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许多人捧黛贬钗?

甲壳虫1


捧黛贬钗体现众生认可“木石前盟”甚于“金玉良缘”。

贾宝玉的前身是神瑛侍者,他下凡是要经历一番荣华富贵恩怨情仇的,林黛玉的前身是绛珠仙子,她的生命是神瑛侍者用甘露浇灌而成的,她下凡是要用一生的眼泪还神瑛侍者的甘露之惠的,所以宝黛初会时,林黛玉会觉得宝玉眼熟,贾宝玉会说这个妹妹我见过,他们的爱情是三生石上的故事,是命中注定,是天生一对。贾宝玉是口衔一块五彩宝玉出生,宝钗小时得一僧一道赠与的金锁,金锁上的字正对着宝玉上的字,在贾母王夫人看来是非常般配的,也就是讲金玉良缘是人为安排的。殊不知真正的爱情是双方内心的感受,是你心知我心的相知,而不是外在人员的强力安排,不是世俗眼里的花好月圆。

宝玉挨打时林黛玉和薛宝钗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体现她们不同的爱情观。听闻宝玉挨打,黛玉已在潇湘馆哭得天昏地暗,宝玉醒来看哭在床头的黛玉的两个眼睛像核桃似的,黛玉劝宝玉只轻轻地说一句从此你改了吧。林黛玉是以生命对待爱情,她爱宝玉只要宝玉知道,无关这个世界。宝钗探望宝宝时用手托着药丸招摇过市,她要让大观园的人都知道我爱宝弟弟,并借机劝说宝玉走正道读圣贤书求功名。在曹公的笔下,两者高低见分。

另外,人们捧黛贬钗还有同情弱者的心理。林黛玉某种程度上说是孤儿,寄人篱下,不敢多说一句话不敢多走一步路,聪明娇美却病恹恹的,很容易让人产生怜惜之情,薛宝钗养尊处优,母亲爱着哥哥宠着。当然,最后的宝黛调包虽是高鹗败笔,但人们很容易把这帐算在宝钗身上。

补充一点,私下认为,众生捧黛贬钗是读者的权利,但误会了曹雪芹之意,或者说是没有接住曹公抛出的心灵绣球。十二金钗个个都有一首诠释命运的判词,唯独最重要的黛玉宝钗却合在一首判词里:“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细揣曹公之意,他并没有扬黛抑钗,而是都爱,一个是天上的神仙,一个是地上的精灵,她们俩惺惺相惜英雄重英雄。你看陈晓旭演的林黛玉的神情,多像一颗挂在清晨树叶上的露珠,摇摇欲坠,怎不让你怜惜?你看张莉演的薛宝钗的微笑,多像一株暖在春风中的牡丹,明亮照人,怎不令你喜爱?曹公借一个奴仆之口向尤氏姐妹叙述:“我们见到这两个神仙似的姐姐,大气都不敢出,怕一出大气,一个化了一个飞了。”难怪有一回宝玉见到宝钗的胳膊,便心驰神荡:这段雪臂长在林妹妹的身上那该多好啊。







萧生一介


强者让人妒忌,弱者令人同情。


江苏丁东


这个问题提的好:为什么有许多人捧黛贬钗?捧黛贬钗,是人们对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追求,是一种单纯和唯美的思想反映,是对虚伪现实的一种叛逆,人们还是希望世间少一些事故、多一些真我。

黛玉和宝钗,作为两个贵族家的女孩,同样寄居在贾府,但为人处事截然不同。黛玉就是一个小女孩,有些小计较,有哭有愁,不戴面具,为人比较“冷",活在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里,活出了“个性"。宝钗则是一个“人精儿",她把自己按照世俗的标准包裹起来,中规中矩,不越半步,为人比较“暖",活在以众人称好的框框里,活出了“共性"。因此才有,不谙世事的宝玉爱黛玉,而老于事故的贾母和王夫人则要给宝玉娶宝钗为妻。

贾府里,现实中,都是宝钗这种人更讨人喜欢,更乐于与之交往共事,因为她能想别人所想,让别人满意,没有那么多“事儿"。她的这种好,是统发的,她能让人人说好,但又很难和谁特殊的好,因为她顾及与你亲近而疏远了其他人。而黛玉这种性格的人,活在自己情感的小天地里,她不管别人喜不喜欢,而以"我就这样"示人,她不求让所有人说我,而只求和一人真好。就从交朋好友来说,宁交黛玉,不交宝钗。

人们捧黛贬钗,是对两种为人处事的态度,从真实的内心里,多数人还是讨厌精明事故,虚伪圆滑,随声附和,八面玲珑;而是希望活出真我,不戴面具,哪怕有些小性子,也可以接受。人们喜欢稚嫩,不喜欢早熟。

作为小说里的人物形象,两个人的性格特点都很极端。回到现实社会中,倒不妨折中一下,做人,要学黛玉,处事,要学宝钗,如此更好。

大家以为呢?共同探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