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慶區那陳鎮:兩塊清代道光牌匾 彰顯偏靜村莊好讀文風

良慶區那陳鎮:兩塊清代道光牌匾    彰顯偏靜村莊好讀文風

近日,筆者下鄉進行文化採集,在良慶區那陳鎮發現兩塊清代道光的牌匾,均與讀書有關,已有196年的歷史,牌匾雖然有些破損,但還保持著光鮮的色彩,字跡依然清晰可辯,大字蒼勁有力,小字清秀端莊,兩塊牌匾同一人所有,授牌時間相距9年,彰顯該村文風尉然,好讀成風,黃朝典更是非同一般,實力非凡!

良慶區那陳鎮:兩塊清代道光牌匾    彰顯偏靜村莊好讀文風

牌匾的收藏人為那陳鎮那徐村黃立權,現年70歲,說起先祖的光輝歷史,他一臉的榮耀!

良慶區那陳鎮:兩塊清代道光牌匾    彰顯偏靜村莊好讀文風

牌匾共兩塊,一塊是“拔魁”,一塊是“經元”。“拔魁”牌匾長148釐米,寬61釐米,厚5釐米,上款題書為“欽命監臨兵部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廣西等處地方)兼理糧餉加五級紀錄十二次康紹鏞,翰林院編修提督廣西全省學政加五級紀錄十次祝慶蕃 為”的字樣,落款為“大清道光五年乙酉科中式廣西第廿八名拔貢黃朝典立”(道光五年即1824年)。

良慶區那陳鎮:兩塊清代道光牌匾    彰顯偏靜村莊好讀文風

(經元牌匾上下款)

良慶區那陳鎮:兩塊清代道光牌匾    彰顯偏靜村莊好讀文風

“經元”牌匾長141釐米,寬61釐米,厚5釐米,上款為“欽命監臨兵部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廣西等處地方兼理糧餉)加五級十二次惠吉,大正主考翰林院編修加四級紀錄八次王慶雲朱國淳 為”,落款字是“大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甲午科中式廣西鄉試中式第三名舉人黃朝典 立”。

良慶區那陳鎮:兩塊清代道光牌匾    彰顯偏靜村莊好讀文風

(拔魁牌匾上下款)

良慶區那陳鎮:兩塊清代道光牌匾    彰顯偏靜村莊好讀文風

據查,科舉制度中有一項由地方政府向朝廷貢舉人才的制度。各直省每年於府、州、縣學中選送廩生入國子監肄業,其升貢入監者為歲貢生;每三年各省學政會同巡撫考選生員之優者,送國子監就讀,稱優貢生;乾隆七年始,每十二年(逢酉年)一次,各省學政選撥生員送國子監讀書者,稱撥貢生;各省“鄉試”中式副榜者,準作貢生送國子監讀書,稱副貢生;凡遇國家慶典,恩詔加貢之生員,以及臨雍之年、聖賢后裔入監聽講、陪祀,恩准入國子監讀書的,均曰恩貢生;另有按例入國子監讀書者,稱例貢生。共計六種貢生,貢卷第一名稱經元。

良慶區那陳鎮:兩塊清代道光牌匾    彰顯偏靜村莊好讀文風

(那陳鎮文廣站盧學權與黃立權交流)

這就意味著黃朝典曾於1824年參加廣西鄉試拔貢考試得中廣西第二十八名。並於1834年再次參加甲午科中式廣西鄉試中高中第三名舉人。這是何等的榮光啊!一次入貢,二次入舉!足以證明黃朝典的實力的確非同凡響!只是有關黃朝典的資料幾乎沒有,連同有關的黃氏族譜也沒有。從現在的族中最小班輩排起,依次為:紹、培、煥、權、永、錦、墀、熙、樹...(再往前就沒有記載了),有記載的九個班輩,還沒有到黃朝典那一輩,那麼,至還有幾個班輩,從1824年至今已有196年了,按照心前的婚姻生育習俗,第代20年左右的時間,黃朝典到今至少有13代左右。

良慶區那陳鎮:兩塊清代道光牌匾    彰顯偏靜村莊好讀文風

(黃朝典後人黃立權,現年70歲)

目前,黃氏後人中有如此輝煌成就的人絕無僅有,據黃立權說,只有兩人有點小成就,一人在廣西氣象局工作(已退休),一人在北京(部隊轉業,退休),其他的均是平平之輩。

良慶區那陳鎮:兩塊清代道光牌匾    彰顯偏靜村莊好讀文風

(蕾帽嶺山下風光)

良慶區那陳鎮:兩塊清代道光牌匾    彰顯偏靜村莊好讀文風

(蕾帽嶺)

那徐村就是蕾帽嶺西側,而該有好幾處石刻,都是明清時期的,是南寧市文物保護單位,而黃朝典就在附近的人,筆者有個想法,那些石刻中是否的他的手跡?雖說石刻大部分沒有落款註明,但蕾帽嶺周邊再無這樣出名的人物,哪又是誰的手筆呢?

良慶區那陳鎮:兩塊清代道光牌匾    彰顯偏靜村莊好讀文風


良慶區那陳鎮:兩塊清代道光牌匾    彰顯偏靜村莊好讀文風

(蕾帽嶺摩崖石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