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在美國 10 美元和在中國10元人民幣購買力一樣嗎?

你有腦洞過思考美國老百姓的生活嗎?美國人每月的工資收入大約是3000~4000美元,而我們中國每月工資也是3000~4000人民幣。所以

10元人民幣在中國花和在美國花10元美元的購買力是一樣的嗎?

深度:在美國 10 美元和在中國10元人民幣購買力一樣嗎?

要弄明白這個,我們先明確兩條思路:

1、購買力:對於不同商品/服務,¥和$的相對購買力是不一樣的。

這是一個很廣泛的概念,簡單舉例說明:

Levis在美國便宜≠美元購買力高,漢堡在美國賣的貴≠人民幣購買力高

科學的方法是比較一堆商品/服務來看¥對比$的價格。

2. 遵守一條基本規律:可貿易(tradable)商品/服務在中國和美國應該遵守購買力平價原理,即1美元和7元左右人民幣的購買力相當(這裡不考慮匯率操控,假設7就是均衡匯率);

不可貿易商品/服務,美國的物價更高,這是因為美國較中國而言經濟更發達些。在經濟學上叫巴拉薩—薩繆爾森效應(Balassa-Samuelson Effect),篇幅所限,感興趣,可以自己瞭解下。

可貿易產品:可能進入國際貿易交換的產品;

不可貿易產品:只在原產地國內消費,不能作為進出口貿易的對象,如住房、耕地、清潔工人、律師、教師、醫生、銀行保險行業職員、廚師、家庭保姆等等。

順著這兩點思路,首先需要找出一堆商品/服務,然後分出中美購買力差距。

幸運的是美國統計局已經有這樣的研究了,所以我就借用一下,原文叫 “Tradable and nontradable inflation indexes: replicating New Zealand's tradable indexes with BLS CPI data”。

深度:在美國 10 美元和在中國10元人民幣購買力一樣嗎?

我們仔細研究下上表,可以分析得出:

服飾 (CPI佔比 3%) 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基本是可貿易品,一雙nike在美國$50-200不等,在國內¥300-1500。Levi's一條牛仔褲美國$50-70,國內¥300-700,基本是購買力平價。當然有某些歐美的品牌,在國內稍貴,主要因為關稅,消費者偏好等(品牌效應)。

教育/通訊 (CPI佔比 6%)

基本是不可貿易品。美國的物價要比國內貴很多:教科書美國的動輒$50-100,國內的¥20-40。電信費用美國一個月$30-$100左右,國內¥100人民幣綽綽有餘。學費上差的更多了,國內讀本科一年學費¥5000,美國讀graduate一個學分$1000。當然國內學費便宜的重要原因是國家補助。

比較例外的是電腦、手機硬件等算是可貿易品,美國的價格稍便宜(美國代購過蘋果手機的朋友都知道),但是在美國的居民消費佔比太少,不到CPI的0.5%。

食品飲料(可貿易CPI佔比4%,不可貿易佔比10%)

包裝/加工食品飲料大多是可貿易的,所以中美物價差不多。一打可樂美國$3-4,國內¥15-20。一罐品客薯片美國$1左右,國內不到¥10。新鮮的蔬菜水果,肉類等是不可貿易的,但價格差別也不是很大,美國的稍貴些,主要原因是美國的農業是一個資本密集型產業,生產力較高。餐廳提供的食物飲料也是不可貿易的,美國的就比較貴了,一碗麵$10挺正常,國內差不多。餐廳的食物飲料附含了地租/人工的成本,所以美國較高。

住房(CPI佔比41%)

無論在美國還是國內,住房都是支出的大頭。這也是不可貿易品。美國一線城市,紐約/洛杉磯/芝加哥一室一廳的房子的租金一般在$2000-4000左右,國內北上廣¥3000-6000。如果是比較美元和人民幣對房產的購買力,可能相差就不大了。

醫療(可貿易CPI佔比2%,不可貿易CPI佔比6%)

可交易的主要是一些藥,美國便宜些。但是論不可貿易的醫療服務,美國可是貴的離譜了,隨便一次小手術輕鬆上$1000,這些手術國內往往不足¥1000。

娛樂 (可貿易CPI佔比1%,不可貿易CPI佔比5%)

和娛樂相關的商品一般是可貿易,例如電視、音響、遊戲機。三星的一個普通50寸左右電視,國內¥3000-5000,美國$600左右。但是和娛樂相關的服務就大多是不可貿易的,中美價格對比怎樣,我這個沒有享受過娛樂服務的就不得而知了:)瞭解的朋友可以評論補充下。

交通(可貿易CPI佔比13%,不可貿易CPI佔比5%)

可貿易的很大一塊是包括車和交通用油在內的商品,這美國就比國內低多了,一兩奧迪A4,美國$35k左右,國內要¥300k以上,主要是關稅的和消費稅的差別造成。不可交易的部分物價大概是這樣,例如美國的車險,一個月輕鬆$100左右,國內一般不會超過¥200。

其他 (可貿易CPI佔比1%,不可貿易CPI佔比2%)

這裡囊括了很多其他的商品/服務,可貿易的如化妝品,據出國的國內女生反映美國的稍便宜。不可交易的有理髮,律師費等等,美國一次理髮$10-20左右,國內¥30左右。

總結:

1. 對可交易商品/服務來說,中美物價不會相差太大。換句話說,對這些支出來說,1美元的購買力大約等於7人民幣。考慮到人民幣真實均衡匯率可能低於7,在某些商品上1美元可能等於6-7人民幣的購買力。

2. 因為關稅,消費者偏好的影響,很多可交易商品上1美元的購買力大於7人民幣,車是最顯著的例子。

3. 不可交易的商品/服務來說,美國物價往往比中國高很多。比較顯著的幾個例子包括教育費用,醫療費用以及住房支出。對於教育和醫療來說,1美元的購買力往往不及1人民幣的購買力。

4. 因為絕大多數的服務是不可交易的,所以美國的服務的物價要高於中國。

人民幣玩家,來美帝買車買房是賺的,可不要迷戀美國的服務業,尤其是娛樂服務業,不然落得強東哥的下場......

如果對你有所幫助,請點贊支持一下吧!喜歡也可以關注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