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適應數據正在“看”著你?

從最近針對AI技術發展與影響進行的調查、研究、預測以及其他量化評估結果來看,消費者對於數據隱私、AI給工作帶來的影響以及AI優先層面的競爭,普遍抱有困惑且矛盾的態度。

你是否適應數據正在“看”著你?

數據的生命

與一年之前相比,此次調查中有36%的消費者“不願共享自己的信息”,同時有17%的消費者表示“更願意接受信息共享”。66%的消費者表示“無法接受”數據洩露,但也有55%的消費者表示,即使發生數據洩露,他們也將繼續使用相應產品或服務;84%的受訪者表示“如果企業未能以負責任的態度處理違規行為,則會選擇將業務遷移至其他平臺”;67%的受訪者表示“儘管共享數據會帶來心理壓力,但收益仍然大於風險”;76%的受訪者認為企業必然將個人共享信息用於“作惡”;59%的受訪者對企業的信任度高於政府機構。

80%的消費者認為自己有權因涉及個人信息的違規事件索取現金補償;28%的受訪者認為如果個人信息被用於牟利,企業應當將其中一部分獎勵給用戶;79%的受訪者認為如果企業對於數據處理不負責任,那麼無論產品的實際質量如何,他們都不會購買;59%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對隱私以及網絡安全問題並不熟悉;只有27%的消費者聽說過硬件/軟件令牌,且只有35%的消費者瞭解身份盜用監控這一概念。

87%的企業高管表示,從長期利益角度來看,保護客戶數據比未經客戶同意而直接將數據用於牟利更具回報(普華永道面向5000位消費者及2000位企業高管進行的跨國調查)。

與美國及南美洲國家相比,德國民眾對於隱私問題的重視程度最高。在各個國家/地區,人們更關注財務及生物識別信息的私密性,特別是賬戶餘額及指紋數據。德國之所以最重視隱私權,是因為該國憑藉著對財務數據的嚴格保密在國際競爭中取得了優勢。德國受訪者更願意共享銀行餘額信息,藉此換取每月15.43美元儲額收益/每月13.42美元現金收益。用戶要求企業方面必須首先徵求意見,在獲得最低許可後才能利用個人數據用於廣告分析。從這個角度看,與此次調查中的其他數據類型相比,人們對廣告類用途相對不太擔心。事實上,阿根廷、哥倫比亞以及墨西哥的受訪者普遍接受用廣告換取少量經濟收益,這裡的人們對於廣告的容忍度也更高一些。事實證明,各個國家/地區的民眾對於地理位置隱私同樣不太重視(來源於“技術政策研究院跨國調查”)。

84%的消費者表示,他們對個人數據被盜帶來的後果擁有深刻了解;消費者最擔心蒙受財務損失,近60%受訪者表示他們最擔心黑客訪問到他們的財務信息。對財務信息丟失的擔憂遠高於個人醫療保健信息公開(14%)、利用數據定位地理位置並引導政治觀點(8%),以及將信息作為要挾索取贖金(6%)。雖然我們都清楚網絡攻擊每年都會給企業造成巨大損失,但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個人因此蒙受的財務損失幾乎為零。實際上,根據美國法律規定,如果未經授權從客戶賬戶中提取資金,則金融機構有義務退還相關款項。

67%的消費者認為AI技術的進步有助於保障個人信息安全;64%的消費者認為,大部分公司已經從知名企業(Facebook、Target、Equifax等)的錯誤中吸取了教訓,因此個人信息目前的安全水平應該比前幾年更好;60%的受訪者對在線約會網站/應用缺乏信任,而54%的受訪者認為社交網絡同樣值得懷疑;77%的消費者信任聯邦/州一級政府的信息保密能力(來源於Blumberg Capital)。

91%的組織確定其敏感數據已經得到安全存儲,但約有四分之一的組織承認,他們曾在過去12個月之內在指定的安全位置之外發現過敏感數據;而在發現事件之前,數據暴露時長一般為幾天(43%)或者幾周(23%)(來源於Netwrix)。

