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六)——桂林·义宁县的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六)——桂林·义宁县的行政区域历史

义宁县,一个曾经存在过的县级行政区。从公元943年开始,到公元1951年结束,历经千年风雨,最后,也没有逃掉被撤并的命运!

广西解放后,随着社会各方面的稳定,在1952年前后,进行了新一轮的行政区划区改革,由继承民国时期的99县1市,整缩为大概七八十个县市!也就在这一个时期,很多县区进行了撤并,或是拆分取消,或是合并重组,或是原区域保留,总之,这100个县市,各有各结局!

而义宁县,就属于拆分取消的那一个结局!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六)——桂林·义宁县的行政区域历史

1951年广西行政区划图

翻开历史,义宁县存在1008年。建制于乱世的公元943年,此时,正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纷乱的时期——五代十国。在这个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各方英雄豪杰,乱世枭雄,轮番上场,有点兵马就割据一方称王,称霸!而造成这个局面的,正是大唐朝时施行的节度使制度。

这个节度使制度,安史之乱前,还是比较正面的,但是,安史之乱之后,这个制度就有点变形了,“藩镇割据”一发不可收拾,最后,大唐朝疆域也就被割成十数块,也就成为后来华夏大地陷入七十年混乱历史的根源!

义宁县地域,当时就属于十国中的“楚”国,史称“南楚”。南楚的始建者,是唐时的武安军节度使马殷,他据时势,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后,刚好在湖南一带割据,于是建立楚国,并向五代各朝示以臣服,得到了独霸一方发展的机会,最后,“楚国”的势力范围扩张到广西东北部,也就是现在桂林地区大部。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六)——桂林·义宁县的行政区域历史

五代十国·南楚

马殷儿子众多,分封在楚国各地,其中分在静江(今桂林)的是静江节度使、同平章事马希杲,史书记载,马希杲有政声不错,治理成绩优异,正是他,设立了义宁县!

公元943年,马氏析出灵川县归义乡,置义宁县。县境域包括今天灵川、龙胜和临桂县一部分区域,辖地总面积5900多平方公里,这初建的义宁县,是个很大的县。县治在五通街!

不过,有言道:“最是无情帝王家”,义宁县设置当年,马希杲被他这个同父异母兄弟,第二任楚国君马希范猜忌,不得已走朗州(今常德),没两年也被弄死了!好景不长,这马氏的楚国,没几年,也烟消云散了,江山易主,但,义宁县却是从此沿袭了下来!

此后历代中,义宁县在桂林的历史影响下,经历了宋,元,明,直到清乾隆六年,盛世之下,又从义宁县北部析出一个龙胜厅(现在龙胜各族自治县),最后也就形成了1951年撤并前的义宁县格局!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六)——桂林·义宁县的行政区域历史

曾经的义宁县城,就在现在五通镇,当年也是个城池,只是因为近代各种原因,也没有能保存下来,义宁县虽然设立于五代时期,但当年的城池,却始建于明,古城池在县志中是这么描述的:“天顺六年建土城,宏(弘)治十八年在原基础上拓建改为砖石,一里四分有多,高一丈一,垛口八百二十,高三尺。有东西南北四门,西边加一水门。乾隆七,十四,六十年又三次扩修,西,南以义江为池,东,北有濠沟”。

这种城池建设的规模,说明义宁县的建设,在那个时代还是很受重视的!

清代的义宁县,县境内只分为两个乡,一是西北方向为平安乡,二是东南方向为归政乡!乡以下又分为都,图,里,村,这些也就是清代“郡县制”中的一些小行政区单位,相当于现在的乡,村,屯一类!看过浔州府O鑫森淼焱壵之前这系列文章的,都应该了解这些“郡县制”说法了。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六)——桂林·义宁县的行政区域历史

清代义宁县全县分为2乡,3都,11图,177村。

平安乡:

第一都:第一图上乡里28村,第二图厄口里15村,第三图塘头里15村。

第二都:第一图即是县城13村街,第二图板田里7村,第三图桐山里10村。

归政乡:

第三都:第一图宅田里11村,第二图黎村里8村,第三图伍家里7村,第四图岭欧里6村,第五图安鉴里8村。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六)——桂林·义宁县的行政区域历史

元代地图

在义宁县内,还有一个特殊的人群,即是少数民族,清道光《义宁县志》记载,元代至正年间,义宁县招来庆远府(现在河池周边一大片区域)“狑人”,并分田地耕种,定居!“狑人”的成份,说法很多,在几百年发展后,不断融合,不断的改变,现在也说不清楚具体是哪一个民族的先民了。

这部分人定居后,按民田多少,分成十排(行政区域):即獞里9村,上团7村,中团6村,下团9村,黄沙猺8村,浔江3村,中江猺5村,上江猺14村,智慧江5村,各堡5村。

这些“猺,獞,獠,狼,狑,狪,山子,蜑,犽”等字眼,是古代对少数民族人群的蔑称,当时把少数民族的人都视为蛮族,蛮夷,所以,在对这些民族的称呼字眼上,都带上“犭”,“虫”等部首。在1939年,民国有识之士就提议把带这些歧视的称呼,都改为“亻”、“彳”

旁。如广西熟知的侗,仫佬,僮,徭,等等各民族。

民国时期最简单的,就是改音,改部首为“亻”、“彳”旁。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后来几十年民族成份认定工作中,再一次把这些少数民族称呼中,含不好的字义的,再次更改,如“僮”改“”,“徭”“瑶”等等,最广为流传的就是周恩来总理提议,1965年把“僮”改“”的故事了!还有后来“毛难”改“毛南”等等。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六)——桂林·义宁县的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六)——桂林·义宁县的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六)——桂林·义宁县的行政区域历史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六)——桂林·义宁县的行政区域历史

到了清末,义宁县又改设为东、南、西、北4区。但到了民国中期,这些就改为“乡镇制”了,以“乡,镇,村,甲”划分,在民国22年,设附郭、公义、灵鹫、龙江、智慧、惠元、公正、宝珠8乡及桑江镇,辖102村(街)、1087甲。之后,又调整为五通、宛田、中庸、仁和、保宁5乡。

1949年底,义宁县解放,义宁县人民政府设了五通、仁和、中庸、宛田、保宁5个区政府,辖52个行政村。

再到1951年8月,宛田区庙坪片9个行政村划归龙胜县,其余地域并入灵川县。至此,义宁县的县制历史也就到头了。再后来的灵川,临桂的合合分分,也就是那两地的历史了!

虽然,义宁千年留下很多印迹,如桂林——义宁古道,浮洲塔,但,这片地界上,渐渐的也没几个人知道,曾经,有过这么一段叫做“义宁”的历史了。

更多的广西人文地理历史,可以在头条APP地址栏里输入:广西人文地理,即可查单,如下图所示: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六)——桂林·义宁县的行政区域历史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壵。如果你喜欢,可以关注我!给你讲述这片土地更多的过往!

谢谢阅读关注!


更多精彩广西的各地历史,请按文中提示搜索,或请点击下面链接延伸阅读:


广西解放后被撤并的县(六)——桂林·义宁县的行政区域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