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電行業持續下滑 創維集團及海信家電的掙扎

曾經,電視影響了一代人的生活,然而,一切都成為記憶。

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全家人圍在一起看電視的情景已經越來越少地出現在生活中。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統計,2019年全球彩電市場增速放緩,全年出貨2.26億臺,同比微增0.4%;中國彩電零售市場持續低迷,全年零售量4772萬臺,同比下降2.0%,零售額1340億元,同比下降11.2%,行業均價2809元,創十年最低。

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的崛起不僅侵蝕了傳統電視的市場空間,與此同時,智能電視的升級也讓傳統電視生產商迎來最難的發展季——據悉,除小米、華為等老牌互聯網電視外,OPPO也在最近發佈了智能電視產品。

對於傳統電視廠商來講,其出路何在?

創維集團:折戟OLED行業 酷開電視成僅有增長點

作為傳統電視企業之一,創維集團的遭遇是中國傳統電視廠家的真實寫照。

據創維集團2020年中報,2020年上半年,創維集團境內產品的整體銷量下降使得創維集團整體營收同比再次下降。2020年上半年,創維集團在境內的智能電視產品銷量為341.5萬臺,同比降16.2%,錄得收入為51.60億元,同比下降20.2%。

2020年8月,據2020年上半年中國電視市場數據顯示,小米繼續保持第一名,華為電視出貨量猛增躋身前七名,而在前七強當中創維跌幅最大——在該排名當中,創維電視位居第四名,同比跌幅高達24%,在前七名當中跌幅居於第一。

究其原因並不複雜:

一是中國彩電市場進一步萎縮:

據商學院雜誌報道,奧維雲網預計,2020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規模將進一步收縮,全年零售量4613萬臺,同比下降3.3%;零售額1262億元,同比下降5.8%,市場競爭更加白熱化。

另外一方面則是創維電視自身競爭力的下滑。

公開資料顯示,創維最為重要的是市場為高端市場,而其拿下高端市場的一個拳頭產品為OLED電視——創維是中國OLED電視較早入局者,早在2013年,就推出了中國首臺OLED電視,準備借OLED電視在中國市場實現超車。

對此,深圳創維-RGB電子有限公司的董事長兼任總裁王志國曾表示,不管競品的策略如何,創維都必須把高端市場守住,“因為在行業中如果沒有人守高端市場,合資品牌一旦倒下以後,整個中國電視市場就沒有辦法玩兒了,因為它沒有創新空間,也沒有價格空間了”。

不過,事與願違。

儘管創維打出了“中國每賣出2臺OLED電視,就有一臺來自創維”的廣告語,然而其真實的出貨量僅有數萬臺——據奧維雲網(AVC)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電視銷量為4894.4萬臺,OLED銷量為24.5萬臺,佔比為0.4%。創維在2019年國內OLED電視市場佔有率為39.6%,銷量不到十萬臺,被索尼OLED超越。

2020年第一季度,中國OLED市場上,依舊是索尼OLED第一,創維OLED電視銷量不到一萬臺。

2020年,來自中怡康的線下市場監測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索尼電視在OLED產品上,以50.19%的零售額佔比,穩居第一;而創維電視在OLED產品上的零售額佔比則僅有36.97%,在2020年6月份,創維的銷售數字僅為11000多臺OLED電視。

對此,相關業內分析師認為,創維OLED賣不過索尼,是因為創維OLED不論自研技術還是品牌影響力都不敵索尼造成的。

面對高端突圍困難的現狀,創維集團開始主動擁抱互聯網。

2013年,創維集團與阿里巴巴聯手打造的酷開電視正式面世。

2016年,酷開電視獲得愛奇藝1.5億元戰略融資,2017年,酷開電視又獲得騰訊的3億元戰略融資,2018年,百度又向酷開電視戰略投資10.1億元。

作為一款智能電視產品,在其股東BAT的集體加持下,酷開電視成為創維集團難得的增長點——截至2020年6月30日,酷開電視錄得收入5.06億元,同比增34.6%,日活躍量1765萬臺。

2020年7月15日,創維集團在香港聯交所發佈公告,擬分拆酷開業務獨立上市。

然而,一旦酷開電視獨立上市,這讓失去了僅有增長點的創維集團將何去何從呢?

其新的增長點何在?

