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網上開課,別難為了農村孩子

家裡信號不好,一直跑到山頂上,在皚皚白雪中一手拿手機,一手做記錄;走了近一小時的山路,才能找到一處能收到網課信號的崖壁,一學就是五六個小時;家裡不能上網,就到村部院子、鄰居家房頂上“借網”學習,堪稱現代版的“鑿壁偷光”……這些孩子實在太不容易。

人民日報:網上開課,別難為了農村孩子

在讚揚孩子們刻苦精神的同時,也該看到,要求那些不具備條件的孩子進行網上學習,不合理。而且,在廣大農村,這個群體很大。要知道,在許多農村地區,寬帶、WiFi不是必需品,而是奢侈品。

我們看到有暖心的報道,為了給大山裡的孩子“送網”,有的通訊公司加班加點佈網、建光纜、通信號;為了解決設備問題,有的地方購買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送到孩子家裡……應該說,短時期內,能解決多少問題呢?只能是杯水車薪。還有很多農村家庭,家裡三個孩子搶一部智能手機;沒有WiFi,對他們的父母來說,網絡流量真的很貴;而且信號、設備稍微出點BUG,全卡殼。

鄉村教師也太難了!設備拮据簡陋,信號時斷時續,爬到房頂上講課,坐在田間地頭找信號,拿著大蔥當教鞭;有位校長每天先把網課錄到優盤裡,再騎摩托車送到孩子家中,一天往返20多公里……大多數鄉村教師是臨陣磨槍,化身“技術服務人員”,一些上了年紀的教師,更是“玩不轉”。網上一些真實的段子,比如老師講課開了“十級美顏”,整堂課講完發現忘記開麥克風,看似好笑,實則讓人有些不是滋味。

農村的家長們更“捉急”。很多留守兒童跟老人住在一起,監督學習、檢查作業、親子活動等任務對他們來說很勉強。孩子自己使用手機,可能禁不住遊戲等各種“誘惑”,這會產生視力等好多問題。

其實,許多孩子來講,與其吃個“夾生飯”,不如多開幾條通道,有些地方網絡、電視等渠道一起上,這就實事求是。上課效果不可能像正常教課,可以規劃好當下能夠做好的事。比如北京規定的,“不得組織上新課”,北京的孩子們相對網絡條件較好,尚不開講新課,很多上網都困難的地方,更應該客觀評估、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

其實,教育是個大概念,包括德智體美勞等等。換個角度來看,這段時光如果合理利用,孩子們在許多方面也能得到很好的教育。可以複習之前的功課,把薄弱環節學紮實;開展閱讀計劃,靜下心來讀一批好書;開展練字等“打基礎”的學習;還有勞動教育,平時功課忙沒時間,現在力所能及地做點家務、乾點農活,也可以體會辛苦勞動的不易,增進和父母、爺爺奶奶的交流。

當然,疫情過後,需要補課的不僅僅是孩子。政府部門要補課,儘快補上疫情中暴露出來的教育教學短板;通訊公司要補課,儘快織密偏遠農村地區的網絡;老師們也要補課,儘快掌握一定的網絡時代的教育教學技能。讓陽光普照地處偏遠農村卻一樣活潑可愛、渴求知識的孩子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