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樓市調控,終於來了!

近期,業內都在傳言,深圳會不會出臺政策,打壓樓市,具體的措施,還傳的有鼻子有眼的(重磅的有:已婚才有購房資格,有二胎的才有購二套的資格)。

但緊接著,官方表態來了,3月深圳二手房均價6.4萬,住建局表示,房價漲幅不大。言下之意,樓市還未到收緊調控的必要。


深圳樓市調控,終於來了!


幾乎在同一時間,國家統計局發佈了70城房價數據。數據顯示,深圳二手房價格環比上漲1.6%,居70城漲幅第一。饒有意味的是,國家統計局也表態,“深圳二手房價格微幅上漲”。這與大家的體驗可能不一樣。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現象,接下來我給大家做詳細的解讀。


深圳樓市調控,終於來了!


就在住建局表態二手房價格“漲幅不大”的前一天,也就是4月16日,深圳發佈了樓市新的政策,總基調還是給行業紓困,緩解疫情的影響,增加商品住房供應。比如“降低預售門檻”、“延期繳納土地出讓價款”,“促進城市更新提速”。

你看,不僅沒有加碼調控,還在扶持市場。

2nd

那麼,深圳房價到底有沒有“快速上漲”?

住建局只是說,3月二手房價格6.4萬,漲幅不大(沒記錯的話,這應該是官方首次公佈二手房的成交均價),但沒有公佈同比上漲了多少?

我們這裡不要爭論,其實大家心裡都明白,去看看剛發佈不久的70城二手房價格指數,就知道了。

大家可能還記得,去年12月深圳部分業主暴力“控盤”後,當時官方有一個表態,5%是年初劃定的二手房價漲幅目標。

其實,經過去年“8.18”後的一波上漲,再經過這一波上漲,漲幅大與不大,高下立判。


深圳樓市調控,終於來了!


疑惑的是,為何穩坐釣魚臺?

難道,不知道房價上漲嗎?不知道加槓桿嗎?不知道炒作嗎?都知道。

但,一是確實沒有辦法;二是樓市調控的邏輯,真的變了。

去年三季度的經濟“失速”、“產業空心化”,四季度經濟是怎麼拉起來的,我們應該仔細覆盤一下。

一波剛平,一波又起,今年的疫情,對外向型的深圳,影響會很大。你說,這個時候,還能收緊嗎?這不是依賴樓市與否,而是權衡當下和未來的問題。

再說了,“8.18”以後,深圳的地位變了,不僅自己要更強,還得帶動周圍的小兄弟們一起繁榮起來。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責任大了,能力就得強起來。

但是,看看我們的錢袋子,2015-2017年的高光時刻,真的過去了。

錢從哪來?不管認不認可,地產真的是一個重要的渠道。就像當初建特區,深圳沒錢,一籌莫展,霍英東說,“你們有土地。怎麼會沒有錢呢”?


深圳樓市調控,終於來了!