2020年,在創維電視2020秋季新品發佈會上,創維電視除宣佈將打造“5G+8K”一站式解決方案,還宣佈要面向企業級市場推出了“創維商用”品牌。

只是,“創維商用”能否成功嗎?

產品銷售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從資本市場反應來看並不樂觀。

國慶前,2020年9月28日,作為創維集團的上市平臺之一,數據顯示,創維數字陸股通淨流出124.27萬元,與此同時,國慶前五日,創維數字一直呈現流出狀態——近5日北上資金累計淨賣出801.92萬元,包括外資也呈現出資本持續流出跡象。

海信家電:對價格戰口是心非 淨利潤持續下滑

2020年8月19日,儘管海信家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佈的2020年半年度報告並不難看,據其公告顯示“2020年年上半年,海信家電的實現營業收入210.87億元,同比增長11.27%。”

然而,面對整個彩電市場的整體下滑,恐怕海信家電也無能為力。

公開資料顯示,從2018年開始、2019年中國彩電市場整體銷售額一直都在下降,彩電市場整體萎縮,幾乎所有彩電企業業績都在下滑,競爭度加劇,2020年上半年,中國彩電市場零售量同比下降12.26%,零售額同比下降了22.20%。

2020年4月14日晚,海信家電公佈2019年報及2020一季度業績預告顯示,海信家電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374.5億元,僅同比增長4%。

與此同時,在營收微增長的同時,市場還傳出了海信裁員的消息——2020年4月10日,據微博大V爆料,海信在大規模裁員:“今天得到的消息是,海信集團裁員一萬人,海爾也在裁員。”

2020年4月12日,海信集團對傳聞作出回應稱,該公司確實採取了高管降薪、末位淘汰等措施,但網上關於海信定量裁員的信息,其中數據並不屬實。

不過,據光大證券相關數據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空調線上降價幅度進一步擴大,美的、海爾、格力2月後價格同比降幅35%以上,美的、海爾零售價接近全行業最低。冰箱和洗衣機1-2月線上零售不可避免受到較大沖擊,3月雖然反彈,但恢復仍需時日。根據光大證券估計,2月冰箱、洗衣機銷售降幅高達70%。

面對行業發展,海信選擇從激光電視實現突圍——據海信自述,激光電視產品是從2004年開始立項,經過7年的技術沉澱,確立了超短焦路線技術,並開發出激光器、屏幕等要素,在2018年正式推出成型的商用產品,激光電視因其在超高清視頻和高帶寬高傳輸速率上有著液晶電視難以匹敵的優勢,2020年上半年,中國激光電視銷量獲得了22.07%的同比增長。

只是,單純依靠激光電視並不能完全拯救海信家電的業績——公開資料顯示,如今的海信涵蓋四大產業,海信多媒體產業,海信家電產業,IT智能系統,地產及現代服務。其中,兩大平臺已經上市,目前擁有海信視像和海信家電兩家上市公司,海信、科龍、容聲、東芝電視等多個品牌。

與此同時,根據奧維雲網發佈的《2019年中國大陸激光電視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激光電視的出貨量為20.19萬臺,僅佔全年彩電市場份額的0.42%,這樣的市場佔有量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由此可見,激光電視在中國的電視市場依舊未成為主流產品,依舊小眾化。

與此同時,在缺乏核心技術及價格戰的衝擊下,這讓海信家電的毛利率一直偏低——據其2020年中報顯示,儘管其營收比去年同期增長11.27%,收入達到210.86億元,然而其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卻比去年同期下降47.56%,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比去年同期下降47.14%。

這與其不斷進行價格戰有關。

以其最新款電視J70為例。

2020年10月18日,據公開資料顯示,這款海信聯合京東和LG共同推出的OLED電視J70,已經在京東商城上架,其價格頗為震撼——55英寸版本售價6999元,而65英寸版本則是9999元,這是OLED電視價格首次突破萬元大關。

儘管2019年1月份,海信電器總經理於芝濤在談及市場前景時表示,中國電視市場的歷史和實踐一再證明,靠低端機和造概念忽悠消費者毫無出路,打價格戰是死路一條。海信稱,2019年,海信在65+大屏電視市場的銷售額佔有率將達到25%。

然而,事實證明,海信電器依舊在價格戰的老路上進行狂奔,這使其毛利率及淨利潤一直在不斷下滑。

在智能家電時代來臨之際,這些傳統家電能否成功轉身呢?

GPLP犀牛財經將拭目以待。

本文源自GPL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