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為帝國雙壁之一的戰神霍去病是否有史料證明真正死因?

詩和遠方JFG001


公元前117年,一個為大漢立下汗馬功勞的蓋世英雄,23歲的大將軍霍去病去世,獲准陪葬茂陵,關於這位少年天才的逝世之謎一直存在爭議,至今流行以下幾種說法,瘟疫說、退隱說與病逝說。


這三種說法都有依據,同時也存在漏洞,史書中並沒有說霍去病的身體存在異常,司馬遷在記錄時僅僅用了一個“卒”字,就宣告了一代英豪的謝幕,沒有對死因做出過多描述,反而用大量篇幅書寫了漢武帝為其準備的葬禮,司馬遷向來嚴謹,這樣避重就輕,一個“卒”字給世人留下了無限遐想。


關於瘟疫一說。漠北之戰過了兩三年,霍去病去世,什麼瘟疫潛伏期能這麼長呢?況且與之一同前往的眾多士兵安然無恙,單單他一個人發病?要是如此的話史書上一定會找到相關的蛛絲馬跡,實際上卻沒有,所以這個說法更不合理。


還有一說是退隱山林,更是無稽之談。漢朝出兵漠北以後,雖說取得了小階段勝利,若是此時霍去病歸隱,豈不是將國家興亡付之腦後,我相信他是做不出來的。


雖然沒有明說,不過史書當中卻透露出了一些細節,仔細推敲之後就能得到些許線索。

漢武帝有意提拔霍去病,用來打壓衛青的地位。因為在漢武帝看來,霍去病對於搞政治絲毫不感興趣,他的目光全部集中在邊疆,所以說是一個忠實的打手,況且他是衛青的外甥,也不會為難霍去病,出於這種考慮,漢武帝栽培霍去病是一個絕佳的選擇。


漠北大戰時候,李廣氣不過自盡而亡,李家人都覺得是衛青從中耍手段,回來之後一直找機會報復,因此發生了李敢擊傷衛青的故事,當事人衛青對此並沒有很大回應,霍去病得知之後卻當眾殺了李敢,而後“病逝”,這其中是不是與什麼不為人知的關聯呢?


這裡我們要提到一個人--李蔡,他是漢朝丞相,還有另一個身份是李廣的弟弟,當時李蔡因為被人舉報佔地皇陵被關進大牢,獄中自盡,就在李蔡自盡半年之後,就發生了霍去病擊殺李敢的事情,自此之後李氏家族崩潰瓦解。那麼問題來了,一個丞相怎麼會傻到去侵佔皇陵?令人不可思議。


結合以上我們很容易就能聯想到也許是衛氏家族從中作梗,衛氏家族因受猜忌逐漸被皇帝冷落,他們肯定不能看到死對頭李蔡在朝中順風順水,因此密謀除掉李蔡和李敢,教唆霍去病在大庭廣眾之下下手,也是做給漢武帝看的,難免會讓他心中不痛快。


後來霍去病聯手文臣武將請求武帝冊封皇子為王爺,迫於壓力武帝只能妥協,看似一件普通的封王之事,卻存在很多疑點,首先霍去病為什麼會平白無故的插手朝政,這件事對他一點好處沒有,有利的只是太子劉據和他背後的衛氏集團。


霍去病是一個聰明人,自然想到可能帶來的後果,但是他卻義無反顧地去做了,只是因為他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武帝打壓舅舅衛青他自然知道,如果說自己能做什麼緩和與舅舅之間的關係,他非常願意。


霍去病的死和衛氏集團存在很大關係,像他這樣生性孤高、戰功赫赫的年輕人,在朝中幾乎沒有什麼朋友,他又怎能忍受舅舅日益疏遠?如果讓他站在了家族的對立面,對霍去病來說難以忍受,性格極端的他很可能在認為教唆之下,自盡而亡。也就是說霍去病死於自我毀滅,不過這個觀點是史學家的推測,至於是否正確,那要看進一步的研究證明。


