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七萬茶企,憑什麼不敵一個立頓?

一個企業要為自己謀出路,按照慣常的思路,它需要做得比同行好,好讓顧客在貨比貨的選擇間,青睞自家的產品。這個思路大體上沒錯,但對於目前的中國茶企,特別是定位較高,目標遠大的企業,這種思路多少有些問題。


由於沒有認識到為什麼存在對手偏差的問題,造成茶企們用更多的精力和資金來搞“內戰”,卻忽視了他們共同的競爭對手咖啡。

中國七萬茶企,憑什麼不敵一個立頓?


為什麼對手不是立頓,而是咖啡


中國茶企常常把“70000家中國茶企,為何利潤不及一個立頓”這句話作為“東亞病夫”式恥辱,進而把立頓作為中國茶企的競爭對手,然而現在看來,這種思路有其缺點。


我們從兩個層面來看,一是全球市場,二是中國市場。 可可、咖啡、茶是世界三大無酒精飲品。咖啡無疑佔大頭,無論是從產量還是出口貿易額上,相比於茶葉和可可都有絕對的優勢。原因不難理解,這是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全球傳播的結果。


中國七萬茶企,憑什麼不敵一個立頓?


不過有最新的數據顯示,歐美國家的咖啡消耗量增長乏力,甚至有下降的趨勢,而茶葉有了上漲的趨勢。從這種視角出發,我們很清楚,茶葉的對手是誰。 再看國內,據某咖啡企業的招股書顯示,2018年中國人均咖啡消費量6.2杯,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人均咖啡消費量僅為美國的1.6%。2018年中國咖啡市場規模達569億元(而且還有其他機構的數據高於此數字)。


茶葉呢,2018年,茶葉市場內銷額達到2661億元。 總數上看,茶葉高於咖啡,但如果你以從業人員和企業數量等等來計算,你會發現茶葉的規模化是不足的。而且,咖啡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長,勢頭很猛。


中國七萬茶企,憑什麼不敵一個立頓?


與此同時,另外一個數據值得關注,從咖啡飲用結構上看,全球範圍內現磨咖啡在咖啡總消費量中的佔比超過87%,速溶咖啡佔比小於13%。而在中國,速溶咖啡佔據著84%的市場份額,現磨咖啡的市場份額僅約16%。


這個數據至少可以得出兩個結論,一咖啡的年輕消費者群體巨大,消費場景也多在辦公室、酒店、家庭,這是速溶的方便、便宜特性所決定的。


二隨著咖啡文化發展,咖啡消費者的品飲習慣會與西方更相似,市場增長空間巨大。 三大不含酒精飲料同臺競爭。通過簡單比較以上數據,我們大概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對於中國的茶企來說,對手不僅僅是立頓,或許是咖啡。


中國七萬茶企,憑什麼不敵一個立頓?


咖啡當下動向給茶葉的啟示


得益於互聯網的攪動,近幾年網紅咖啡店頻出,而且你也能觀察到,越來越多的寫字樓大廳開起了咖啡店。這是搶佔辦公室飲品的動作。 而以速溶為主營業務的雀巢也開始進入這個領域,去年開始一個項目,與公司合作,做共享咖啡機。

中國七萬茶企,憑什麼不敵一個立頓?

企業只需要負責提供免費場地和水電接入即可,員工通過掃碼付費按杯購買。


與此同時,許多品牌與便利店聯合,推出了現磨咖啡業務,大多也採用阿拉比卡咖啡豆,價格則在12元左右,由於便利店往往位於商務區或商業區,也很貼近咖啡消費的終端市場。

中國七萬茶企,憑什麼不敵一個立頓?


此外,中國咖啡市場上的兩大巨頭雀巢和星巴克,為了搶佔中國市場還進行了合作,推出“星巴克家享咖啡”,以及相應的咖啡機設備等產品,而有媒體報道,這是星巴克咖啡產品首次正式進入家用場景及店外渠道。


在我們看來,作為日常的飲品,需要有三個因素,一是相對標準化的產品,降低消費者的選擇成本;二貼合消費場景,降低消費者的接觸成本;三形成相應的日常飲用文化,比如輕鬆、優雅、小情調等等。 這三塊肯定不是一家企業能完成的,需要整個茶行業轉變思路,整體發力。


中國七萬茶企,憑什麼不敵一個立頓?


結語


1989年雀巢集團在中國推出“1+2”速溶咖啡,現代中國咖啡市場元年;1998年星巴克進入中國,加速了咖啡文化的發展。


顯然,推動咖啡文化的,不僅僅是兩家企業,而是全球化背景下的整體發力。而茶葉要想守住自己的地盤,或許說擴充自己的地盤,需要這種更遠大的視角。 知易行難,我們希望這種變化會慢慢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