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除掉楊修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a398181531


曹操嗜殺,但曹操殺人都會找一個名正言順的理由,曹操有一百個理由可以殺掉楊修。

但曹操殺人是不講究對錯的,因為人無完人,誰還不犯錯呢?啥事都不幹就不會犯錯,而啥事不幹本身就是個錯。找一個人的過錯把他殺掉,這太簡單了。所以,曹操不會以過錯殺人。

曹操殺人,只看厲害關係。那就是殺了與留著是利大還是弊大,這是曹操殺人的唯一原則。

當曹操認為某人留著的害處已經大於利益的時候,該人就到了死的時候。

孔融是也,荀彧是也,許攸是也,楊修亦是也。

曹操殺呂布就是典型的事例。呂布說:“曹公留著我讓我統帥騎兵,您率步兵,咱倆聯手害怕誰啊?”

曹操一聽,有道理。

劉備說:“曹公不記得呂布是如何侍奉丁建陽和董太師的了嗎?”

曹操一算賬,不合適,風險太大,那就殺了吧。

楊修(175年-219年),字德祖,東漢文學家,司隸部弘農郡華陰(今陝西華陰)人,太尉楊彪之子,母為袁氏(司徒袁安曾孫女)。

楊修聰明過人自不必多說,特別是處理事物的能力超強。作為丞相府主薄,處理內外之事,都很符合曹操心意。

但楊修也有缺點,一是喜歡賣弄自己的才學,二是喜歡揣摩領導心思。

有才華的人不用故意顯露,就是不經意偶爾小露幾手也驚掉世人的下巴,這不為過。紙包不住火,不是火的錯,有那份熱自然就會放出光亮。

揣測領導意圖是個大忌,但不揣測如何知道領導想啥呢?不清楚領導想啥,如何去做好領導安排的工作呢?

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都不是殺楊修的真正原因。至於楊修是袁術的外甥更不是理由,對袁紹的兒子袁譚,曹操還接受其投降,何況是他的外甥呢?

但前面說了,這些理由都可以作為藉口,足夠殺掉楊修,但曹操絕不是因為這個殺掉的他。

但凡人才都有個性,大才更是有超強的個性,楊修也不例外。

曹操愛才,就必須包容人才的個性,比如郭嘉,就不拘小節,經常被督察官員陳群上奏本打他的小報告,但曹操鼓勵陳群的同時,對郭嘉不聞不問。

這就是曹操的高明之處,這就是使用人才的規則:掌握使用。前提是,必須在可掌握的範圍之內。比如司馬懿,郭嘉臨死前就建議曹操,如果不能控制使用,就直接殺掉他。

之所以曹操不殺司馬懿,是因為曹操認為自己能控制他;之所以曹丕不殺司馬懿,是因為曹丕認為自己能控制他;之所以曹叡不殺司馬懿,是因為曹叡認為自己能控制他。等到曹叡想殺司馬懿的時候,他已經控制不了自己,連託孤大臣的事都左右不了,被劉放、孫資挾持,已經無能為力。

之所以司馬懿活下來,而楊修被殺掉,是因為楊修已經不接受曹操控制,特別是不接受曹丕的控制,這是被殺的主要原因。

曹操晚年,面臨著立儲之爭的問題,楊修堅定地站在曹植一邊。儘管楊修作為曹植的師傅犯下了不可饒恕的低級錯誤,但也不是非殺不可的理由。因為如果最終曹操確立曹植作為繼承人,楊修恐怕就沒有這一劫難。

同樣的道理,如果曹植上位,堅定支持曹丕的桓階、司馬懿等人也必須殺掉,曹操不殺他們,恐怕曹植也會把他們殺掉。這是政治的需要,既然確定了曹丕作為繼承人,楊修的存在,恐怕比劉備、孫權對曹魏政權的威脅更大,楊修豈有不殺之理?

