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日子越過越亮堂”——通榆縣脫貧攻堅工作走筆

陽春四月,萬物復甦。通榆縣各鄉鎮的農民正忙著搶時間、早準備,抓緊開展備春耕工作。

開通鎮躍進村村民孫井付夫婦正在自家的大棚裡忙活著,大棚裡的香瓜長勢正旺。“黨的扶貧政策讓我們吃穿不愁、看病不難,還扶持我們種大棚,發展庭院經濟。現在,家裡有了穩定的收入,不光脫了貧,日子也越過越亮堂……”孫井付說,他從沒想過能過上今天這樣的好日子。

4年多的精準扶貧,讓通榆摘掉了國家級貧困縣的帽子。從群眾臉上洋溢的燦爛笑容裡,我們看到了眾志成城擺脫貧困的精氣神。

“生命線”工程圓了群眾安全飲水夢

打開水龍頭,看著源源不斷湧出的自來水,通榆縣最偏遠的向海蒙古族鄉紅旗村幸福屯的村民們笑得合不攏嘴。過去,由於位置偏遠,水資源匱乏,井水含氟量超標,幸福屯57戶村民最大的夢想,就是能喝上一口純淨的自來水。

村民代紅說:“現在自來水通到家裡了,你看這水質多好。”

長期以來,受地理條件影響,通榆縣部分農村飲水中鐵、錳、氟等物質嚴重超標,成為致病致貧的主要原因之一。2019年5月,通榆縣把飲水安全作為解決民生問題的“生命線”工程,推出了“建、改、防、清、治、管”六項綜合性舉措,開展了為期60天的農村飲水安全“大會戰”,一舉實現了供水保障率和水質合格率“雙百”的目標。通榆縣還創新管理機制,對水源井實行鄉鎮統一管理,實施市場化運作,聘請專業隊伍進行維護。

2019年8月,在全省農村飲水安全工作視頻會上,通榆縣作了典型經驗介紹。2019年9月,國家水利部在專項檢查時,對通榆縣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特別是在運維管護的機制體制方面,給予了充分肯定。

“應改必改、一戶不落”圓了群眾安居夢

嶄新的住房整齊劃一、筆直的道路伸向遠方,走進改造後的通榆縣各村屯,眼前呈現的是一幅幅美麗的新農村景象。

鴻興鎮花園村貧困戶張文武多年來一直居住在破舊不堪的泥草房裡,房漏雨窗透風。2019年在扶貧政策的支持下,老張住上了嶄新的大瓦房,同時又順利脫貧,老兩口心裡甭提多高興了。

張文武說:“去年我和孫子一家共同享受國家危房改造政策,將房子蓋到了一起。做夢也沒想到不花錢還能住上這好房子。”

張文武的孫媳婦李月說:“感謝黨的好政策,讓我爺能有這樣安居樂業的晚年生活。”

住房安全,事關群眾飢寒冷暖,關乎脫貧攻堅成敗。2016年以來,通榆縣牢牢抓住農村危房改造政策機遇,累計實施危房改造22554戶,僅2019年就完成改造7223戶,實現了應改盡改。同時,對2595戶歷年除險加固房屋進行了多輪排查,問題逐戶整改銷號,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在2019年9月召開的全省住房安全保障工作推進會議上,通榆作為兩個先進縣之一作了典型經驗介紹,工作成效得到了省政府和住建廳的一致認同。

“庭院經濟”圓了群眾致富夢

曾經的貧困戶,如今的富裕戶。蘇公坨鄉天利太村天利太屯村民劉志,在扶貧政策和包保幹部的扶持下,擺脫了貧困,日子越過越紅火。

劉志說:“第一書記給我出主意,讓我發展庭院經濟——養豬。今年已經賣了六七十頭,現在一年純收入能達到八九萬元了。我希望養豬的規模再大些,將來能帶動周邊的老百姓共同致富。”

發展產業是實現穩定脫貧、減少返貧的治本之策。通榆縣按照產業項目全覆蓋原則,採取“自主經營”“合作經營”“託管經營”3種模式,按照“一個責任書、四個合同”的規範要求,著力發展農業產業項目,2016年以來,實施種養殖和庭院經濟等產業項目189個。特別是2019年,通榆縣在發展庭院經濟的基礎上,採取“以獎代補”模式,發展庭院經濟總戶數14828戶,種植面積27808畝,實現戶均庭院增收2500元。

在團結鄉建設完成“生豬養殖園區”,帶動全縣所有貧困戶增收,其中脫貧戶和一星貧困戶每戶每年增收320元,二、三星貧困戶每戶每年增收640元。在邊昭鎮建設蔬菜棚膜產業園區,目前,已與天意公司簽訂了租金為60萬元的租賃協議,帶動邊昭鎮1732戶貧困戶受益。

吉林日報 記者:戈馳川 張磊 編輯:趙樹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