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大保護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本號訊(4月16日)陽春三月,長江上游最大江心島——重慶市南岸區廣陽島上,春風和煦,鳥語花香,1280畝油菜花迎風綻放。

國土綠化行動|長江大保護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圖片來源:網絡

近日,廣陽島生態保護修復項目正式復工。如果不是重慶市委市政府下決心實施這一項目,這裡已成為機器轟鳴、塔吊林立的房地產建設工地。通過科技加持,未來的廣陽島將成為清潔能源利用率100%、綠色交通出行率100%、生活垃圾及汙水零排放的生態綠島。

從青藏高原到東海之濱,長江在浩浩蕩蕩的不息奔流中,以水為紐帶,連接上下游、左右岸,形成中國經濟大動脈。但千百年來,她也飽受水土流失、環境汙染、過度開發之痛。

2016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兩次主持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要求必須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

4年來,11省市同飲一江水、共擔一份責,治理汙染、修復生態、協同發力,長江大保護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國土綠化行動|長江大保護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圖片來源:網絡

政策與法規先行,打出治理組合拳

3月10日傍晚,南京濱江外灘江面上出現成群江豚,互相遊動追逐,還有江豚不時躍出水面。許多市民拿出相機、手機,爭相拍攝。

在江邊綠道健走騎行、在觀景平臺拍攝江豚戲水,已經成為許多南京市民的一項休閒活動。目前,全國唯一在主城區附近的江豚保護區就設在這裡,南京人為此放棄了江邊的燈紅酒綠與船來車往,取而代之的是融合生態保護、休閒遊憩等多種功能的60公里濱江風光帶。

3月28日,南京市委市政府宣佈,近期將制定出臺《南京長江江豚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並全面推進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

長江和長江流域是我國重要的生物基因寶庫和生態安全屏障。由於多年來的無序利用和過度開發,長江一度不堪重負,生態環境惡化,可持續發展面臨極大挑戰。

“絕不容許長江生態環境在我們這一代人手上繼續惡化下去,一定要給子孫後代留下一條清潔美麗的萬里長江!”習近平總書記對此痛心疾呼。

2016年1月,在重慶召開的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為長江治理開出了治本良方,提出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

幾年來,沿江省市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各部門堅決貫徹、落地有聲。

2020年第一天,青海發佈《關於黃河等十河三湖管理範圍的通告》,為生態保護再讓出10米的空間,給長江、黃河、瀾滄江在內的10條河流劃定出生態管理“10米線”。

3月26日,《2020年四川省生態環境監測方案》出臺,將在長江及重要支流構建生態環境監測新體系,做好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預報預警等,成為今年四川環境監測的重點工作之一。

2018年,湖北出臺《沿江化工企業關改搬轉等湖北長江大保護十大標誌性戰役相關工作方案》,探索出實施專項戰役、分類施策、協同作戰、標本兼治等“湖北經驗”。

從2019年4月起,安徽開展“三大一強”專項攻堅行動,“點對點”解決問題,打好打贏長江安徽段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整治攻堅戰。

國土綠化行動|長江大保護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圖片來源:網絡

在保水中治水,長江再現碧水長流

青海三江源,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地,被譽為“中華水塔”,是中國乃至亞洲重要的水源涵養生態功能區。保護好長江源對整個長江生態的改善意義重大。

“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習近平總書記言語諄諄意深長。

為了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青海省多措並舉不斷加大河湖生態保護和治理力度,把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做好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的文章。

監測顯示,2007年以來,上述三大河流水源水質已持續12年達優。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博士郝玉江表示,目前,長江水質總體處於比較好的狀態,長江中下游一帶由於水汙染導致水生物種死亡的現象極少,這與源頭優良水質分不開。

在長江上游的另一個重要水源發源地四川省,也在圍繞長江經濟帶水汙染治理、水生態修復、水資源保護“三水共治”,協同推進生態修復、資源保護、汙染治理,統籌山水林田湖系統治理。

這幾天,在四川鹽亭農田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副研究員汪濤,正推進《長江上游旱坡地氮磷徑流流失綜合防控技術研發與示範》等項目研究工作。

“水利工程中不僅要關注輸水效率,也要重視沿線水體汙染攔截。”他說,該項目相繼研發了長江上游丘陵區面源汙染源頭減控、過程阻控和末端治理等流域“減源、增匯、截獲、循環”全程控制技術等核心技術,“比如將灌溉溝與排水溝區別對待,通過建設生態水溝,能有效攔截農田徑流所攜帶的50%的氮、60%的磷。”

通過持續整治,奔騰不息的長江,正翻湧著生生不息的綠水清波。據統計,2019年1月至11月,長江經濟帶優良水質比例達82.5%,優於全國平均水平6.1個百分點。

國土綠化行動|長江大保護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圖片來源:網絡

邊去黑邊增綠,生態修復激發生機活力

在《2019年湖南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有這樣13個字——“清水塘老工業區企業全部關閉。”

外人或許不懂,但湖南人都很清楚它的分量。株洲清水塘老工業區是重汙染區,湖南將其定為湘江保護和治理“一號重點工程”的五大重點區域之一。2018年底,這裡261家企業全面關停退出。

湘潭竹埠港、株洲清水塘、衡陽水口山、婁底錫礦山、郴州三十六灣,都是曾被喻為湘江流域環境“毒瘤”的區域。現在,在3578個整治項目,1182家涉重企業關停的治理下,毒瘤一一被去除。與此同時,湖南還在湘江流域縣以上城鎮建立生活汙水和垃圾無害化收集處理設施,退出湘江干流500米範圍內2273家規模畜禽養殖場,全面清理“毛細血管”。

54歲的姜育龍是安徽省旌德縣馬家溪國家森林公園林長,也是全縣200名村(社區)級林長之一,對於這個“身份”,他解讀得很透徹:就是要帶領同事在這個“天然大氧吧”裡繼續護綠增綠,還要想辦法為園區增加效益。

2017年6月,旌德縣率先在安徽省縣級層面推行林長制,根據全縣森林資源分佈狀況和地形情況,設立縣、鎮、村三級林長共248名,確保一山一坡、一園一林都有專員專管。

去年10月,在旌德縣先行先試的基礎上,安徽省在全國率先啟動林長制,合肥、安慶、宣城等地先行試點,2018年全省建立了五級林長制體系。

為構築生態安全屏障,安徽省在“三河一湖一園一區”多點發力,即皖江生態文明示範區、淮河生態經濟帶、新安江生態經濟示範區、巢湖流域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大黃山國家公園、大別山綠色發展示範區。圍繞目標任務,安徽省已實施重點項目543個,包括生態建設類、汙染防治類、循環低碳類等項目,總投資6121億元。截至去年底,全省已超額完成綠色發展重點項目建設年度計劃。(作者 張曄 張蘊 盛利 俞慧友 吳長鋒 雍黎 劉志偉 趙漢斌 編輯 王強)

國土綠化行動|長江大保護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