違背民意建造的帕特農神廟,為何會成為民主遺產的最高典範?

引言

據相關資料記載,建立於伯里克利時期的帕特農神廟,自公元五世紀起便一直被視作

雅典帝國主義的豐碑。然而這一情況卻在近代得到極大的轉變,十八世紀以後,帕特農神廟搖身一變成為世人眼中西方古典民主政治的象徵,被當做最寶貴的民主遺產的進行推廣。對帕特農神廟的評價以時代為鴻溝產生兩極分化,這背後折射出的正是時代對歷史的再書寫。

違背民意建造的帕特農神廟,為何會成為民主遺產的最高典範?

帕特農神廟

一、伯里克利時期的帕特農神廟更偏向帝國的豐碑,而非民主的象徵

帕特農神廟最初的原型是庇西特拉圖統治雅典期間所建的一座神廟,在如今的衛城博物館中,人們依舊可以看見屬於它的殘骸。公元前490年馬拉松大捷後,雅典人在為感謝其守護神,在原神廟的遺址附近新建了一座神廟,這便是帕特農神廟的前身。然而好景不長,這座“舊帕特農神廟”在隨後的希波戰爭中被波斯軍隊摧毀。

入侵者殺死了所有的雅典人,接著洗劫神廟,然後焚燒了整個衛城。——希羅多德《歷史》

公元前480,為擴張領土,薛西斯率領波斯大軍侵入雅典,雅典軍隊雖奮力反抗卻始終不敵來勢洶洶的波斯軍隊,無奈敗退,波斯軍隊到達衛城神廟後將其洗劫一空,將整個衛城付之一炬。隨著戰爭時間線的拉長,波斯軍隊漸露頹勢,智勇兼備的希臘軍隊在薩拉米海戰中展開反攻,最終一舉擊潰了波斯軍隊,收復雅典。

違背民意建造的帕特農神廟,為何會成為民主遺產的最高典範?

希波戰爭模擬圖

波斯的侵略給了雅典人一記重創,他們開始反思自身存在的不足,戰勝後的雅典卻並不急於修復被波斯人毀壞的衛城,而是開始鑄建防禦用的軍事工程,同時改進國家制度。在伯里克利的推動下,雅典政治更加民主化,而民主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便是喚醒雅典民眾的集體意識,將這個國家由鬆散的城邦轉化成擁有獨立意識和集體認同感的帝國。

直至公元前447年,伯里克利才提議重建和美化那被夷平的衛城上的帕特農神廟。此時距離希波戰爭結束已經過去三十多年,在完成政治改革和軍事工程建築後的雅典蛻變成一個光輝的帝國,而這個新生的帝國,正迫切地需要一個非凡的首都。蘊含著涅槃重生意味的帕特農神廟無疑是最佳的選擇,然而伯里克利的這一提議,並沒有得到雅典民眾廣泛的認同。

伯里克利所有的施政作為之中,大興土木這件事,最受政敵的反對和抨擊。他們在市民大會中大聲疾呼,說是雅典已喪失信譽,在國外受到盟邦的唾罵,因為雅典人把全希臘共有財富,從提洛島移到自己的監控之下。——普魯塔克《希臘羅馬名人傳》

違背民意建造的帕特農神廟,為何會成為民主遺產的最高典範?

伯里克利在公民大會發表演講

修建帕特農神廟提議從一開始便飽受爭議,對於大多數雅典人來說,它代表了雅典對城邦財產的濫用,然而民主的反對並未能阻止神廟的修建,帕特農神廟如期動工,而負責帕特農神廟雕塑的菲迪亞斯在伯里克利下臺後才被迫流亡國外。對於雅典人而言,帕特農神廟是帝國的象徵、是民主的“恥辱”,他的存在便日夜提醒著雅典民眾一件事——民主的無能。

此外,迄今為止,尚未有考古學發現能證明早期的帕特農神廟舉行過任何與宗教有關的儀式,相反,將帕特農神廟看作雅典的一個特別巨大的財富寶庫的觀點,卻基本被現代學術界所接受。通過殘留下來的銘文來看,公元前447—前432年間用於帕特農神廟的費用總計達到5000塔蘭特而當時的一金塔蘭特相當於現在的三十三千克黃金

二、戰爭與重建:獨立建國的希臘重新鑄就了作為民主象徵的帕特農神廟,而文人的浪漫主義則將帕特農神廟的聲望推至巔峰

伯里克利以後,帕特農神廟歷經變遷。拜占庭帝國統治雅典時,帕特農神廟被基督教徒改造,雅典娜女神讓位於聖母瑪利亞;十五世紀中期奧斯曼帝國佔領雅典後,作為教堂的帕特農神廟又一次變為清真寺……直到十九世紀三十年代,希臘獨立建國之後,帕特農神廟的命運再次翻轉,成為希臘文化和歷史的新標誌。

在希臘最榮譽的時代,是自由創造了這批精美絕倫的藝術品,它們的遺蹟今天散落在 我們的國土上;是外國的專制主義者毀壞了它們,如今自由復得,是時候恢復它們昔日的榮光了。

——1837年希臘官方雜誌《考古》

違背民意建造的帕特農神廟,為何會成為民主遺產的最高典範?

