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不喜欢汽车的发动机启停技术?为什么?

法号二狗子


一项汽车技术的面试,是否能够得到用户的喜欢,关键还是要从用户实际驾车的场景来进行分析。

发动机启停技术是否解决了用户实际使用车辆中的痛点?怠速启停技术最主要标榜的亮点就是节油,根据百度文库的解释,使用了怠速启停技术的车辆在综合工况下可以节省5%-10%的燃油量,在市区拥堵路况下可以节省10%-15%的燃油量。确实是可以降低用户的用车成本,但是这个节油效率又远远低于目前比较流程的油电混合技术的节油效果,总结来说一句话就是虽然解决了一部分的驾车痛点,但是让用户的感受并不明显。

发动机启停技术给用户的驾驶体验带来了什么?首先在城市拥堵路段行驶的过程中,发动机的频繁启动熄火,带来了驾驶感觉的不连续性,就是缺少了一丝想停就停想走就走的畅快感,这就可能导致一个后果就是容易被人加塞,相信很多驾驶在拥堵路段的司机对此会让自己抓狂的。虽然目前车辆技术在不断发展,尽量让发动机的启动停止变的丝滑且尽量不影响用户的驾驶,但仍然还是无法做到完全无感。

从车辆购买以及养护的成本来看。购买一台具备怠速启停技术的车辆,可能需要多支出几千甚至上万的资金支出,而且配备怠速启停技术的车辆,由于要应对发动机的频繁启动,所以对于蓄电池的要求标准要高,而且蓄电池本来就是一个易损件,后期更换的话也需要支付额外的成本。而这些成本算下来,这个技术带来的那些燃油节省貌似就有了一些鸡肋的感觉。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来看。发动机的怠速启停技术是一项过渡技术,一直也没有成为节能减排的主流技术,目前来看未来也不会成为一项主流的技术发展方向。因为混合动力车辆本身就具备了相同的启停效果,而且能够实现电机驱动与发动机驱动的完美的动力结合,同时也带来更好的节油效果。至于目前最火热的纯电动汽车,就更不用考虑此类问题,因为抛弃了发动机动力。

所以综上所看,发动机的怠速启停技术带给用户的好处相对不明显,但是又带来一些相对不舒适的驾乘体验,在发动机都将逐渐淘汰的今天,发动机启停未来也不会是一个主流的研发方向。我想这就是很多人不喜欢的原因吧,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


贾不假言


现在越来越多的汽车配备自动启停系统了,启停系统用好了确实能省油,不过大部分时间启停系统还是麻烦更多。就说说我所遇到的情况吧。

1、低速行驶时突然有人横穿马路,这时候一脚刹车踩住了要避让行人,结果启停系统工作,发动机熄火。

2、好不容易找到个停车位,刚停稳准备挂倒挡倒进去时发动机熄火。

3、停好车后刹车稍微踩重了点结果发动机熄火。好吧,既然你熄火了那我直接挂P档锁车走人就行了。结果你刚从D档退出来还没挂到P档呢发动机就再次启动了。然后你挂入P档,再次手动熄火。

4、电瓶太贵,省下的油钱估计不够换一次电瓶。朋友的车跑了3万多公里,换个电瓶要两千多。

所以我现在开带自动启停的车上车就得先把这玩意儿给关了。不过启停系统用好了确实能省点油,大家可以尝试用刹车力度去控制。一般刹车踏板轻点踩启停就不会启动。所以我们判断不需要启停工作时可以轻点踩刹车。需要启停工作时可以适当多踩点刹车。


爱车大家说


具体有多少人很难统计,但起码擎哥身边几乎没人喜欢这项功能。


突兀的发动机启动、不太“聪明”的介入,都使得这项功能极大地影响了驾驶舒适性和乘坐体验,而他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是厂家为了降低平均油耗,能够顺利通过各项法律法规的“无奈”之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