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中的特色經濟林生產應對技術策略建議

國內疫情緩解後,我國各方面生產開始快速恢復與發展,經濟林樹種生產也不例外。各地在繼續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時,採用先進經濟林生產技術,支撐產業搶時機推進,抓適宜季節末端種植,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如油茶採用輕基質容器苗和保成活修枝打葉種植技術,薄殼山核桃採用大容器輕基質苗和護芽保梢等栽培技術,確保當年成活率達到90%以上。由於疫情造成各方面困難和生產上季節的損失,今後仍需要採取補救措施,從技術層面建議需要注意一些重要環節。結合當前實際情況,國家油茶科學中心首席專家、國家林草局山核桃工程技術中心學術委員會主任、中國林科院亞林所研究員姚小華根據經濟林樹種特點和生產技術經驗,就如何在疫情下做好技術支撐經濟林發展,促進林農扶貧增收提出建議。

  一是綜合考慮適生性與產業化可行性確定各地主導發展樹種。我國土壤、氣候多樣,經濟林樹種也多種多樣,在考慮發展經濟林樹種中首先應選擇當地適生樹種,與此同時,還要考慮商業化的可行性與市場風險,對於當前已有較大規模產量或技術尚未成熟的樹種,需要慎重考慮並避免發展。此外,倡導規模化與分散經營方式兼顧發展。我國近十年勞動力結構和成本上升,生產方式可採用適度規模和分散農戶經營相結合,如油茶、薄殼山核桃等,除了推進規模化的同時,也可每戶30-50畝或更少面積,長期保障家庭有穩定收入,可以解決脫貧並實現小康。

  二是把控優良品種和純度高的種苗是關鍵。萬物種為先,選擇優良品種,避免種植假苗是第一要務。採購苗木時除了對方證照齊全外,需要核查苗木苗圃經營質量,如對苗木分系育苗的穗條來源、嫁接管理等質量管控情況進行全面瞭解,苗圃現場察看等;嚴格種苗合同制管理,在種苗合同中需要明確相關損失責任條款,並保留調苗檔案、種植地塊等技術檔案和佐證人信息。對於有產業規劃、有一定規模或長期生產計劃的地區,建議就地進行種苗生產,避免或減少商業化販苗和長距離調苗。

  三是利用天氣條件和技術條件,把握末期種植窗口,抓緊造林。若已過了最理想造林季節且天氣與技術條件不具備,建議最好等下半年適時種植。條件適宜地區要搶時機,並採用容器或大容器苗,並注意保護萌芽與剛抽出的嫩梢,避免長途運輸損傷。比如薄殼山核桃可用輕基質大容器苗。如果需應急造林,可先將容器大苗提前預調至造林地附近,完成林地整理後及時造林,並澆透水。其它如品種配置等主導技術方案也需提早準備到位;若採用大樹移植造林,樹苗務必帶土球並適度修枝種植。錯過最適時間且無應急技術措施的就不應強制搶種,避免不必要損失。


疫情防控中的特色經濟林生產應對技術策略建議


  受疫情影響,今年造林總體較遲,需要採取相應的種後保活措施。油茶、薄殼山核桃等經濟林樹種種植當年仍以保成活率為主。在亞熱帶地區,油茶適當深栽,梅雨季節雨後應實施根際培土,防止穴位積水,梅雨結束夏天來臨之前採用穴盆培土、覆膜或蓋草保墒等技術措施進行保護處理。防止夏天長期乾旱失水,7-9月份夏季高溫期避免林地種植穴周邊動土、埋青,避免因鬆動土壤影響根土密接。如雜草過於旺盛,可採用割草方式清除雜草,並遮蓋幼苗周邊保墒降溫,使新植苗木露頭即可。林間可以適度套種豆科、中藥材等經濟作物,避免套種高杆或藤蔓作物。

  四是強化幼林施肥技術措施。造林後需要加強合理施肥等撫育管理。針對近年乾旱頻發,特殊氣候造成損失,如2019年夏季長時間乾旱,造成油茶大面積受損或局部區域乾旱致死等現象,在管理上追肥提倡深施。有些地方確因勞動力不足的,可採用單側開溝深施,引導根系向下生長,避免地面撒施化肥。

  五是抓好現有投產林分管理。依據經濟林生長和開花結實的特性及時開展林地與樹體管理。春末夏初雜草生長快,及時除草,採用機械、人工除草相結合,清除遮光的惡性高大雜草,保留矮草保溼。採用隔年基肥與追肥結合方法,適度調控林地土壤肥力。根據林分鬱閉情況,對於過密林應在果實採收後及時調控,可採取一步到位或逐步調整方法,同時加強樹體和林地管理。低產林分應以調密度調控、樹冠修整復壯為重點,輔以林地施肥改良等技術進行綜合改造,提高產量水平。

來源:中國林科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