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马上高三了,我要不要辞职?

企咖说正能量


孩子升学,家长选择辞职,实际上不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这里面就涉及到孩子的习惯的问题。有一些孩子是不愿意在学习的时候有人关注的,如果家长在旁边关注他有可能选择不学习。


如果你要开启陪读模式,那么高三也比较晚了一点,高中陪读最好从高一就开始陪。这样孩子能够比较适应,不管从生活上还是心理上都会更加的适应。

到了高三,家人如果做出一些比较大的变动,往往会给孩子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比如说,你认为高三非常重要,所以你辞职决定和孩子一起面对高考,开启陪读模式。这个时候给孩子的心理暗示是:我妈妈都已经辞职陪读了,如果我考不好怎么办?

不同的孩子,在心理承受能力方面是有所不同的,有的孩子可能会把这一种心理暗示当做一种动力,但是也有更多的孩子会把这种心理暗示当做一种压力。甚至他们会觉得家长在边上黏着会让他们非常的不愉快。

在决定要不要开启陪读模式之前,一定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看看他的真实想法。

情况一:孩子特别不自觉喜欢有人盯着他。

这种情况可以考虑辞职陪读。有些孩子读书就是要有人盯着,在学校需要老师盯着,在校外希望同学家长盯着。我能监督自己就能够好好学习,没人监督自己的时候就想着玩。这个时候你是可以从孩子那里了解到,他是希望有人陪着他读书的。

情况二:根本不喜欢读书的孩子。

这个时候你要考虑是放任他高中毕业。还是赌一把,好好监督他一下。往往这种不喜欢读书的孩子,你辞职陪读跟他一起面对高考,他也会有很大的逆反心理。吵架肯定是免不了的。但是你不陪他读,他完全没把心思放在读书上,你可能又会不甘心。这种情况对你来说也是两难的选择,有可能你辞职放弃了一份好工作,可是换来的是啥都没有。

情况三:学习成绩很好,但是自理能力很差。

这样的孩子,对了,有他的问题,但是考一个的好大学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到了大学的时候自理能力还是可以锻炼出来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陪读的意义就在于帮孩子解决他解决不了的那些烦心事,比如说洗衣服,洗袜子,吃饭这一系列的生活上面的问题。学习方面他不需要你过分的关注但是要帮他解决掉这些他心烦的问题。解决好了这些问题,他就能够给你换来好成绩。这种情况下选择辞职陪读可能是值得的。

情况四:学习很自觉,但是很讨厌家长的关注。

这种情况的孩子,你就不要去陪读了,你越是陪读越有反作用。他们喜欢按照自己的模式走,家长在边上他会觉得害羞。你在他边上就相当于给他浪费时间,他会跟你耗着,最后他没有时间读书了。

小结:

孩子有各种各样的类型。要不要开启陪读模式,主要看孩子的性格以及他的学习情况。不要看到别人陪读了,孩子成绩上去了就认为你的孩子用陪读模式能够考好,要慎重决定哦。


外语那点事


孩子上高三,你为什么辞职呢?现在找一个合适的工作不容易,再说了,过35岁就不好找工作,如果以后你再想上班,不是那么容易的,就是现在你辛苦点儿,不知道你能不能给孩子辅导作业,如果你没有那文化,更不应该辞职了 ,高三的孩子学习全靠自己的努力,家长是帮不上忙的,只不过你就要更辛苦一点儿 下班回来还得做饭,你的辛苦,将来以后老了能拿上退休费,如果你全职在家,也可能孩子就会烦的,有的家长,对孩子要求特别高,一天到晚嘴不闲着,孩子做什么都不对 时间长了他就会反感你的,不如现在你工作 ,家里条件好点儿,多给孩子买点营养补品,将来以后还得上大学,还得继续读书,需要钱的地方多了。



淑敏1955


“景苑二哥”作为经历过儿子高考的过来人深有感触:家有高考生,家长坐针毡。我的意见是不必辞职,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第一、孩子才是参加高考的主体

没有一个家长不重视孩子高考。中国式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既美好又贪婪的希望,导致每一年高考期间都上演着各种版本的喜剧和悲剧!

我儿子上大学后一次和我聊天时说:“高考是我自己的事,谁不想考一个好大学?你们是皇上不急太监急!”孩子的话听起来,咱当父母的心里也不是个滋味,心里想等你有了孩子就明白了。

但如果换位思考,孩子的话恰恰需要我们正视一个问题,即高考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他们才是这场战斗的先锋,是主角,是主体,是内因,是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作为家长,我们的任何保障都是辅助性的、是外因、是配角,不起决定性作用。

第二、家长辞职会给孩子造成心里压力

没有一个孩子不重视高考。孩子最害怕的就是父母插手太多,逼得太紧,指导性意见没完没了,总拿别人家的孩子和他们比较,甚至超出客观实际要求孩子必须要赢。

家长辞职,回家照顾孩子也好,督促孩子学习也罢,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思想压力。他们心里会想,需要什么样的成绩或考上什么样的大学,才能报答做父母的付出呢?而作为家长,为了孩子高考连工作都不要了,你又将会以什么心态面对你的孩子,又如何全力以赴地“照顾”孩子?孩子会恐惧的!

第三、家长的付出与孩子高考成绩不一定成正比

我有一个老乡为了孩子高考,在孩子高二的时候,就辞去了一个森林公安分局的副局长,整整陪了孩子两年,最后她孩子的高考成绩并不理想,勉强上了一个本地的大专院校,和孩子的关系搞得也很紧张。事后看来,她的付出并没有取得预期效果。

第四、相信你的孩子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孩子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或人生规划,只是不愿意和家长说而已。孩子的未来命运我们真的无法掌控,相信自己的孩子吧,他们的正当要求,能保障的咱们尽量满足,他们不喜欢的,也要给他们足够的空间。上了好大学不一定就有好的前途,读了一般的大学也不一定就不能脱颖而出。只要孩子身体健康,人格健全,家庭安康,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到处都是人生的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