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樸的農民和圍欄裡的玉米

走訪種糧大戶,看到他們集中連片種植的玉米地都做了圍欄,看來是防盜用的,但是仔細一看,圍欄的立柱細如蘆葦,在風中飄搖,欄杆則如同蚊帳般細膩,用手一撕,隨即破碎一個大洞,有形式沒內容,充其量是個擺設,既然投資建設,為何弄個豆腐渣工程,何況是自建自用。很是迷惑。

大戶說,承包土地,只有種植玉米小麥糧食作物才有國家補貼,糧食作物價格穩定,波動不大,收益穩健,但是有一個問題不好解決,那就是玉米的防盜和晾曬。

淳樸的農民和圍欄裡的玉米

種植一季小麥,畝產量一般能在1100斤,加上國家糧食補貼,種糧大戶補貼,畝收入能在1450元,基本夠一年包地費用,省心省力;下一季種玉米,那就比較麻煩了,如果賣玉米棒子,那得等成熟後,晾曬,可是晾曬場地不好找,只有通過烘乾塔烘乾,降低水分以後再銷售,無形增加成本,或者直接賣青儲飼料,送給奶牛場,但是價格比較低,一畝收入在500元,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路邊玉米一般都會被老百姓順手摘走,在村裡包地,滿地玉米,人家拿走一個即便是看到了,鄉里鄉親的也不便說什麼,而且百姓認為,地裡的莊稼,家家都有,掰個玉米煮煮吃了也不犯法,就像孔乙己說的“竊書不能算偷”。但是久而久之,每天被拿走幾個,產量會損失三成,加之玉米價格本來就不景氣,統算下來是賠錢的。

沒辦法,只有安裝圍欄,圍欄的作用就是告訴百姓,這玉米地是有主的,不能再隨便進去掰玉米了,防君子,不防小人。百姓一看有圍欄,也就不再肆無忌憚的“順”玉米了,更沒有破壞進去“偷”的。

纖細柔弱的圍欄,維繫起相敬如賓的大戶和百姓,保證了產量,也不傷和氣,何樂不為,這就是安樂祥和的農村,這就是淳樸淡泊的農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