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應急突發事件中志願服務風險

本報記者 蒲曉磊

從4月8日零時起,湖北省武漢市解除離漢通道管控措施。昔日繁華都市,正在慢慢復甦。

武漢從陰霾走向晴朗,離不開志願者的守護——疫情防控期間,有兩萬多名志願者參與到社區調研、物資運輸等領域的志願服務中。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中國志願服務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委員莫於川接受《法制日報》記者採訪時說,疫情防控期間,志願者在醫療輔助、心理輔導、社區治理、交通協理、應急物流等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也承擔了不小的特殊風險。

莫於川認為,為確保志願者成為國家應急管理體系中與政府職業應急救援隊伍並肩前行的同盟軍、生力軍,更好發揮志願服務在社會治理中的積極作用,建議出臺志願服務法,對疫情等應急突發事件志願服務中的諸多特殊風險進行有效辨識和化解。

“在疫情等突發事件中,留給社會反應的時間很少也很寶貴。對於有公信力和較強專業服務能力的志願服務組織,應當在法律上給予充分賦權和賦能,賦予其自主發起專業服務的權限。”全國人大代表、江西財經大學環境與貿易研究中心主任李秀香說。

千萬志願者參與疫情防控

武漢封城期間,整座城市近乎停擺。

2月3日,共青團武漢市委發佈公告,決定面向全市招募一批疫情防控青年志願者。第一階段報名時間為公告發布當日至2月29日,服務崗位包括醫療救護、便民服務、心理援助、交通運輸等。

通知發佈後,7萬多名市民報名,經過審核並根據實際需要,兩萬多名志願者上崗,由各社區具體組織和動態管理。

事實上,在通知發佈前,就已經有不少志願者參與到了疫情防控工作中。通知的發佈,更是讓此前猶如星星之火的志願服務活動,在整個城市形成了燎原之勢。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得偉君尚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蔡學恩也是志願服務隊伍中的一員。在報名到社區當志願者之後,蔡學恩承擔起了運送蔬菜、勸解居民、值班查崗等任務。

“今天紮紮實實六個小時的志願者工作。戴的醫用手套都被汗水浸溼了。回家後脫掉手套,天啊,手指都起泡了,像酒精染的一樣疼……”蔡學恩曾經在微信朋友圈寫下這樣的日記。

據媒體報道,疫情防控期間,湖北共有60多萬名志願者活躍在社區、村莊,開展卡點值守、物資保供等服務。

志願者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的場景,在全國各地都是一種常態。

湖南組織了140多萬名黨員、巾幗、青年、科技、文藝等各類志願者;遼寧有150多萬名志願者通過各種形式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河北有200餘萬名志願者投身到疫情防控中;浙江有280多萬名志願者參與疫情防控志願服務;河南有近300萬名志願者踴躍參與社區(村莊)防疫、交通站點檢查疏導等活動……記者梳理相關數據後發現,截至今年3月,多個省份的志願者數量都是上百萬名。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上千萬名志願者投身於應急志願服務,成為一支抗擊疫情的重要力量。他們用奉獻精神和專業態度,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作出了巨大貢獻。”鄭州大學法學院教授沈開舉說。

志願服務中存在特殊風險

當前我國疫情防控階段性成效進一步鞏固,但令人惋惜的是,一些志願者沒能看到這樣的成果。

54歲的武漢志願者何輝,在疫情發生後就加入到志願者車隊中,承擔起義務接送醫護人員下班的任務,說自己這是“有一份力量就出一份力量”。但不幸的是,何輝在志願服務時感染了新冠肺炎,在2月3日去世。

這樣的悲劇,並非個例。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有太多的志願者倒在了抗疫戰場上,沒能看到“冬去春來”的景象。

“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具有緊急性、特殊性和風險性等特徵,這使得志願者在參與疫情防控志願服務過程中充滿挑戰、易受傷害。”莫於川說。

莫於川指出,根據工作內容和發揮功能的不同,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可分為醫療輔助、心理輔導、社區治理、交通協理、應急物流等類型,每一類型志願服務所面臨的特殊風險都不可忽視。

“醫療救助類志願服務的風險自不必言,志願者因為要與患者、疑似患者、密切接觸者進行直接或近距離接觸,有著較高的風險。即使社區治理類志願服務,也因為在社區秩序維護過程中要面對一些不確定因素,也存在一定風險。”莫於川舉例說。

此前,曾有學術機構作過調查,在我國既往的志願服務活動中,一半左右的公益組織沒有給志願者買過保險,10%左右的志願者參加志願服務活動時受過身體或精神傷害,大約9%的志願者在志願服務過程中曾不被理解或遭歧視。

令人欣慰的是,志願者的風險得到了重視——疫情防控期間,廣東採取兜底措施,聯合保險公司等提供約13.5萬份專屬保險,基本上實現了全覆蓋,此外還設立了100萬元的志願者關愛基金,建立起兜底安全網。

莫於川認為,長期以來,志願者的風險普遍存在且保障不足,這一點在此次疫情防控期間表現得尤為突出。因此,有必要通過制定志願服務法,補齊這方面的短板。

“為志願者購買保險等一些好的做法,可以進一步加以完善。例如,可以通過商業保險、社會專項捐助等市場機制與政策補貼、政府購買、政府兜底等行政機制相結合,分擔、轉移和降低參與志願服務的特殊風險與損失,從而進一步完善應急志願服務保險機制。”莫於川說。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湯維建認為,應當制定志願服務法,規範志願服務的經費保障和風險防控。例如,鼓勵保險企業研發有針對性的保險,滿足志願服務的需要,同時政府指導建立多種來源的基金,支持志願服務的開展,救助服務中產生的權益損害。

完善培訓機制提升專業性

志願服務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是廣大志願者奉獻愛心的重要渠道。近年來,志願者數量呈現逐年增長的態勢,中國志願服務網的“全國志願服務數據統計”顯示,我國實名志願者總數已經達到1.62億。

志願者數量大幅增長的同時,志願服務的專業性也越來越強。

“近年來,志願服務事業的發展日趨專業化,志願者的專業化水平越來越受重視。然而,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志願者的培訓缺乏相應規範,對培訓時數和培訓內容都沒有嚴格要求,甚至許多服務機構常常忽視志願者培訓。對此,應當在志願服務法中明確作出規定,對此進行規範。”莫於川說。

莫於川指出,考慮到志願服務的專業性,應當在招募環節就作出規定,對於不同類型應急志願者的招募,應明確相應的招募條件。包括設計簡明完善的招募登記表格,明晰志願服務的報名條件,對志願者的專業技能及身體健康狀況作出門檻規定。

與此同時,還要進一步完善志願者培訓機制。

莫於川說,應急志願者要充分發揮專業技能,其前提是必須做好人員培訓。通常而言,培訓分為專業類培訓和一般類培訓,應結合不同類型應急志願服務的風險特點和實際需要,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培訓,從而有效提升應急志願者自身的風險防範意識和能力。

“突發事件發生後,越早應對就越能降低損失,有了充分的法律賦權和賦能,志願服務組織才能在第一時間迅速採取有效措施,與政府各部門進行高效聯動,充分發揮他們的專業能力,有利於實現公共危機協同治理,更好地保障社會和公眾利益。”李秀香說。

湯維建同樣建議在法律中明確作出規定,加強志願服務隊伍建設,主要解決身份資格、普及教育、專業培訓、常規演練、應急服務等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