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花格的兩種製作工藝和方法

花格乃是一種俗稱,俗稱的好處是大家約定俗成 ,便於理解和傳播,學術專著中關於安裝透光的格子或者說“窗欞”的部位,稱之謂“格眼”或者“花心”,也有的著作中叫“格心”。

組成格心圖案的純木條或經過雕刻加工的木條,叫做“欞”、“條桱”或“欞條”,到清代時則直接稱之為“欞子”,因而帶有整個圖案的木框就叫做“窗欞”,因為隔扇的意義既可以說是門,又可以說是落地的窗,所以格心就統稱之為“窗欞”,而不必再叫“門欞”。

淺談花格的兩種製作工藝和方法

窗欞中的欞條,從看面的視覺效果來說,基本有兩種製作工藝:

一種叫平欞做法,就是直接加工成截面為矩形或其他幾何圖形的木條,其中最為常用的就是截面為矩形。當然也可以做成截面為矩形,看面出混面或打窪兒效果,以及截面出三角形、梯形及不規則圖形,然後欞條相互咬合形成幾何圖案。

由於在古代沒有電動機械設備,製作不規則截面的欞條靠手工工具加工,費時費力,故而異形截面的欞條少見。總而言之,用成型刀具加工製作的欞條,皆可歸之為平欞做法。

淺談花格的兩種製作工藝和方法

另一種是雕花做法,欞條看面通過浮雕、透雕等工藝,加工製作成不同的花型,不同角度的欞條互相咬合組成雕刻性質的花紋圖案,莊重而美觀。比如古代皇家宮廷、天下道觀寺院多用的三交六椀、雙交四椀等做法即屬此類。

淺談花格的兩種製作工藝和方法

淺談花格的兩種製作工藝和方法

在現代建築中,由於工業文明的出現,玻璃代替了傳統的窗欞,在採光、通透、及密封的功能上,窗欞自然比不上玻璃。但從藝術表現力的角度來說,窗欞所產生的趣味、意蘊、及美感是玻璃所不具備的。

隔扇的設計目的及其藝術效果,完全通過格心來實現,格心圖紋所表現出的效果,成為房屋立面的“肌理”,由於圖案形狀本身,就蘊含著濃厚的藝術語言,所以千變萬化的圖案,就會傳遞出不同的精神風貌,從而刻畫出其所在建築空間的性格。

淺談花格的兩種製作工藝和方法

更多文章:公眾號 古典傢俱榫卯研究(gdjjsmyj) 可查詢歷史文章

推薦閱讀:古典花窗綻放新姿彩|中國花格和日本組子經典紋樣28種 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