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攻打北京为何会发生“东南互保”?汉人是不是幸灾乐祸?

普慈贤


面对与近代历史有关问题,喜欢近代史的我又来发表自己的观点了!

首先为什么会发生东南互保呢?这与当时的清朝统治已经不在牢固有关!随着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与同治中兴后洋务运动的发展!当时的各个地方督抚都有了属于自己的军事力量,将帅自招的募兵制代替了兵部的世兵制,中央兵部的作用逐渐减弱,而中央的军事力量也逐渐转为依靠地方将帅!除此之外,加上清王朝户部被迫允许地方的督抚就地筹款且保留对于镇压太平天国的财政使用加上财政收入范围扩大等问题,使得各个地方督抚在财政上更加独立于中央政府!最后面对当时的局面,清政府被迫重用汉人,下放部分权利,类似于曾国藩等地方督抚积极改革旧制,在掌握了地方人事权,军权,财政权后,权力不再过多的依附于中央!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失衡!随后清廷在面对地方督抚在面对义和团运动的各行其是,甚至是逆旨的行为置若罔闻,在这件事上,个地方督抚看到了清廷中央的对于地方的无奈也给了东南互保各方抗旨的运气,最后加上当时清廷内部的混乱,也给了东南督抚们组织东南互保提供了条件!

其次汉人会不会幸灾乐祸呢?我觉得应该会的!因为在汉人看来清廷始终是一个关外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不属于中华正统!孙中山的同盟会的“驱除鞑虏,回复中华”的纲领就可以看出来一些对于清廷正统的不承认!加之清王朝以前一直重用满人而轻视汉人的政策,久而久之在汉人眼里对于清廷的政权,汉人并没有那么强烈的忠君爱国的思想感情!因此,在才会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时,面对清廷的命令置若罔闻进行东南互保!所以,我觉得在一定程度上,汉人是有幸灾乐祸的可能的,但是他们不是幸灾乐祸自己的国家被人侵略,外来侵略者在自己的土地上烧杀抢掠,而是对于当权的清政府感到无所谓甚至是幸灾乐祸!






sherlockLDR


当时清政府执政,汉人就象低人一等。八国联军打北京,汉人没有权力,看在眼里,无能为力,ik不上幸灾乐祸。最终导致爱国留学生回国,联合国内民主人士,推翻清政府。


光伏鱼家


东南互保,在于地方和清朝朝廷的矛盾

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东南互保,主要源于地方与清朝朝廷之间的矛盾,这个说是汉人幸灾乐祸就有点过了,八国联军入侵,真正进行抵抗的军队都是汉人而非八旗兵,而慈禧逃跑也是向西安而非东北满族大本营跑的。

这里说说,八国联军侵华的缘由。

清廷在太平天国起义的时候,已经失去了用以维持统治的武装力量,八旗兵战斗力低下,无法战斗在和太平天国作战中,暴露无遗。而平定太平天国,是靠的曾国藩、李鸿章组织的湘军、淮军。

而太平天国平定之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这些拥有大量兵权的大臣,就成了实际上的实力派人物。

在这种情况下,清廷选择的办法就是互相牵制,以李鸿章为主体,建立北洋体系(也就是以后北洋军阀的前身),建立北洋水师,北洋陆军,使得北洋成为了当时清朝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用以威慑地方各个实力派督抚。而同时又利用各个地方实力派督抚,联合起来限制北洋,玩权力的平衡。

清廷保持北洋的最强大,但又不过分强大,所以才有挪用北洋水师军费这些事情。

而这个局面维持到了甲午战争,李鸿章曾经感叹,甲午战争,是以北洋之力而战日本全国。甲午战争的结局,可以说是日本彻底把北洋势力打残了。

也就是说,清朝失去了用以拱卫直隶之地的绝对武力威慑,地方上的实权派已经对清朝朝廷失去了敬畏之心。

在这个时候,为了重拾中央权威,用以威慑和控制地方,清朝才弄出了所谓向“万国宣战”的事情,而由于国内军事实力的虚弱,想到了利用民间义和团的昏招。

而说到这里,大概也明白了,八国联军入侵的本质,实际上是清朝中央势力和地方势力的彼此博弈。而所谓的东南互保就是这个局面下诞生的,在中央宣战的同时,东南五省实权督抚宣布中立,并不参战,以换取不被攻击。

清朝为了明确朝廷权威,不惜开启多国大战。地方为了实际权力,不惜中立不出,可以说都是一群只以自己权力为主的家伙。

最终清朝战败,朝廷权威彻底沦丧,清廷对于东南互保的督抚也是毫无办法,没能力把他们怎么样。

这就是这个事情的本质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