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遠包集鎮“精神扶貧”激發貧困戶的脫貧動力

懷遠縣包集鎮黨委政府在脫貧攻堅工作中,把扶貧與扶志結合起來,著力實施“精神扶貧”,激發貧困戶的內生動力,轉變他們的思想觀念,樹立“要我脫貧”為“我要脫貧”的理念,加快了脫貧攻堅步伐。

愛心超市增添活力。包集鎮已經開辦了6個“愛心超市”,而且還在創造條件繼續增加。愛心超市的商品多為生活日用品,主要來源是幫扶單位、社會愛心人士的捐贈和鎮村一定程度的支持。貧困戶在推進自身發展和參與社會公益事業中,都可以的得到積分,每1分折款1元,月底在“愛心超市”兌換所需要的物品。這一激勵措施調動了貧困戶昂揚向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他們想方設法促進產業發展,熱心環境保護等公益事業,有尊嚴地獲取愛心獎勵。

精神轉化發展動力。包集鎮通過本地脫貧攻堅職業培訓平臺、新型農民職業培訓項目、殘疾人就業幫扶等渠道,對貧困戶實施智力支持。為了激發他們自我發展的精神動力,包集鎮採取技能競賽等方式檢驗他們脫貧攻堅的實戰效果。2018年和2019年,連續兩年利用包集鎮聲勢浩大的物資交流大會的契機,舉辦脫貧攻堅技能大賽,一批致富能手脫穎而出,成為貧困戶學習的榜樣。與此同時,鎮村也在持續不斷地鼓勵貧困戶凝聚精神力量,改變“等靠要”思想,通過勤勞的雙手實施補貼性產業發展,獲取雙重經濟效益。

文化扶貧提振精神。通過農家書屋惠民工程,送戲下鄉,送電影下鄉等文化活動豐富廣大群眾和貧困戶的精神生活,提振他們的精氣神。引導貧困戶中的婦女姐妹開展廣場舞等健身活動,舉辦“扶貧扶志廣場舞大賽”,主要是改變貧困戶的精神狀態和挑戰貧困的樂觀主義精神,為脫貧攻堅集聚正能量。南嚴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宋玉俠因家庭變故變得精神頹廢,意志消沉。後來,她覺得為了家,為了孩子必須振作起來。她組織成立了牡丹廣場舞姊妹團,主動捐資購置了服裝和音響設備,帶領姐妹們奔向美好的新生活。如今,她精神飽滿,活力四射,利用土地流轉,建起了上百畝的牡丹種植基地,走上了致富之路,成了真正的“半邊天”。(王緒謙 李雨霜)

懷遠包集鎮“精神扶貧”激發貧困戶的脫貧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