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手機號碼變成送糧熱線,米業公司女老闆緊急復工日供十萬斤大米

她的手機號碼變成送糧熱線,米業公司女老闆緊急復工日供十萬斤大米

楚天都市報記者 李月媛 通訊員 楊陽

“疫情大米供應工作圓滿結束了,感謝您的付出。”4月12日,胡丹接到武漢市黃陂區有關部門通知,為期76天的保供工作結束了,她感到激動而平靜。

胡丹是湖北省第十三屆人大代表、武漢市第十四屆人大代表,武漢東方榮升米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武漢永旺農產品專業合作社理事長。1月27日,疫情最吃緊的時候,她接到通知緊急復工,為武漢市保障糧食供應。從那天起,她開始以另一種方式“戰疫情”——一定要保證市民有糧吃。

她的手機號碼變成送糧熱線,米業公司女老闆緊急復工日供十萬斤大米

緊急復工最高日供10萬斤

1月27日,正是疫情最嚴重的時候。胡丹帶著14歲的兒子在家,丈夫作為一線公安民警在外執勤。

來自武漢市、黃陂區政府多個部門的電話突然打來,讓胡丹意識到,必須挑起肩上的擔子。電話那頭要求:作為武漢市糧食應急加工點,要儘快復工,保障疫情期間黃陂區的大米供應。

身在疫情風暴中心,胡丹明白此時糧油供應的重要性。她說:“這是剛需,不能讓大家餓著肚子抵抗疫情。我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這是我們每個人的戰鬥,作為人大代表、企業家,我義不容辭。”

接到任務的第一時間,胡丹成立疫情應急防控小組,從區政府爭取了口罩、消毒水等物資。48小時後,她帶著15名50歲以下的員工到崗,投入生產。“我懇請、動員大家以大局為重,一定要團結,作為抗疫的一員參與進來。”胡丹一個一個跟員工打電話,同時承諾上漲工資,保證努力做好防控保障。大部分員工都很害怕,但大家還是來了。

作為黃陂區大米供應的兩家企業之一,胡丹要保供黃陂區13個街鄉鎮、六指街60個行政村、江漢大學隔離點,最高峰能達到10萬斤的日供應量。胡丹帶領員工頂住壓力,實行24小時輪班制不間斷加工。

她的手機號碼變成送糧熱線,米業公司女老闆緊急復工日供十萬斤大米

她的手機號碼變成送糧熱線

“要讓市民買得到糧食,還要更便宜。”她以低於平常市場10%的價格,將大米投放市場,滿足群眾的大米需求。每天,胡丹要通過電話與公司內部對接生產銷售事宜外,她還要和各個供應點保持密切聯繫。

從2月6日開始,團隊開始往各指定供應點運糧。復工比想象中更難。隨著管控升級,工人出門越來越難、運糧的車輛也無法上路。加工好的大米卻運不出去,胡丹急得不行。

而此時,因為小區封閉管理,從2月6日到2月10日,胡丹出不了門。由於自家樓棟發生疫情,她甚至連本棟樓都出不去。到不了廠,只得在家中電話遙控。輾轉之下,胡丹聯繫到黃陂區交通管理部門工作人員。胡丹用手機把相關證件傳過去,對方辦理了6張車輛通行證,送到公司。”

但困難不止一個。正常情況下,運糧車從廠房到黃陂城關,一般要30分鐘車程。疫情期間,管控升級,常常走半天都到不了。此時,區政府對外公佈了大米、蔬菜等供應商電話,胡丹的私人電話立即在黃陂各個街鄉鎮傳開,不時有居民打電話購糧。

“從早上6點到晚上11點,電話不斷,手機永遠都是燙的。”胡丹說,保供主要是批發,可每天都有居民,特別是老人打電話要我送一包、兩包米。後來,胡丹只得每次送貨時囑咐同事多帶幾包米,路上遇到有居民打電話要買米,就順路給人捎帶過去。

有時為送一包糧,要多跑半個小時的路。送給居民的糧也是用批發價,顯然是虧本生意。胡丹說:“這時候怎麼會往賺錢上想,只想大家互相幫幫忙。”在保證定點糧食供應的同時,她還向黃陂區中醫院捐贈了5噸優質晚粳米,給六指街捐贈了3萬元現金,給區婦聯捐贈了1萬元現金,給江漢大學隔離點捐贈了600個N95的口罩……

“我捐的不多,就10萬,盡點心!”胡丹說得很坦率。然而,這10萬元是公司相比去年同期增加的所有利潤。

她的手機號碼變成送糧熱線,米業公司女老闆緊急復工日供十萬斤大米

為14歲兒子樹立一個榜樣

胡丹特別提到,保供期間,最擔心的就是被父母“拋”在家中的兒子。

原來,胡丹兒子錦澤(小名)今年14歲,正讀初中二年級。她的丈夫是一線執勤民警,從疫情開始奮戰在抗疫一線,有時還需運送病患者去醫院,有一個多月都沒有回過家。而自從開始大米保供以來,胡丹也只能以工作為主,常常顧不上14歲的兒子。

“除了封閉在家的日子,每天在外面早出晚歸。總是給兒子留飯後,讓他自己加熱吃一天或者只能吃泡麵。”胡丹說,兒子很獨立,吃點苦不算什麼。自己最怕的也是帶病菌回家,每天嚴格的全身消毒;也和其他父母一樣,胡丹擔心兒子的學業。

但讓胡丹欣慰的是,兒子錦澤很理解父母,還對胡丹說:“知道父母都在為人民服務,為你們自豪。要向父母學習,嚴格自我管理,在家認真上網課,少看動漫少打遊戲。”兒子的理解,也讓胡丹能夠全心全意投入保供工作中,她相信自己和丈夫也為兒子樹立了一個榜樣: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她的手機號碼變成送糧熱線,米業公司女老闆緊急復工日供十萬斤大米

全面復工投入春耕

驚蟄春雷響,農夫閒轉忙。3月5日,大地回春。“2月份,復工重點在保供。3月份就要以春耕備耕為主了。”胡丹說。

胡丹所在的武漢永旺農產品專業合作社是一家集水稻種植、加工、銷售全產業鏈的農業企業,擁有水稻種植面積2萬畝,是湖北省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也是武漢市規模較大的水稻種植基地之一。

萬事開頭難。3月7日,復工所需的種子、肥料、農藥、地膜、農耕機具因為疫情原因,不少常年合作的廠家,產品都無法及時供應。

“10天后,在武漢市、區各級政府的鼎力支持下,3月17日,復工所需的物資全部及時到位。”胡丹說,復工所需員工吸納大量周邊村鎮人員,也解決了他們因疫情無法外出打工的困境。目前,百餘名工人和社員全部上崗。

最令胡丹擔心的資金問題,通過區政府搭建平臺,公司獲得了金融機構的政策性應急貸款,解決了疫情期間企業資金回籠慢的難題,保證了農業生產的順利進行。4月17日,記者採訪時,胡丹剛剛談成一筆供糧合作,該合作公司也是某抗疫保障公司。胡丹說:“疫情期間的這種責任感和一線戰鬥的情誼,促成了我們的信任和合作。”

談及76天的保供,胡丹說:“我們盡了自己最大的能力,克服重重困難,做了我們該做的事情,滿足武漢市民需求。我想算是圓滿完成任務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