BH腦洞


霍去病的死因被後世紛紛質疑,文史不假個人也認為,霍去病舊疾復發的說辭似乎不合情理。筆者大膽推測,霍去病之死與漢武帝劉徹難逃干係。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河東平陽人,西漢時期成功的軍事家和不成功的政治家。

霍去病善於進行長途奔襲作戰,堅持貫徹執行漢武帝“大迂迴和大穿插”的戰爭構想,徹底扭轉了西漢初期對於匈奴的戰略守勢。他與衛青兩人,被漢武帝讚譽為是“帝國雙璧”。

可惜!霍去病在元狩六年時就突然離世,年僅二十三歲,距離他取得漠北大捷並“封狼居胥”的人生巔峰,才過去三年而已。

漢武帝悲慟萬分,下旨追諡他為景桓侯。據《史記》記載:

元狩六年而卒。天子悼之,發屬國玄甲軍,陳自長安至茂陵,為冢象祁連山。

另據《漢書》記載:

去病薨。上悼之,發玄甲,陳自長安至茂陵。

無論是《史記》還是《漢書》,都沒有對霍去病之死做出了明確的記錄,一個用“卒”字,一個用“薨”字,何其簡單,何其馬虎。別忘了,他可是威風凜凜和縱橫沙場的漢朝名將。

但與此同時,史料卻對漢武帝如何祭奠霍去病,進行了大肆的記載,明顯就是本末倒置,甚至還有欲蓋彌彰的意思。

一、疾病或瘟疫

(一)疾病說

這個關於霍去病的死因之說,是目前流傳最廣的,也最被官方所認同。

霍去病自小就身體不好,因而才取名為“去病”。長大後長期的軍旅生涯,使他舊病復發,故而才會英年早逝。而且,霍去病的兒子霍嬗也是因為患病就很早過世,相當於為霍去病患病早逝之說,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二)瘟疫說

在遠征匈奴時,霍去病進行長途奔襲和縱深作戰。期間,沒有供給,也沒有後勤,完全取食於敵,即取即食。對此,匈奴大單于下令,悄悄把得瘟疫而死的牛羊和馬匹丟到水源之中,造成了漢軍的感染。

不過,瘟疫這一說的漏洞也是顯而易見的。若真是瘟疫,必然會有大面積的傳播,但當時的史料並沒有關於此事的記載。

二、死於外戚毒害

衛青原本卑賤,被武帝擢拔後成為了漢軍的主將。因他多次遠征,打破了西漢立國以來匈奴不敗的神話,擊敗伊稚斜大單于的主力,一舉收復河朔地區。

隨著衛氏的崛起,衛家勢力大增。而兩漢期間,外戚勢力歷來強大,多次威脅到了皇權。

一向嗜權的漢武帝自然心知肚明,極為擔憂此事再發。受此影響,漢武帝開始逐步重用霍去病,來制約衛青的勢力。據《漢書》記載:

自是後,青日衰而去病日貴。青故人門下多去事去病,輒得官爵。

不難看出,衛青的權勢和地位都在曰益衰落,而霍去病卻少年得志,越來越受到漢武帝的寵信和器重。

衛氏的外戚集團有太多人都有可能會出手,比如平陽公主、衛皇后、太子等人,都有潛在的動機。

三、死於武帝之手

“封狼居胥,禪於姑衍”,這是霍去病軍事生涯的最高峰,其本意是為了祭告天地,宣誓主權。但是,這種封禪和祭天儀式卻不是誰都可以進行的。

霍去病代天祭拜,事前並沒有請示漢武帝。這是逾越,一種赤裸裸的逾越,更是對皇權的蔑視。

封狼居胥發生在公元前119年,但武帝在公元前110年又親自到泰山進行了封禪。可見,即便已經時隔九年時間,但武帝還是要通過自己親自封禪的方式來抹去當年封狼居胥的歷史影響。

