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一亩三分地”是怎么来的吗

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我们日常生活聊天中会这么说,其中有一句俗语“一亩三分地”,意思为自己的小地盘。你知道“一亩三分地”是怎么来的吗?为什么是这个数字呢?

你知道“一亩三分地”是怎么来的吗

这要说到古代农耕时期,皇帝为了了解农时,熟悉节令,体验生活,以彰显对农业的重视,每年春耕时节,皇上都要亲自去先农坛耕地。给皇上划出的这么一块地亲身示范农耕,皇上亲耕之后,就表示农民要开始忙着耕种五谷了。这种做法世代沿袭,他人不得将地改作它用。当时皇上“亲耕”的这块地恰好为“一亩三分地”,于是,“一亩三分地”就这么流传下来了。

你知道“一亩三分地”是怎么来的吗

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不是两亩、三亩地呢?这都是有讲究的。古人把数字一、三、五、七、九归为阳数,皇上九五之尊之身肯定属阳,皇上要亲耕但又不能太劳累。所以就取阳数的一和三来表示一下,这就形成了“一亩三分地”。

你知道“一亩三分地”是怎么来的吗

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当时的中国一共划分了十三个行政区,所以,就取了“一”和“三”来作为“耤田”面积。所谓“耤田” ,在《史记》中又叫做“籍田”,在明清以后,才被称作“耤田”,其意思是:普天之下,皆是皇土,农民所耕之地,其实,都是向皇家借的。

你知道“一亩三分地”是怎么来的吗

另外“一亩三分地”还和二月二龙抬头有关,这个节日起源于三皇之首伏羲氏时期。伏羲氏“重农桑,务耕田”,每年农历二月初二这天,“皇婚送饭,御驾亲耕”,自理一亩三分地,后人纷纷效法先王。到周武王,不仅沿袭了这一传统做法,而且还当作一项重要的国策来实行,在二月初二这天,举行盛大仪式,让文武百官都亲耕一亩三分地,这便是“龙头节”的来历。

你知道“一亩三分地”是怎么来的吗

皇上亲耕“一亩三分地”在古代有重大意义,农业社会稳定粮食生产是第一要务,没有足够的粮食保障,社会肯定会动乱不安。这也是古代为什么“重农抑商”,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情况下,只能靠人力耕种,如果商人太多,粮食就无法保证。

你知道“一亩三分地”是怎么来的吗

“一亩三分地”流传到现在,意义有所变化,多用来形容只为个人利益,眼里没有大局。希望随着时间的发展,不要忘记历史最初的样子,连至高无上的皇帝都要亲自下田耕种,平凡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如果每个人都可以管好自己的小家,照顾好那“一亩三分地”,社会这个大家庭自然也就是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