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報》:加速餐飲行業復甦,需商家與外賣平臺深入交流

連日來,餐飲業外賣佣金問題引發了較大爭議。值得注意的是,"壟斷"在這場爭議中再次被拉出來成為了一個法律看點。隨著去年年底兩大知名電商平臺的反壟斷案進入訴訟程序,壟斷已成為電商行業一個非常敏感的詞彙。電商企業一方面希望自己能夠做大做強,提高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又惟恐和壟斷掛上邊兒,不免小心翼翼,左右為難,好像壟斷成了懸在電商企業頭上的一柄利劍。


4月10日,廣東省餐飲服務行業協會聯合省內各地餐飲行業協會,向美團外賣遞交了聯名交涉函,呼籲其取消獨家合作限制等其他壟斷條款,並直接減免疫情期間廣東省內所有餐飲商戶外賣服務佣金5%或以上。對此,美團外賣方面4月13日首次回應表示,計劃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商家懇談會,與商家更深入地交流、溝通,共同商議和落實更加切實有效的餐飲業復甦之計。


這次疫情期間,外賣行業表現非常突出,封城後武漢人跡罕見的大街上,外賣小哥堅守的身影令人感動。在復工復產的語境下,面對消費者的堂食顧慮,外賣又成了餐飲業的一根救命稻草。在2月26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商務部服貿司司長冼國義特別指出,"餐飲業的復工主要以外賣的方式,武漢市昨天(2月25日)一天餐飲外賣的數量達到13萬單。"

  餐飲和外賣雙方有爭議不怕,怕的是一方搶先佔領法律制高點,拉開一副你不同意減免佣金就是違法的架勢,逼人就範。其實,真正解決問題的方法無外乎本著平等協商、共渡難關的態度,尋求真正對雙方都有利的解決方案,切忌亂了方寸,化友為敵。


事實上,無論是電子商務法,還是反壟斷法,其根本目的都是鼓勵競爭,維護市場秩序,所以對壟斷有嚴格的法律認定標準。反壟斷法在明確"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不得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排除、限制競爭"的同時,也規定"經營者可以通過公平競爭、自願聯合,依法實施集中,擴大經營規模,提高市場競爭能力",以此鼓勵企業間合法的合作行為。

  從立法上講,反壟斷法和電子商務法給市場競爭留有充分的空間,判斷某一經營行為是否違法,是否屬於壟斷,需要綜合考慮具體情形,不能僅根據某一合作條款就輕易認定壟斷。例如,反壟斷法第十七條規定,具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只有在沒有正當理由的情況下,限定交易相對人只能與其進行交易或者只能與其指定的經營者進行交易,才會構成濫用市場支配地位。法律為壟斷認定設定了嚴格的條件限制,體現了法律對市場競爭審慎和謙抑的態度,而企業之間也不宜濫用"壟斷"來相互扣帽子、打棒子。

  不誇張地說,此次受疫情衝擊最大的恐怕就是餐飲業了。對很多餐飲企業來說,在這個疫情帶來的漫長寒冬中,與其說是在尋找出路,不如說是在尋找生路。不久前,西貝和海底撈兩家餐飲企業率先祭起了漲價大旗,幾片紅薯、土豆要價十餘元,結果消費者並不買賬,直接表示,"我可以不去吃"。

  無奈之下,海底撈就漲價風波公開道歉。儘管道歉了,但企業面臨的生存問題一時還是無法解決,於是餐飲企業又把目光投向了合作商外賣企業,希望它能讓利免佣金,顯然這個要求平臺方不好接受,由此就出現了爭議。雖然企業之間的爭執貌似與消費者無關,但是神仙打架,百姓遭殃,這場矛盾爭議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同樣令人擔憂。


在人們看來,餐飲業與外賣業已經牢牢地綁在了一起,成了共生共榮的關係,在這種情況下,餐飲業為扭轉困局就向外賣業開刀,頗有同室操戈之嫌,更有亂了方寸的意思。作為消費者,我們既不希望餐飲業受損,也不希望外賣企業進入一個更冷的冬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