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善良不是良好关系的解药,冷淡才是

带你解读职场,与我一起成长


过分善良不是良好关系的解药,冷淡才是


没有尝过人情冷暖的人,看不懂蔡康永的情商哲学。

在他自己的音频节目中,他说:“我不认为热情,是维持良好关系的好的立场。相反,我鼓励大家做一个冷淡的人”

我们从小接受的价值观里,“冷漠”不是一个正面的词汇。


可现实中,你对别人的热情,却未必能得到对等的回应。它或许会变成别人不断利用你的筹码,又或许会演化成自我束缚的枷锁。

结果,被“温暖”两个字绑住,让你失去了说”不“的能力,也加大了被一些所谓的恶人伤害的风险。


所以,蔡康永提醒:“过于温暖的处事方式,终究是盲目的”。


1

过度的善良,可能扭曲成“讨好”

一个认识了近十年的朋友,昨天深夜打电话向我诉苦。

他从来都是一个热心的人,只要来找他帮忙,几乎有求必应,无论他是不是有额外的时间和精力。

但最近,他慢慢感觉到出了问题:自己不敢轻易拒绝别人了。前几天,只是因为忙碌抽不开身,无法帮另一个正在求职的朋友修改简历,就引来对方一阵抱怨和牢骚,连电话都被直接挂断。

对一个想和所有人都保持良好友谊的他来说,这次的遭遇简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他也着实感到委屈。


然而,当我问起他和那个朋友是否熟识,他却回复我:“不熟,只是之前工作有接触过就认识了。”


知乎上被广泛讨论的“讨好型人格”,在我这位朋友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在“你的身边有多少人被讨好型人格困扰”的问题下,得到高赞的回答是这样描述这种人格的:他们因为善良,所以处处营造温馨和和谐的氛围。他们因为内心敏感,所以无时无刻不替别人着想,满足别人的种种要求。

诚然,我们都希望具备一个乐于助人、善良待人的好品质。可“人情世故”这四个字,包含的难道仅仅是简单的以德报德?

当你处处温暖,久而久之,就总会担心会不会因为自己的一时之差,导致没有照顾到别人的情绪,从而变得唯唯诺诺。

而一味包容和退让的“人设”,并不会给你带来想象中的“好关系”。相反,它常常会演化成某些人得寸进尺的利器。


所以,作家蒋方舟在奇葩大会上总结:“真正欣赏你的人,欣赏的不可能是你故作谦卑和讨喜的样子。”


换言之,每个人都是平等的个体,当一方因为放低身段而被另一方采纳,那这种所谓的友谊,原本就是倾斜的。

放弃“讨好型人格”,等于在建立良好关系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2

适度的淡漠,让人际关系愈加从容

密歇根大学的管理心理学教授萨顿研究过一个有趣的现象。

在公司里,那些努力迎合他人的爱好,试着和每个同事都打得火热的人,往往会被别人无穷尽地索取,而当自己向周遭求助时,却鲜有回应。

真正能做成自己的事,同时也和同事之间维持不错关系的,都是那些平时看起来并不热情和热心的人。

听上去很令人诧异吧?生活中一样如此。


但要清楚,一旦善良成为他人压榨你的借口,那么,请在人际关系里,撒上一把“淡漠”的调味料。

淡漠,不意味着没有礼貌和不理不睬。


主动营造恰当的淡漠,是为了让你在每一段社交中,都拥有可进可退的从容,不至于因为关系太过亲密被压得喘不过气,也不至于因两人的逐渐疏远,导致失去知己的危险。

维珍航空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就诠释了这样的社交智慧。


布兰森是政商界出了名的好人缘。有一次接受英国媒体采访,在被问及建立诸多好关系的秘诀时,他的答案是这样的:

“我从不希望跟某个人走得太近。留一点彼此的空间,既不打扰别人,也不会苦恼自己。”

因此,他一直刻意与家里、公司里来来往往的宾客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甚至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半年内,绝不会宴请同样的朋友超过两次。

在一个人的社交圈里,适度冷淡其实是对外展示的人格底线。


美国知名的新闻主持人梅根凯莉,在某次被同事开了有关自己穿着的非友好玩笑后,立刻疏远距离长达两个月的时间,终于让那个同事意识到自己的言过之失,郑重道歉后重归于好。

而掌握了适度冷淡的奥秘后,你也会从时时刻刻“看别人眼色行事”中解放出来,展现一个洒脱的真实的自己。

奇妙的是,假如仔细观察生活中更受众人欢迎的人,我们会发现,越是活出真实感和真性情的人,才越是具有吸引他人的磁力。


3

正因为淡漠,热情方才可贵

复旦教授陈果在《好的孤独》一书里写过:“人与人就像两个王国,各自应该保持自然而舒适的疆域。”


我们可能都有如下的体验:最好的朋友,哪怕许久不曾联络,只要一见面,便能立刻“把酒言欢”,无话不谈。


发现了吗?平日的冷淡是保护的外壳,心里藏着的,却是只对那几个最好至交的“热情”。

为什么微信群会有人数上限?因为微信知道,在超过这个限额的群中,你不可能有兴趣参与如此多个体的日常讨论和互动。

为什么你会定期清理通讯录?因为你也知道,你不可能有精力与通讯录里每个人维持哪怕普通的关系。

世界上打扰我们的人、事、物太多了,如果能够平均分配注意力给所有的东西,人的大脑和心理承重,可能要比现在扩充百万倍。

只有在不那么紧要的事情上省点心力,才能腾出更多的力气,全部贡献给我们所真正在乎的人们。

只有有了冷淡作对比,才能凸显出给予真正好朋友的无限热情。


和发小胡浩在校园和同一公司经历了许多年。常常听到我俩的共同朋友吐槽,他怎么不太合群,聚会、桌游、吃饭喊他,都不怎么赴约的。

每逢听到这样的抱怨,我都会在心里默默回答,不合群根本不是胡浩的人设。只有我知道,当他和最好的几个朋友待在一起时,是有多么的啰里啰唆,精力旺盛。


过分善良不是良好关系的解药,冷淡才是


梁实秋写过:“淡,才能不腻,才能持久”。


我想这句话的含义,不仅是提醒后世人与人之间距离感的把握,更在于让我们知道,与大多数朋友都建立好关系几乎是一件奢望,交到三两知心的朋友,足矣。

主持人何炅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人缘之广如他,细细品味也会发现,他与圈内朋友间所维系的,基本是微微淡淡、彼此尊重、互不干涉、互不侵扰的友情。


可在《向往的生活》节目中,遇到至交黄磊,他便立即流露更多强烈的个人情感,展现一个更像生活中的他。

所以,如果你正在为人际关系的复杂而苦恼,不妨使用一些冷淡感的解药。

有分寸感的冷淡,带来的,也许就是几份持久不息的亲近感情。


过分善良不是良好关系的解药,冷淡才是

文 | 毒哥&迪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