68%的數據團隊無法提取組織決策者所需要的數據洞察(由Exasol贊助,Sapio Research負責組織的面向英國、德國、美國以及中國2000多名數據策略決策者調查)。

AI研究的發展

一套機器學習方案已經從超過1億個分子當中識別出了強大的新型抗生素,其能夠殺滅多種細菌,包括結核病以及此前被認定為無法殺滅的菌株。研究人員表示,這是人工智能首次在不使用任何人類假設的情況下,從零開始識別出全新種類的抗生素(來源於Nature)。

工作的未來

在未來幾十年中,約25%的美國工作崗位(按2016年計算,約為3600萬個)將直面高度自動化帶來的威脅(工作內容中有70%以上可能被替代);到2030年,美國約36%的就業機會(按2016年計算,約為5200萬個)將實現中等程度的自動化,另外39%的就業機會(約5700萬個)將實現較低程序自動化,包括辦公室管理、生產、運輸以及食品準備等工作;對於傳統意義上的“高風險”工作崗位,儘管只佔全部崗位中的四分之一,但其中有超過70%的任務將實現自動化;受教育程序較高、收入較高的員工所面臨的自動化威脅相對較低,不過AI技術同樣可能給一部分特定高薪“非常規”崗位帶來衝擊(來源於Brookings Instituion)。

數據工程師成為2019年年內增長速度最快的技術職位,同比增長50%;在全部技術類工作崗位內,高級數據科學家增速位列第三,增幅為32%(來源於Dice Tech Job Report)。

AI軍備競賽

目前,美國、法國、英國和以色列的AI戰略得分均高於中國。作為全球公認的AI技術領導者,中國國內初創企業對於AI技術的應用能力成為最大短板,遠不及其他幾個國家(來源於Cognilytica/WSJ)。

如果目前的趨勢持續下去,預計中國的研發總投資將在未來十年之內超過美國;與此同時,中國的經濟總量預計也將超越美國(來源於NYT/Tortoise Media)。

AI融資

全球AI初創企業的早期投資者在2019年內的年化平均超額收益率為43%;而面向全體技術初創企業的早期投資者,年化平均超額收益率則只有3%(來源於PitchBook Data/WSJ)。

AI專家觀點

“幾十年以來,我們一直努力訓練員工,希望他們能夠像計算機那樣工作;但現在,這反倒成了工作崗位的直接威脅。我們必須尋找機會,創造出更能強調人類優勢的工作崗位。”——來源於Gary Kasparov

“人類花了100年的時間才弄清楚熱力學原理,並解釋了一些客觀存在的侷限性。在AI領域,我們可以說還處於蒸汽機階段,問題在於智能的熱力學效應是什麼?這可能是科學領域的下一個關鍵問題。”——來源於Yann LeCun

“AI技術將成為網絡防禦中的關鍵因素,有助於提高人類的工作水平。與人類不同,AI技術能夠永遠運作、絕不停歇。”——來源於Poppy Gustafsson, Darktrace

“我們意識到,在個人數據這第一場戰役中,我們已經落後了。但歐洲仍然擁有主導「大數據」競賽並維持自身技術主權的一切儲備。”——來源於Thierry Breton, 歐盟專員

“我們特別擔心,歐盟發佈的提案試圖笨拙地將所有AI技術粗暴歸為兩類,其中被視為高風險類型的技術將受到嚴格監管,而其他技術則完全不受監管。這種方法顯然不夠靈活,相當於對AI技術採取了全有或全無的粗暴管理方法。”——來源於Michael Kratsios,美國首席技術官

“歐洲並沒有停滯不前,但在AI普及與投資方面仍然行動比較緩慢。儘管整個歐洲的GDP足以與美國相提並論,只略低於中國;但如今,歐洲ICT行業的數字化部分只佔整體GDP的1.7%,低於中國的2.1%,且僅相當於美國3.3%的約一半。儘管西歐各大企業仍在進一步擴大早期數字技術應用,但全面實現數字化的企業在2010年至2016年期間的市場份額增幅仍然不足10%。”——來源於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