衛城博物館

1863—1874年間,希臘政府在帕特農神廟西南側修建了第一座衛城博物館,不久後他們開始著手修復帕特農神廟,力圖重現古雅典的民主榮光。他們以帕特農神廟為原型,構築了一種以其為中心的民主與自由的希臘城邦聯盟形象。

這與歷史中真實的帕特農神廟大相徑庭,然而真相在希臘人眼中似乎顯得並不那麼重要,

正如同伯里克利時期的帝國需要一個光輝的首都,在廢墟之上新建的希臘也需要一段光輝的歷史作為基點,為他們贏得本國民眾支持的同時在世界歷史文化中留下不可磨滅的一筆。古希臘被理所當然的視作民主的起源,而重建的帕特農神廟便是最有力的物證。

當我看見雅典衛城時……我覺得整個世界一下子變得野蠻。東方以其排場、炫耀、欺騙令我不快。——勒男《在雅典衛城上的祈禱》

近代希臘建立後,人們遊訪希臘的大門也相應的被打開。眾多西方文人在遊覽帕特農神廟後,將其作為西方文明巔峰時的象徵,他們通過帕特農神廟追憶古希臘文明全盛時期的輝煌,並對此大為歌頌。

他們將具有複雜經歷的帕特農神廟簡化成單一的、古雅典文明的代表,而將歷代對其的改造視作褻瀆。十九時期,文學傳播速度之快,是前代難以想象的,在浪漫主義文人的歌頌下,帕特農神廟被簡化成一個意象。

他們同樣不在乎其建造的背景及其他種種,他們在乎的只是建造這座神廟的文明,

伯里克利時期的雅典文明被塑造成他們所需要的樣子,褪去所有汙垢,只餘下神聖不可侵犯的“民主”二字

三、現代雅典相應的被賦予了文明世界象徵的桂冠,帕特農神廟成為民主的代名詞

在希臘人的努力下和近代浪漫主義文人的歌頌下,重建後的帕特農神廟成為西方民主文化的地標性建築,前來“朝聖”的人絡繹不絕。

違背民意建造的帕特農神廟,為何會成為民主遺產的最高典範?

雅典衛城

今乃其時,於是希臘之政法,遂為法於天下。——康有為《希臘遊記》

半個世紀以後,來自中國的、戊戌變法變法引導者康有為亦造訪了這座神廟,在他看來,伯里克利時期的民主政治乃是世界當今民主政治的先驅,至於伯里克利時期民主的具體內涵,在他看來也並不重要。他們眼中所見帕特農神廟,已然成為“民主”二字的代名詞。

時間推移到冷戰時期,世界形勢影響下的希臘更是成為整個西歐的“粘合劑”,西方政權以民主作為他們共同的追求,向鐵幕另一端的東歐諸國及蘇聯發起挑釁。現代雅典相應的被賦予了文明世界象徵的桂冠,類似“民主誕生地”“民主典範”等讚美之詞不絕於耳,雅典儼然成了一座一切始發的城市,成為被全力效仿的理想典範。

而頗為反諷的是,近代建國後的希臘政府要接近自由民主,尚有相當漫長的路要走,20世紀的希臘甚至幾度淪於軍事獨裁統治之下。

結語

進入21世紀,隨著以互聯網為代表的大眾媒體的傳播,作為西方民主文明象徵的帕特農神廟形象已然眾所皆知。簡化的帕特農神廟形象,其實是近現代西方人對歷史的再書寫,而背後的真實也不應當被就此掩埋。

違背民意建造的帕特農神廟,為何會成為民主遺產的最高典範?

拜占庭帝國

從希波戰爭到雅典的衰落,從拜占庭到奧斯曼,從近代希臘建國到冷戰的展開……帕特農神廟一直作為歷史的見證者,見證著東西方文明的交匯與衝突,它不應當只被單純地看做一個意象,而應當獲得更全面和更為公正的認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