3rd

所以,在中國,越是發達的城市,土地、地產就越重要。

但是,你千萬別認為,依賴土地和依賴地產,就是一件壞事情。

沒有土地財政,可能沒有很多問題(比如高房價),但同時,也就沒有特區的今天。

今天的深圳,房價那麼高,為何青年才俊源源不斷地湧入,就是因為,它有國內最多和最好的就業機會,也有最美麗的城市環境,未來還會有最好的公共服務設施。

如何利用好地產,絕不是要靠地產拉動經濟,絕不是赤裸裸地刺激房價,更不是讓老百姓拼命加槓桿。而是,地產能對接公共服務、對接實體經濟、對接科技創新。

1985年,深圳搞特區建設,借貸6.5億貸款,每年須還息5000萬。這個錢,差點兒把深圳逼瘋,後來是靠賣地才還上。

經濟發展,有極強的路徑依賴和路徑鎖定。過去的模式,已經決定了未來可選的政策變量。

從去年開始,深圳賣地政策就變了,“雙競雙限”下,配建好人才房、控制好人才房和普通住房價格,其他的價格,放開算啦。

所以,去年深圳乾脆不公佈房價了,因為這個價格沒有意義了。

你看,近期深圳出讓的地塊,都是人才房地塊。很快,前海要賣宅地了,仍舊是“雙競雙限”,普通商品住房限價10.7萬,開發商能自由定價的那30%,價格會更貴。

是不是,很多人才都想買限價的商品房呢?應該是的。這背後,是那自由定價的30%,給限價的房子買單。

根據相關研究機構的數據,3月份光明區的房價,相比去年上漲45.4%,漲幅全市最高。

大家炒什麼呢?炒的就是,光明要打造“國家科學中心”,有可能會成為下一個南山“科技園”。

光明這個鳥不拉屎的地方,要成為南山“科技園”,得往裡砸多少錢?

但是,大家對比一下南山“科技園”對深圳的貢獻,對國家的貢獻(粵海街道獨扛毛衣戰大棋),目標實現了,房價上漲還是問題嗎?美國硅谷的房價,比深圳高多了,有誰批評過嗎?沒有硅谷,美國會怎麼樣呢?


深圳樓市調控,終於來了!


大家想一想,但凡科技創新強的城市,哪一個不是高房價?(這裡絕不是為高房價唱讚歌,而是說,沒有天上掉餡餅的好事情)。

所以,你願意買光明6萬元單價的房子,買的就是未來。其實,也就是給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做貢獻。

高層監管,對深圳一直以來是寬容的。想當初,對於深圳搞土地財政(土地公開出讓,支持特區建設),監管上已是冒天下之大不韙了。

現在,深圳搞先行示範區,城市“二次”升級,監管還是寬容的,不就是在1997平方公里這個狹小的空間裡折騰嘛!影響有限。


深圳樓市調控,終於來了!


難道,不知道很多錢在往樓市走嗎?當然知道了,但在當下,如果一部分錢,不往樓市走,也不會往實體走。

如果,50%的進入了樓市,50%能進入實體,已謝天謝地了。中小微們,現在手上都有房子,拿房子抵押,拿到銀行的錢,就業也好,實體也好,才能抵抗住疫情的衝擊,重整河山待後生。

當然,這裡有個度,不是大部分拿去炒樓了,時間換空間嘛!

4th

所以,當下深圳的樓市調控,該幹什麼?

首選項,就是供給側放量,應對需求。

所以,4月16日深圳發佈的《關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促進城市更新等相關工作的通知》中,政策焦點是增加供應,特別是城市更新,它供應了深圳90%的房子。

過去幾年,很多企業外遷或轉型,騰出來大量工業用地。未來,更新全面提速,釋放用地空間。

以供給緩衝需求,符合疫情當下的政策導向,既能穩定投資,還能激發消費需求,並藉助地產的“強關聯性”,促進上下游復工復產,打通任督二脈。既然需求充足,那就以更充足的供給,去應對需求。

其實,除了深圳,大城市都在猛戳樓市的供給側,上海也在大規模供地,近期一次性推出50宗地,北京也一樣,一季度供地同比增長了60%。深圳隔壁的廣州,更是如此。


深圳樓市調控,終於來了!


所以,別說是深圳,就是京滬穗,也不太可能收緊調控政策,將需求端打壓下去。日本想搞,但老百姓就是不買單,政府撒錢也沒用,老百姓都存起來了,這才是最可怕的。特別是,當下疫情對經濟的滯後衝擊,開始全面體現,而未來,衝擊還會有多大、持續多有,還不太確定。

調控的另一個選項,就是打擊投資炒作、作奸犯科者。

對於資金違規進入樓市,對於違規加槓桿,對於過度炒作,開發商也好、中介也好、自媒體也好,監管一定會來的。

深圳住建局表態了,未來三個月,將聯合相關部門對於以下行為進行整頓:


深圳樓市調控,終於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