瓦罐常在井邊破,將軍往往陣前死。

一個將軍不衝鋒陷陣,自然就不會有危險,那他也就不會得功名;一個謀士不出謀劃策,也就不會招致危險,那也永無出頭之日。

作為曹植的師傅,如果不替弟子出頭,那還叫師傅嗎?且不管方法方式對錯,楊修替曹植出頭沒有過錯,楊修也在做驚天豪賭,只不過賭輸了而已。其他的官吏不也在豪賭嗎?只不過他們的運氣好一些罷啦。

楊修臨死前說:“我早就該死啦,能活到今天就是多活了。”看來,楊修自己也清楚得很。

曹操所殺的人中,有兩個人都清楚自己的結局,一是楊修,一是荀彧。

曹操不忍心殺,但不得不殺;他們也清楚自己不能不死,但必須還要做。

楊修的確有些小聰明,令人不爽,但楊修、荀彧之死,都是為了自己的信仰、志向,死得其所,值得尊敬。


豹眼看歷史


有人說曹操殺楊修,是因為楊修太聰明。可一定不要忘了曹操是一位梟雄,在梟雄眼裡文臣武將都只是他手中的工具。我們誰見過一個人害怕工具的?

三國裡的聰明人太多了,那又為何單單是一個楊修被殺?這裡面到底隱藏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曹操為何殺楊修這裡面涉及的可不單單是楊修聰明過人。



1.先說大家都知道的關於楊修的二三事。

楊修絕對有才,而且恃才放曠。當然了,在三國那個時候文人們有點小脾氣,是說的過去的。

比如說曹操修個門,門裡添個活字,楊修立馬就說:“丞相這是嫌棄門修的不夠闊”

再比如說,曹娥碑“黃絹,幼婦,外孫,齏臼”這4個詞的含義是“絕妙好辭”,楊修立馬就明白了,曹操得想30裡才能想得通

還比如說,曹操的一句雞肋,食之無肉,棄之有味,讓楊修把小命都給丟了。

如果我們單純只看這三件事的話,貌似曹操就是嫉妒楊修的才能,但真實的歷史可不是這樣的。



2.再說點大家都不太瞭解楊修的一件事。

這件事涉及到了其他三個人:曹丕,曹植,司馬懿。而這件事也成了曹楊修被殺的根本原因。

曹操一世英雄,無論公事私事都聽取別人意見後,自己乾綱獨斷。但隨著年紀的增長,這偌大的家業必須要有人繼承。

長子曹昂戰死後,曹丕與曹植對於世子職位的爭奪日益激烈。曹操對二人的才能進行了考驗。

楊修太聰明,聰明到他能夠窺測到曹操的心意。所以多次給他支持的曹植出謀劃策,讓曹植獲得了曹操的歡心。

可楊修忘記了曹操是一個什麼樣的人物,那是一位帝王。帝王之心如果能被人揣測,那帝王一定會將此人殺掉。

於是就藉著雞肋的事兒,曹操一舉殺雞儆猴。

3.楊修被殺就是告訴我們帝王的家事永遠不參與。

曹丕與曹植在爭奪世子之位的鬥爭,雖說是公事,但更是曹家的家事。而家有千口,主事一人。曹家的家事永遠只有一個人說了算,這個人就是曹操。

作為臣子,永遠不要參與一個帝王家的家事。

一家之言,拋磚引玉


西門不帶刀


關於曹操殺楊修的原因,流傳最廣的莫過於小說《三國演義》給出的“一人一口酥”和“雞肋”了……似乎楊修僅僅是因為在曹操面前賣弄小聰明,因而得罪了曹操,才最終落得個身首異處的下場。

曹操縱有千般不是,有一點卻是非常值得肯定的,那就是有容人之量!曹操麾下性格乖張的部下不在少數,曾經得罪過曹操、後來又降了曹操的將領也不在少數……可曹操不僅容下了這些人,而且還對他們大加重用,怎麼就會容不下一個賣弄小聰明的楊修呢?因此,小說《三國演義》給出的這種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捲入儲位之爭

