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扶贫“甜”蜂农 “智志双扶”促脱贫

靖宇县景山镇清水村暖河屯距离靖宇县城75公里,是景山镇最偏僻的一个村屯,也是白山市司法局结对帮扶的村屯,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户44人。清水村民风淳朴,百姓勤劳,村内森林覆盖率高达90%。这个村暖河屯的贫困户柴寿福今年70岁,从16岁开始养蜂,断断续续养蜂40余年,是附近小有名气的养蜂户。2011年,柴寿福老人为了帮助在山东省青岛市黄岛的二儿子结婚买房,东拼西凑向亲戚朋友借了20万元。一个农村家庭,20万的外债也不是小数。为了还外债,柴寿福带老伴去了山东枣庄,开始了打工挣钱还外债的辛苦历程。经过“八年拼搏”,柴寿福两口还清了外债,2019年10月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清水村暖河屯。

柴寿福回村后,白山市司法局驻村队员王栋第一时间与老人进行了“帮扶对接”,并隔三差五到柴大爷家走访慰问,唠家常、话扶志、谋产业、聊脱贫。经过走访,驻村队员了解到了柴大爷目前的“家底”,家中土地让给大儿子耕种,目前老两口靠低保、养老保险、光伏补贴、子女赡养等维持生活。要想摆脱贫困,柴大爷就得重新捡起他的养蜂产业……

3月19日,这个局帮扶责任人和驻村队员利用宣传国家“因户施策”“以奖代补”等扶贫政策的时机,再次来到柴寿福家,对其进行“智志双扶”的宣传和鼓励。驻村队员告诉柴寿福:“今年贫困户养蜂40箱以上,政府有一定的补贴。”听到这个消息,柴寿福满怀信心的说到:“我要借助国家的扶贫政策,多发展自己的内生动力,利用自己的养蜂技术,今年计划养蜂60箱,预计能增加至少一万多元的收入,对脱贫致富,我充满了信心。”

消费扶贫“甜”蜂农 “智志双扶”促脱贫

4月份,柴寿福在大儿子柴方庆的资助下,投资4万余元,购买了60箱蜂箱,开始了他的养蜂产业。养蜂期间,驻村队员隔三差五就去柴大爷的养蜂场,了解养蜂发展情况,鼓励发展后劲。针对柴大爷商标注册和使用方面的困惑,驻村队员专门搜集了《商标法》中的重点章节,对柴大爷进行了通俗易懂的“菜单式”普法。在此基础上,驻村队员还为老人普及《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赠送“社矫同行,你我参与”的手拎袋和折扇,并鼓励柴寿福借助国家的扶贫政策和帮扶部门的精准扶贫这个“东风”,多发展内生动力,依靠勤劳的双手脱贫致富。

消费扶贫“甜”蜂农 “智志双扶”促脱贫
消费扶贫“甜”蜂农 “智志双扶”促脱贫

6月12日,柴守福和老伴找车把蜂箱拉到了长白山原始森林腹地的白山电站上游进行养蜂和采蜜,这里的椴树蜜蜜源好、原生态、无污染。经过柴寿福和老伴40天的辛苦养蜂和采蜜,7月22日,老两口满载着2700余斤椴树蜜回到了暖河屯,加上春天采集的500斤杂花蜜(蒲公英花蜜),共产蜂蜜3000余斤。按照市场价20元左右一斤计算,柴寿福今年大概养蜂收入6万余元,除去购买蜂箱成本4万余元和其他成本,预计能收入近2万元。

7月15日,白山市司法局为落实市扶贫办积极开展消费扶贫的有关要求,广泛发动市局机关各科室及直属单位干部职工积极购买蜂蜜,帮助包保贫困户拓宽销售渠道,扶持产业发展,增加贫困户收入。经过市局政治(警务)部统计,该局干部职工计划先期购买贫困户柴寿福家的蜂蜜235斤。7月31日,清水村驻村队员王栋和柴寿福共同把235斤蜂蜜运输到白山市司法局楼下,在市局政治(警务)部同事的帮助下,共同把灌装的椴树蜜送到干部职工手中。

消费扶贫“甜”蜂农 “智志双扶”促脱贫

“以后抓住这个养蜂事业,持续发展下去,政府不仅有补贴,还能增加收入。咱一定要严把质量关,让消费者吃到放心蜜、正宗蜜,这样才有回头客。以后咱家的养蜂事业壮大了,你可以申请‘老柴头’这个蜂蜜品牌,今后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白山市司法局政治(警务)部主任于艳萍满怀希望的对柴寿福老人说。

消费扶贫“甜”蜂农 “智志双扶”促脱贫

“感谢司法行政干警帮俺拓宽了销售渠道……俺养蜂人也有自己的责任担当,那就是把高质量的蜂蜜销售给消费者……也希望白山司法行政干警今后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多支持贫困户的养蜂产业。”

“酿得百花甜如蜜,甜在司法行政干警的口中,更甜在蜂农的脸上。

据悉,近几年在靖宇县移民办、白山市司法局等部门的精准扶贫,村里修建了柏油路、边沟、围栏、路灯、河堤防护、自来水管网、绿化带等民生工程,发展了特色种植和养牛项目,国家“兜底”保障政策落实到位,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基本解决,村民收入逐年提升。

(王栋 张砖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