坚战的最后胜利贡献全部力量!”2019年陕西省脱贫攻坚奖贡献奖获得者武轩羽话语铿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