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喝的海水越多,就越感到口渴

在擁有多少財產這一方面的願望,幾乎不可能或者很難確定到底怎樣的程度才是合理的,因為一個人所擁有的某種財產的絕對值並不能決定他在財產方面的需求能否滿足。他的滿足程度是由相對數量決定的,亦即,由他所期望得到的財產和實際已擁有的財產之間的比例所決定。所以,只考察一個人實際擁有的財產沒有任何意義,就像在計算分數時只計算分子而沒有計算分母。當一個人的意識中還不存在對某種東西的需求時,他就不會感到這方面的缺乏。就算沒有這樣東西,他的內心也仍然是平靜的。但是,如果一個擁有百倍財產的人,一旦他對某種東西有了需求又無法得到它的話,他就會感到鬱悶。在這一層面,每個人認為有可能滿足的需求都限制在他的視線範圍內。他的需求不會超出這一視線範圍。如果屬於他的視線範圍之內的具體事物出現,並且他認為能夠得到的話,他就會感到幸福。但是,如果得到這一事物十分困難,甚至根本沒有任何希望和可能性,那他也不會受到影響。所以,窮人並不會由於無法得到鉅額財富而痛苦不堪,但富人在計劃失敗或期望落空時,就會忽略自己已經擁有的數量可觀的財富,也不會以此來自我安慰。財富就像海水:一個人喝的海水越多,就越感到口渴。名聲也適用於這個道理。當我們失去了財富或者安逸的生活時,最初的劇痛一旦挺了過來,我們通常的心境就和最初的沒有太大的差別了——這是因為:我們的財富被命運削減時,我們的要求也就相應降低了。當不幸降臨時,上面所說的這一過程是十分痛苦的;但當這一過程結束後,痛苦也就減少了很多,最後甚至完全感覺不到了,這是因為傷口已經癒合。相反,如果好運來臨,我們的期望就會極大地膨脹,這一過程給我們帶來了快樂。然而,這種快樂無法持久。當這個過程結束後,我們已經習慣了那被擴大的需求範圍;而且,我們目前所擁有的東西與新的需求相比就顯得不足為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