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自殺: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從不怕孩子普通

如果你家孩子一科考試考了98分,你覺得考得怎麼樣?

如果孩子班上有一半同學,這科考試都考了100分,你家孩子是98分,你又覺得考得如何?

來看一個別家的故事。

前幾天,一則“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的新聞,引起數萬家長關注。

39歲的秦女士,是一所重點小學老師,兒子5歲上了小學,她對兒子的標準永遠是100分。

有時孩子考了98分,她會訓斥孩子:“我班上的孩子一半都考了100分,你為什麼考不到……”

有次孩子只考了72分,她覺得孩子太愚鈍,直接選擇了自殺,吞下大半瓶安眠藥,留了一封遺書,後因及時被發現,保住了性命。

經診斷,秦女士已患有嚴重的抑鬱症。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自殺: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從不怕孩子普通

回到開頭的問題,如果是你,你能接受“班上一半孩子考100分,自家孩子考98分”嗎?

如果不能,為什麼?

當代著名學者周國平說:

“我們不妨去追求最好——最好的生活,最好的職業,最好的婚姻,最好的友誼,等等。但是,能否得到最好,取決於許多因素,不是光靠努力就能成功的。”

“因此,如果我們盡了力,結果得到的不是最好,而是次好,次次好,我們也應該坦然地接受。”

且不說98分離100分已經很接近,幾乎算是一樣優秀,即便是孩子只能考80、70、60分,但如果孩子已經拼盡全力,卻依舊無法更上一層樓,爸媽們也要坦然接受。

學會接受孩子的平凡,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01

為什麼大多數父母無法接受孩子的平凡?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不論做什麼,都喜歡和別人比較,尤其是養孩子這件事兒。

別家孩子考了第一名,我家孩子只考了80分,不行,趕緊報個補習班衝一衝。

隔壁奶奶家的小孫子,鋼琴過了十級,可我家孩子連樂譜都看不懂,不行,趕緊請個聲樂老師教一教。

同事家的女兒,舞蹈功底深厚,在市裡連續拿了幾次獎,我家孩子卻只會跟著抖音視頻東搖西晃,不行,明天就得找個興趣班學起來。

比成績、比特長……在一系列的比較背後,藏著父母深深的焦慮。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自殺: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從不怕孩子普通

這種焦慮,大多體現在父母的兩種心態:

第一種,自己行,孩子也得行。

“我當年可是學霸,我的孩子怎麼可能比別人差!”

這類父母自身十分出色,高學歷、高收入,就期待著孩子也應該和自己一樣,每科成績不能差,每件事情要做好。

一旦孩子沒有按照自己制定的軌道發展,或者沒有達到預期的目標,就會對孩子實施更加嚴格的要求。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自殺: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從不怕孩子普通

第二種,自己不行,孩子一定要行。

“我這輩子是沒什麼希望了,哪怕是砸鍋賣鐵,也要讓孩子給自己爭口氣。”

這類父母,本質上是對自己的平凡感到焦慮。他們想通過孩子來證明自己本不是無能之輩,只不過當初條件受限制而已。

這些心態的背後,投射的是父母本身的自卑感與虛榮心,他們會在無意間將這種焦慮轉嫁給孩子,一般體現在對孩子的嚴要求、高期待上。

當孩子發現或擔心這種期望自己很難達到時,孩子的焦慮也將隨之產生。

不斷的焦慮使得孩子自尊心與自信心受挫,衍生失敗感和內疚感,逐漸變得緊張、恐懼。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自殺: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從不怕孩子普通

最後,父母覺得孩子不夠優秀,孩子呢,很可能也會覺得自己笨。

02

長期被父母要求必須得行的孩子

長大後會怎麼樣?


父母90%的痛苦,都源自無法接受孩子的平庸。

而他們緩解痛苦最常用的方式,就是不停地要求孩子,定出更高更高的要求。

希望孩子樣樣都行,事事都強,這是人之常情,畢竟沒有幾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優秀的那個。

但過度追求孩子的成就,就很容易陷入一種惡性循環:

孩子本來資質平平,拼盡全力也無法達到父母的要求,如此越難以達到,父母就越失望,越對孩子嚴厲,越強迫孩子去做,而孩子在重壓之下喘不過氣,沒有足夠的力量去完成父母的期待。

主持人華少在《我們長大了》中說:“教育小孩時,不要因為動機的合法性,就忽略途徑的正確性。”

讓孩子追求卓越的動機本沒有錯,但如果一味地逼迫、強求,最終很可能適得其反。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自殺: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從不怕孩子普通

那些長期被父母要求必須得行的孩子,長大後會怎麼樣?一定會更有出息更成功嗎?

有個姑娘根據自身經歷給出答案:長大後毫無成就,甚至越來越厭惡自己。

為什麼會這樣?看完她的故事,原因也清楚了七八分。

大概從我5歲開始,就被要求什麼事都要做到最好,什麼都要拿第一。

唱歌一定要比旁邊的小朋友大聲,搭個積木也一定要比別的小朋友高,哪怕轉個圈,都要比別人轉得久才能停下來。

上學後,爸媽對我又有了新的要求,“你得考第一名才行。”

如果我不是那個做得最好的,不是第一名,我媽就會質問我,“別人都可以做到,你為什麼不可以?”

可有些事我真的很努力很努力了,可就是做不好,我一直覺得可能我真的太笨了吧。

我現在20多歲,做什麼事都小心翼翼,生怕出一點錯,怕做得不如別人,怕被人說“你真沒用!”

