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解封”後的“特殊群體” 他們的心理創傷咋撫平-今日頭條-手機光明網

武漢“解封”後 他們的心理創傷咋撫平

“太謝謝了,多虧了餘老師,孩子現在安靜多了。”4月16日,武漢市蔡甸區蔡甸街正街社區香格華府小區居民王娟一個勁感謝社區和心理諮詢師餘紅玲,上初中的女兒因抑鬱,疫情期間出現多次過激行為。

4月8日,武漢“解封”,疫情阻擊戰取得階段性勝利,復工復產有序推進,不同人群心理狀況也隨之變化。4月9日,湖北印發新冠肺炎疫情心理疏導工作方案,進一步加強重點人群心理疏導和心理干預,助力科學戰役情。

諸多心理障礙凸顯

“這孩子晚上一個人跑出去,總是剪頭髮,不吃飯也不睡覺。”正街社區書記蔡子琴說,孩子媽媽王娟多次向社區求助,“上報街裡,聯繫心理諮詢上門,最近有好轉。”

3月下旬,心理諮詢師餘紅玲第一次前往王娟家,為抑鬱症孩子做心理疏導。“她太內向,組合家庭有一定影響,疫情居家時間長,需要發洩。”餘紅玲說,半個月來,經過上門疏導、電話聊天等方式,逐步開導。

“最多一天接到四五個醫護人員的電話,情況比預想要差。”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高級心理諮詢師、湖北省心理諮詢師協會會長肖勁松介紹,疫情緊張時期,一線醫護人員工作節奏緊張,沒有放鬆時間,客觀上掩蓋了心理上的負能量,同時,部分醫護人員面對高壓時習慣性選擇“硬扛”,都不利於心理健康。

肖勁松說,一些醫護人員被新冠病毒感染後,又把病毒傳染給家人,因此心懷負罪感,加上隔離治療時,又認為自己不被需要,因此精神狀態非常消極。

“我會不會是無症狀”“感染了會不會傳染給家人”“不能上班了怎麼辦”……武漢心理諮詢師李榮,每天都在電話、微信中面對這些問題。他說,在疫情早期,大家情緒普遍是以焦慮為主,疫情好轉後,心理負擔逐步轉向生活壓力和身邊的莫名憂慮,這些都需要及時疏導。

肖勁松認為,隨著湖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發生積極向好變化,社會中“創傷後應激障礙”等心理問題將逐漸凸顯。

築牢心理健康防線

新冠病毒不僅危害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同樣首當其衝。科學戰疫,心理治療防線一刻不能放鬆。

“加強心理疏導和心理干預”,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重要指示精神,湖北全省總動員。

華中師範大學開通心理援助熱線平臺,運行2個多月來,每天接入近百個心理求助電話;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安排70餘名心理工作人員將組成“心理康復團”,為需要心理干預、指導的醫護人員和市民提供諮詢和診療。

“精神心理科的醫生去隔離病房、社區隔離點與患者面對面,或在線上對患者進行精神心理評估。”湖北中醫院精神心理科主任李莉說,該院康復門診,根據患者填報信息和自述症狀,精神心理科專家評估患者是否有抑鬱、焦慮、失眠等心理疾病和嚴重程度,再針對患者個人情況進行心理干預和專業治療。

國家一級心理諮詢師、黃岡市靜遠社工服務中心負責人張靜認為,當不良情緒累積到一定程度時,會對心理健康產生不可逆轉的損傷,應讓有資質、有經驗的專業心理諮詢師加入進來,積極引導民眾重視心理健康。

荊州市社會心理學會通過微信、電話、手機和互聯網等方式開展市民心理疏導,在心理援助服務過程中,發現心理求助人群裡,失獨人員、空巢老人、殘疾人和留守兒童等部分特殊群體需要格外關注。

湖北省衛健委副主任塗遠超介紹,湖北省精神衛生中心“強肺心理支持”、武漢市精神衛生中心“新型冠狀肺炎心理援助”等一批線上心理諮詢途徑,已在全省推廣,重點為康復患者、基層工作人員、一線醫務工作者提供心理服務,覆蓋全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