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车实验室」如何初步判断车辆安全好与坏 千万别再用固有认知蒙自己

[资讯-牛车网]

国内消费者买车的时候,往往还是关车门听声音,手按车门看硬不硬,简单来说就是车门关闭时有沉重感,手按压车身不出现变形就是材料结实,如此判断车的安全实在不可取。今天我们就来正视一些错误的安全理念。

错误认知:钢板薄的车不安全

“钢板薄的车不安全”的观点广为流传,这当然是个大错特错。其中所提及的钢板往往指车身覆盖件,也就是翼子板门板类的车身外皮。这些车身覆盖件对安全性所带来的影响甚微,几乎不在车辆碰撞安全设计范畴内,真正在碰撞中起到保护自身作用的是白车身架构,车身外皮的薄厚除了材料的特质外,基本上只是对行人碰撞安全有一定的影响。

「牛车实验室」如何初步判断车辆安全好与坏 千万别再用固有认知蒙自己

用以体现碰撞安全性的都在白车身“骨架”设计上,而车身钢板的使用也并非全部都是越硬越好。乘员舱一周的材料是最硬的,例如A/B柱,车顶横梁等,以避免在碰撞中发生变形侵入乘员乘坐空间对乘员造成伤害。

「牛车实验室」如何初步判断车辆安全好与坏 千万别再用固有认知蒙自己

车头车尾的骨架则相对较软,在碰撞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变形来吸收撞击能量,并提供一定缓冲,将缓冲后的撞击力平均可控的传递到乘员舱,该硬的地方硬,该软的地方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溃缩吸能”,这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已经由奔驰提出,并一直被各大车厂沿用至今。

「牛车实验室」如何初步判断车辆安全好与坏 千万别再用固有认知蒙自己

随着工业水平的提升和车辆主动安全技术的丰富,在能够保证车辆碰撞安全的基础上减少其它金属部件的厚度,实际上是所有车厂所追求的。相对轻薄的覆盖件还能减轻车重,对其它各项综合性能带来一定提升,也因此成为当今汽车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又引出了车身质量的问题。

错误认知:车门“沉重”的安全性高

车门沉重的安全性高,沉重是指开启和关闭车门时的“力度感受”,也可以说是厚重感,而非单纯所指的车门质量。开关车门时的厚重感大部分是车门内部防震贴片和隔音材料,以及密封条性能所带来的效果,仅一小部分与车门自身重量有关。所以用开关是否沉重来衡量车的好坏,实在是不可取的啊。

「牛车实验室」如何初步判断车辆安全好与坏 千万别再用固有认知蒙自己

即便是车门的质量也不能绝对的说明其内部是否具备安全结构,或者安全结构的优良。目前不少车型的车门都已近使用了铝合金材质,重量相比传统材料要轻上不少,而且车门内部的防护结构也分为梁式和加强筋式两种,重量上有一定差异但是防护效果可以做到相差无几。

「牛车实验室」如何初步判断车辆安全好与坏 千万别再用固有认知蒙自己

多数人对车门内部的加强筋与加强梁还存在一些小误区,其实车门加强结构的安全意义并不是直接抵抗碰撞冲击,而是保证车辆在发生侧面碰撞时不会破损开启,以及发生碰撞后仍能保证顺畅开门的作用,能承受侧向撞击力度的其实是整个车身中强度最高的B柱。

错误认知:整车质量越重车越安全

钢板薄厚间接的牵扯到了汽车质量的问题,大多数人认为车“沉”车就稳,所以安全。其实钢板在满足各方面使用要求的同时生产的很薄也是一种技术水平的体现,哪个车厂不希望在达到安全标准的同时减少钢材的使用来降低生产成本?这背后是需要更加先进的制造工艺来支撑的。

「牛车实验室」如何初步判断车辆安全好与坏 千万别再用固有认知蒙自己

A车和B车的安全评级相差不多,但A车整备质量远远低于B车,可能大多数会选择B。其实车身质量的降低,不仅能带来更好的动力性,更好的燃油经济性,还能减少制动距离、增加操控灵活性,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安全性,就是日常所说的“轻量化”工程。

有人会说车轻高速发飘,车重车就稳,但要看拿什么来比。在如今汽车科技发展的大前提下,高速稳不稳相比车身质量以外,空气力学的应用、车辆设计下的重心高低、轴距的长短以及底盘调校水平、转向机构调校特性等,更是保证其各种工况下车身稳定性的主要因素,而非一项车身质量就能够决定。

国内消费者的固有认知可能在短期内无法彻底改变,所以在购车的时候,销售人员总是有机可乘,用一些老的腐朽的观点来误导人。所以还是多留意一些汽车的新技术和趣味的原创内容,相信一定给您的汽车生活带来新的感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