我放假不敢回家,我害怕和爸媽說話,甚至怕看到他們的眼睛,怕和他們待在同一間屋子。

我這輩子大概什麼事都做不好了,我覺得,我真沒用。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自殺: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從不怕孩子普通

在父母高要求高期待的背後,蜷縮著孩子深深的無力感,甚至讓孩子產生嚴重的自我懷疑和自我否定。

知名教育專家尹建莉曾說,當一個人一直被要求完美,她如何能和不完美的自己相處?

在父母的高壓之下,孩子被馴化成只為優秀、成功活著,逐漸失去自己的人生方向。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自殺: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從不怕孩子普通

03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從不怕孩子普通


平凡不是失敗,而是常態。

日本著名導演北野武,在他的代表作《北野武的小酒館》裡寫道:

孩子怎麼可能都是優秀的?說得殘酷一點,笨孩子就是笨孩子,跑不快的孩子就是跑不快。比如棒球,不管有多喜歡,不管練得多賣力,打不好的孩子就是打不好。

作家毛姆也曾說,我用盡了全力,過著平凡的一生。

深以為然。耀眼的人終究只是少數,而我們大多數人,都是平凡的。

那些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從不怕孩子普通。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自殺: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從不怕孩子普通

前段時間,江蘇宿遷一位孩子考了7分,爸爸不僅沒有責罵孩子,還放了一車煙花來慶祝。

他說,孩子以前經常考0分,這一次考了7分,他認為很不容易,所以想通過放煙花來激勵孩子。

在爸爸的鼓勵之下,孩子現在已經能考到57分了。

據統計,整個社會只有5%的孩子能夠成為精英,85%的孩子會很平庸,剩下10%的孩子可能會因為種種原因,淪為社會的最底層。

與其不停地要求孩子變成最好,給孩子重壓,不如放下焦慮,坦然接受孩子的平凡與普通,鼓勵孩子變成更好的自己,讓孩子以更輕鬆的心態,去努力,去成長。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自殺: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從不怕孩子普通

說說容易,但要真正接受孩子的“平庸”,不那麼簡單。可以從下面這三個方面,一點點開始改變。


No.1

接納孩子本來的樣子

父母的接納,是孩子成長的最佳土壤。

曾有一個調查:父母和孩子分別給彼此打分。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自殺: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從不怕孩子普通

半數孩子認為,自己擁有滿分的父母;而多達九成的父母覺得,孩子仍需要繼續努力。

孩子對父母的愛不帶任何條件,而父母對孩子的愛充滿期待和要求:考試高分才有獎勵,聽話懂事才能被誇獎……

心理學上有一個概念,叫“無條件的愛”,指的是父母無需孩子去基於父母的期待與要求,而全然接納孩子真實自己。

孩子只有在得到這個“無條件的愛”的時候,他們才能夠去做自己,才能發展出他們的情感自主性,展現真實的自我。

父母愛自己的孩子毋庸置疑,,但是能滋養孩子心靈成長的愛,才是智慧的愛。

智慧地向孩子表達愛,可以從接納孩子開始,接納孩子的感受、個性、想法,以及他極盡所能達到的高度。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自殺: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從不怕孩子普通


No.2

寄予孩子合理的期待


父母對孩子寄予一定的期望,是對孩子的一種關愛、一種鼓勵,是建立孩子自信心的主渠道。

同時,家長的期望要儘量根據孩子自身能力來確定,最好的期望值是讓孩子稍加努力後就能實現。

如果孩子不論怎麼努力,也無法達到期望,會極大傷害孩子的自信心,這個期望只能是父母單方面的奢望,最後就變成失望。

努力使勁跳起來就能夠到的目標,才會讓孩子充滿希望,更有進步的動力,下次很可能做得更好。

畢竟,高不可攀會讓人喪失信心,富於挑戰才會催人奮進。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自殺: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從不怕孩子普通


No.3

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


前一陣子,演員沙溢在一檔節目裡主動承認了自己在教育孩子上犯的錯。

他常常命令式地要求兒子安吉練琴,導致孩子一想到彈鋼琴這個事,就會覺得爸爸不高興了,甚至有時候邊哭邊堅持練琴。

在意識到錯誤後,沙溢做出改變,不再逼著孩子去做做不到事情。

在這之後,安吉反而學習得更有勁頭,鋼琴也彈得更好了。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自殺: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從不怕孩子普通

《安的種子》裡有一段話:“每個孩子都是一顆花的種子,只不過每個人的花期不同。”

每個孩子的先天條件不同,發展情況不同,不論孩子聰不聰明,學習能力強不強,只要他認真努力地在學習,成績好壞不必看得太重。

父母越焦慮,孩子越脆弱,父母越平和,孩子越強大。

成就孩子,不是一味地逼迫,也不是一味地放縱,而是一步一步,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長。

父母在接納孩子平凡的同時,也要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接納真實的自己。

兒子考98分媽媽抑鬱自殺:真正有遠見的父母,從不怕孩子普通

告訴孩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不必和別人比,但你可以和昨天的自己比。

別人考100分,你可以為別人祝賀;你比昨天進步1分,也請記得為自己鼓掌。

在平時生活中,父母要注意並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和點滴的進步,並給予肯定和表揚,當然,重點表揚的,應該是孩子努力的過程。

孩子瞭解自己優點後,更容易取得一定的成績,對未來的信心和希望也將更強烈。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敢於接受孩子的平凡,不著急、不逼迫、不強求,能看見孩子的全部,欣賞孩子的優秀,認可孩子的努力,慶祝孩子的成就。

智慧的父母,懂得降低期待,放下焦慮,用平和的心態,助力孩子的未來。用無條件的愛,給孩子最飽滿的信心。

最好的期待,是我相信你。相信孩子,靜待花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