楊修被殺的時間節點與中國歷史上的兩件重大歷史事件的時間節點基本吻合,那就是曹操立曹丕為世子和曹操去世!就在楊修被殺的差不多兩年之前,曹丕剛剛被曹操立為了法定接班人——世子;在楊修被殺的一年之後,曹操去世了。曹操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殺掉楊修,其目的就非常耐人尋味了……

史載,楊修和曹操的兒子曹植關係密切,既是曹植的好友、又是他的智囊!在很長一段時期內,曹操都在為接班人的問題糾結,一直在曹丕和曹植之間難以作出取捨。直到曹操晚年,隨著曹植性格的弊端逐漸凸顯、尤其是曹植乘車徑直穿越司馬門之後,曹操最終放棄了曹植,選擇了性格相對沉穩、城府較深的曹丕。

就在曹丕被立為世子大約兩年之後,楊修被殺!說這裡面沒有曹植的因素,恐怕沒有人會相信,不是嗎?在楊修被殺一年之後,曹操去世。可見,曹操殺楊修很可能就是在為自己的身後事作準備。那麼,曹操為何如此忌憚楊修呢?

楊修背後的勢力

單純一個楊修恐怕還不足以讓縱橫天下數十載的曹操如此忌憚,但是他背後的弘農楊氏家族就不同了。讀過小說《三國演義》的人想必對袁紹背後“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家族都不陌生,東漢時期的弘農楊氏家族並不比汝南袁氏差!說弘農楊氏家族“四世三公”也並不為過,而且楊修的父親楊彪還擔任了漢王朝的太尉之職。

楊修雖然不足為懼,可他背後的弘農楊氏家族太可怕了!在那個門閥政治盛行的時代,具有這種家世背景的楊修對於剛剛被取消繼承權的曹植和剛剛被立為世子的曹丕意味著什麼,不言而喻!有弘農楊氏家族在背後撐腰,如果曹植心有不甘,曹操一死,曹植很可能會威脅到曹丕的地位。為了給曹丕順利接班掃清障礙,曹操必須提前除掉楊修這個曹植與弘農楊氏家族之間的掮客!這恐怕才是曹操殺楊修的最主要原因。

矛盾的根源

或許很多人要說了,楊修並不能代表整個弘農楊氏家族呀!可問題是,弘農楊氏家族彼時的掌門人、楊修的父親楊彪與曹操的關係也非常不睦!楊彪一直以漢王朝的忠臣自詡,仗著弘農楊氏家族的背景與太尉的身份,對曹操向來不太買賬!可楊彪的屁股又非常乾淨,曹操抓不住什麼可以搞掉他的小辮子……就這樣,雖然不滿意,曹操也只能和楊彪“湊合著過”。

因為楊修捲入了儲位之爭,曹操還曾經頗為不悅、夾槍帶棒地指責楊彪,說“足下賢子,恃豪父之勢,每不與吾同懷,即欲直繩,顧頗恨恨”。其實,彼時的曹操已經在傳遞一個政治信號了,那就是收拾楊修!只可惜,無論楊彪還是楊修,都沒有把曹操這次不懷好意的“提醒”當回事。

一個家世背景深厚的世家子弟,而且父親與曹操還是政敵!這樣一個人居然捲入了曹操兩個兒子之間的儲位之爭……這幾件事擱在一起,讓本就多疑的曹操更加多心了:“這到底是楊修一人的行為?還是楊彪也一起介入了?亦或是整個弘農楊氏家族已經在在做政治投機了?”

為了給兒子兼接班人曹丕順利接班鋪路、提前除害,也為了試探弘農楊氏家族與楊彪的底線,曹操果斷殺掉了楊修!史載,在楊修死後,曹操還曾語帶雙關地問楊彪:“公何瘦之甚?”逼著楊彪公開表態!最終,楊彪以“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向曹操認輸、服軟,承認“教子無方”並表示自己無心對抗曹操,只求全家平安……這才讓弘農楊氏家族避免了更加嚴重的政治清洗!但是,楊修已經死了,曹操也只能是多給點撫卹金了事……史載,曹操在楊修死後曾經贈賜了很多物品給楊彪作為補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