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李碩果果業合作社的前世今生

在沭陽縣湯澗鎮境內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武則天特別喜歡吃石榴,一次官兵押運石榴苗時有一棵枯萎了,就隨手丟在東海郡的一個地方驛站,這個驛站就在湯澗。故事未經考證,但對水果生產的熱愛,卻融入了當地人特別是大李村人的血液中。湯澗境內有一棵石榴樹,樹齡已有180多年。而大李村村民李長雨一直走在水果消費市場的前沿,用大李碩果果業合作社理事長、大李村黨支部書記夏進仁的話說:“早在吃肉還覺得很貴的年代,李長雨就種植夏黑葡萄了。”

大李村人對水果生產的熱愛,如今形成了成果。

大李碩果果業合作社的前世今生

兩年齡的翠冠梨今年預計純收入2000元

從沭陽縣湯澗鎮向北行不足一公里,就進入了大李碩果果業合作社的果園湯澗現代農業產業園區。4月16日,天空中濃雲密佈,偶爾灑下幾道陽光,間或滴下幾滴雨水。桃花、杏花花期已過,路西的兩年齡梨樹約摸有八九歲孩子高,還沒到花期,在稍有些大的春風中歡快地生長。

正是花的“空窗期”,聽起介紹來,卻讓人興致勃發:翠冠梨、珍珠油杏、軟籽石榴。就連路邊的行道樹、河裡的荷花,都大有來頭:黃金槐、太空蓮。其中太空蓮登上過神舟飛船,這3000多畝果林簡直成了新特優樹種的博覽園,讓人絲毫不會懷疑這裡將引領水果消費的潮流。

大李碩果果業合作社果園規劃面積1萬畝,始建於2018年,目前已形成了3千多畝規模,包括梨、杏、桃、石榴等。除了種植傳統,其成型有賴於多方面因素。

黨委、政府的推動。在湯澗發展藍圖中,果樹是重要一環,可以收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環境整治、打造美麗鄉村多重功效。在農業結構調整上,推動傳統稻麥生產向高效益的果業和旅遊業轉型。在環境整治和美麗鄉村建設上,把果園作為循環經濟運行的重要消汙點。隨著該鎮農業產業的快速發展,環境承載壓力越來越大。2019年,湯澗全鎮孵化鴨苗1.2萬羽,養殖生豬12萬頭、鵝500萬隻,屠宰肉鴨2000萬隻。該鎮把企業的廢棄物集中處理,再製作成有機肥,運到果園供使用。在果園內,記者見到了幾個水泥澆製的正方形地下入口,裡面可以見到水。夏進仁介紹說,這下面有1500立方米的汙物處理池,上面覆蓋了土種植農作物,合作社需要肥料時,就從這裡取。鎮上生產鴨苗的沭陽眾客種禽有限公司廢棄物就大部分運到這裡。大李碩果果業合作社成立以來,還沒有購買過肥料,每年每畝節省費用約300元。湯澗鎮黨委書記徐旭在接受採訪時說,湯澗農業產業確立了“轉型、升級、補鏈、融合、擴能”十字發展方針,走質量興農、生態興農的道路。

好的組織形式。採用合作社的形式,投入主體不僅包括本地農戶,外來實體也可以。比如鎮上生產生豬的立華牧業就在這裡“盤”了260畝土地栽植果樹,可以收到一舉兩得之效。李長雨也承包了52畝地,“到了明年豐果期,我種的梨每畝能產梨1萬斤、純收入突破1.2萬元”,他說。目前,果園內有十幾個投資主體,各主體相對獨立,又形成規模優勢。

銷售渠道保障。深厚的種植傳統積澱一方面形成了種什麼的非凡眼光,另一方面積累了不俗的人脈關係,保證了銷售渠道。夏進仁有一個親戚做水果銷售,生意做得很大,對方對大李碩果果業合作社的評價是規模太小。

技術支撐。果園裡的現有樹種,合作社研究了6年,就是把樹種買回來,開闢試驗田,一個一個試種,適合土壤和氣候再推廣。此外求教於科研院所。記者在果園看到,果園內一個休閒驛站掛著江蘇省林科院果樹病蟲害研究基地、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示範基地、南京林業大學石榴研究基地牌子。

“我們的產品是最好的,甚至超過原產地”,夏進仁對未來信心滿滿,透露說要讓他們長了1.5斤的翠冠梨參加各種農產品大賽。大李碩果果業合作社堅持使用有機肥、生物製劑,走無公害、品質化、品牌化道路,註冊了“永不分梨”“遇澗杏福”兩個品牌,充分考慮了方方面面的因素,他們的信心有充足的理由。

採訪結束,記者看到,園區內有幾條水泥路已經鋪好,湯澗鎮正著手全面完善果園的配套設施,全力保障發展。這路,一定會把大李人的“杏”福夢想引向遠方!(記者 阮興軍 張賽南 鄒成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