可見,當年霍去病封狼居胥,已經觸犯到了漢武帝的逆鱗,雖然他引而不發,但已經深深留下了烙印。

漠北之戰中,前將軍李廣因為作戰不利而被大將軍衛青問責。李廣因為不堪受辱,選擇引刀自刎。

事後,李廣之子李敢由此記恨,甚至公然對衛青無理行兇。霍去病得知此事,竟然一箭射死了李敢,極力維護衛青在軍中的地位。

霍去病的行徑,終於讓漢武帝開始重新審視自己借霍去病來打壓衛氏的初衷能否實現。甚至於,武帝擔憂霍去病非但不會制衡衛青,反而還會與之合流,組成政治聯盟挾制自己。

從此時開始,漢武帝已經隱隱有了除去霍去病的打算。

元狩六年,極少直接參與政務的霍去病,聯同當朝丞相、御史大夫、太僕、太常、太子少傅等人共同上疏請求“冊立三王”。

皇子封王這種事,表面看起來很正常,但對於衛氏集團卻有著完全不同的意義。

皇子們一旦封王,就得遠離長安前往就藩。這樣一來,衛皇后所生嫡子劉據的太子之位就會穩固,避免其他皇子爭儲。說白了,“請立三王”表面是為了冊封三位皇子,實則最大的受益者卻是衛氏集團。

在“請立三王”事件中,武帝真切的感受到了衛氏集團的威脅,感受到了兩個大司馬大將軍之間的共同進退。這樣,霍去病已經到了不得不殺的地步。

果然沒多久,霍去病就突然爆出了死訊,甚至在事前都沒有徵兆。

文史不假大膽推測,霍去病極有可能根本就不是死於疾病、瘟疫、意外等原因。而是,漢武帝劉徹擔心他與衛氏集團勾結,秘密下旨予以賜死。所以,後世對他的死因極為隱晦,他只是政治鬥爭下的一個犧牲品而已。


文史不假


史料記載正常死亡,大概率病死。

史料記載很簡單,《史記》“驃騎將軍自四年軍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漢書抄的《史記》就不提了,後來褚少孫在續補史記時,列了表格,記錄霍山時提到,“霍山,山者,大將軍光兄子也。光未死時上書曰:“臣兄驃騎將軍去病從軍有功,病死,賜諡景桓侯,絕無後。”詳細了點病死,沒提什麼病。

《史記》的風格一向是正常死亡不詳細描寫,衛青“其後四年,大將軍青卒,諡為烈侯。”竇固“章和二年卒。賜諡號文侯。”,要是向項羽這樣死的轟轟烈烈,烏江自刎,那估計會多寫一些,正常死亡沒有過多好記錄的,又不是被人害死、毒死這等重大事件。

現在好多猜測陰謀論的,但也要根據史實,有人說功高蓋主,被漢武帝弄死了,匈奴還沒打完,戰爭沒有結束,弄死幹啥?有人說主力消滅了,還剩殘餘,要知道匈奴避居漠北休養十幾年後,可是又威脅到西域了,為何留一禍患?再說別人又不養門客,漢武帝要是非要彈弓藏,也是仗打完之後,也不一定要殺,可有人說跟衛青一夥的,衛青是漢武帝對抗外戚一手培養的,當初霍去病射殺李敢時,漢武帝對外宣稱李敢是被鹿給撞死了,而沒有追究,還指望他滅匈奴,要是殺他怎麼不趁這個機會?

霍去病在元朔六年到元狩四年短短5年之中六次出征,四次以統帥身份出征,他的作戰方式就是千里奔襲閃電出擊,一種高強度、高機動方式,八成是長期奔襲導致身體的過度消耗,引發勞累,加上長期塞外衛生條件差,病死的。

有人說都是腦補,可能覺得我腦補,其實猜測陰謀論也何嘗不是腦補,還拐了幾道彎這種。歷史向來都是“大膽推斷,小心求證”沒有直接依據來求證,全靠腦補,不合適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