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子怎么养才好?怎么自己的小孩子都养得愁死烦死了?

浙江的天妤119


养育孩子是父母自我的修行,没有退路,只能前行!

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养育方式不可能相同,但是养育孩子的理念是有共性的。

首先,为什么会感到养育孩子很烦呢,主要还是父母没有掌握育儿的本质,在养育的过程中没有方法,导致自己不知所措,所以才会烦恼。

父母要先调整自己的心态,清楚养育孩子是一种快乐的过程,前提是父母要不断学习,因为随着孩子的成长,不同年龄段可能会有不同的问题。我们需要了解孩子内心,而不是只关注孩子的行为。

幼儿段的孩子需要陪伴,这种陪伴是要有效,不是孩子玩孩子的,你玩你的,是要融入到孩子的世界。

少儿段的孩子需要理解激发,他们开始获取各种知识和认知,父母需要支持他,理解他。并且正确的引导他。

青春期的孩子,他需求独立,有自己的自主思维,父母需要平等对话,了解其需求并支持他,肯定他的价值以及塑造他的梦想。



胡哥聊育儿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84,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3d1b7b1e7a1a43648358a047ed2dccde

啊呀归一


小孩子怎么样才好?怎么自己的小孩子都养得愁死了烦死了?

先说一下为什么父母会觉得愁死和烦死了,无外乎这几个原因:

第一,愁孩子学习不好;

第二,烦孩子说了不听,叫了不做;

第三,愁孩子的未来,因为书没有读好;

第四,烦孩子的各种坏习惯,拖拖拉拉磨磨蹭蹭,不听话脾气大;

正是这些愁和烦,会让父母们有一些负面的想象,典型的说法就是,你这样的成绩以后别说考上好的大学,你甚至连读大学都没机会,爸爸妈妈没钱去养你。

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啊!

发现了吗?不论是我们怎么样的愁和怎么样的烦,这些主角都是谁?

实际上并非孩子,而是我们父母自己,我们觉得我们有很重的责任,必须让孩子不要掉到坑里去,不要因为无知而去犯错误。

这样想的出发点是对的,但是在我们实际的操作之中,我们往往无法把握得住这个尺度。因此就变成我们在帮孩子操办,看到孩子学什么事情,进展得很慢,我们恨不得自己来替他完成这样的事情。

带着这样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我们对于孩子的种种表现就更加无法容忍。


所以,要解决这样的一个问题,需要我们这样来做,

1、用轻松一点的心态来养孩子

不要把孩子逼疯,把自己逼死。

在我们帮孩子安排很多事情的时候,不妨更多从成长的角度去看,小树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而孩子的成长,我们也要接受是有一个过程的。

孩子的不完美,正是他成长的养料,如果孩子生来就完美,也没有我们父母的事情了。

2、用快乐一点的心态来养孩子

凡事多看到这件事背后的正面意义,而不是一再强调背后令人沮丧的消极一面。

孩子这次考试不到100分,我们沮丧地认为这个孩子没救了。孩子比赛得不到第1名,我们就崩溃了,觉得孩子的这个成绩,对不起我们为孩子所付出的心血。

总是这样想,我们活得太沉重了,现在,不妨放得快乐一点。

孩子每掉进一个坑,每犯一个错误都是有意义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没有犯过错误,他就不知道这件事自己是做错的。

我们常常觉得,把我们曾经犯过的错都告诉了孩子,他应该不会再犯错了。

事实上却是,该犯的错一个都不会错过。

因为,你说的和孩子真正去做的,他还是需要有一个自己实践的过程,我们不能剥夺孩子的犯错权。


3、用平庸一点的心态来养孩子

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孩子,可以说大多数都是平庸的,特别优秀的孩子真的不会太多。

因为所有的孩子,在人生的这条跑道上竞争,优秀永远只是少部分。我们的孩子在我们的眼里就应该是出类拔萃的,就应该是特别优秀的,但这不一定是事实。

我们是普通的父母,那么我们养育普通的孩子。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为什么就不能接受呢?

何况,特别优秀的孩子代表了他会特别的忙,那么他在离开我们之后远走高飞,还会有多少时间可以顾及到亲情,想到爸爸妈妈呢?

说这么多,我想说的是,养育孩子,我们不妨心态放平一些,接纳他的平凡。也接纳他会犯错。

与结果相比,我们更加看重的是,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这个过程之中,孩子是否有在我们良好的陪伴之中茁壮成长。与成绩比起来,给予孩子一生的幸福和品质。还有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的健康,这才是第1位的。


庭爸,8岁女儿的奶爸,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家庭教育指导师,70后大叔,有爱有思考的育儿和教育达人,欢迎关注、转发、点赞和评论,更多育儿和教育问题可以与我交流。让育儿更轻松,让教育更有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