勝者為王敗者寇-----劉邦與項羽

性格決定命運,氣度決定格局,格局決定結局。

大風歌.wma1:57

來自總部001

劉邦和項羽二人都是中國歷史上了不起的人物,但兩個人的性格卻截然不同,最終導致了不同的人生結局。

1、劉邦是一個敢於擔當的人。

在歷史變革中,做為一個群眾領袖敢於擔當很重要。首先,敢當沛公,起兵時蕭何等人都擔心起兵失敗,會遭秦懲罰,劉邦無所畏懼做了沛公;其次,征討秦國時,只有10萬人卻敢封堵函谷關,欲做關中王;還有劉邦敢當皇帝,強秦二世亡國,很多人看好郡縣制度,劉邦敢於稱帝,這是需要很大的智慧和勇氣。

2、共享成果

和下屬們分享成果,高祖12年封候143個,兌現了當初的約定,共享了滅秦、滅楚的成果。

3、容人的雅量

劉邦集團內部人才濟濟,有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等,這些人的加入跟劉邦海納百川的胸懷密不可分。他不計前嫌、不計易主、不計言語衝、不計來自何方,所謂英雄不論出處,劉邦認準了,照單全收。劉邦起兵時,雍齒在豐邑投降魏國,後來劉邦打了3次才收回來,劉邦到稱帝后也恨透了雍齒,最終雍齒也被封候;王齡是劉邦的老鄉,卻單獨拉旗,後加入劉邦,雍齒是劉邦最恨的人,可王陵卻反其道而行與其單獨交好,最後王陵被封安國候;陳平三易其主,加入劉邦後,被周勃等人說壞話;叔孫通更是六易其主,這些總變心的人都被古今學者貶低。人皆凡人,皇帝也是凡人,卻能控制住七情六慾,這種性格、氣度成就了劉邦的霸業。

事實是劉邦做了漢高祖,項羽是楚國將軍的後代,從小就豪情壯志,立志圖秦,以報家仇國恨。反秦中只用了三年,做為西楚霸王領導劉邦等18路候滅了強秦,"力拔山兮氣蓋世",強大的自信心、暴燥的脾氣導致他失去了像劉邦集團人才濟濟的局面,這些人才又有多少是昔日干將!

西楚霸王項羽,司馬遷無法蓋棺定論不以成敗論英雄。做為後人的我們,還是慢慢地從中體會這些英雄人物的人生經歷!

勝者為王敗者寇-----劉邦與項羽


勝者為王敗者寇-----劉邦與項羽

“項羽照片沒美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