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到晚长篇大论回答问题的人是什么心理?

亲爱的俏姑娘


很高兴回答悟空提问!

一天到晚长篇大论的回答问题是人是什么心理?

这个问题从我自身的角度谈谈,因我也一直在长篇大论的回答问题。

首先我在争取过优质回答,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硬性指标似的闯关。

再有,无聊的问题也不屑去答,真正的去理会一个问题,在平台上,大家都是在专心的,用自己的语言和文字,根据问题所需,把要说的阐述明了,剖析问题的所在,并拿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建议或意见。

回答一个问题像制作一件艺术品一样,需要雕琢,打磨,以至于达到答题者内心认为的完美,那就需要细心,全面的考虑,又不能画蛇添足,所以,对于一个问题完整的回答,就是一篇有开头,有内容,有结尾的作文。

还有其他的情况或许是有一部分长篇大论的回答是一种对收益的兼顾,既然答题了,看看自己的文章值多少钱?这个我不确定,因为我不在收益之列,自媒体的收益各说纷纭,本人并没尝试。

写作是有瘾的,有停不下来的节奏。

所以,不管是简单的回答还是长篇大论的回答,用心对待就好,这个没有什么特殊的不健康心理。

以上是我对问题的个人看法,感谢支持阅读。




溪源桑柘


一天到晚发表长篇大论,回答问题的到底是什么心理?在我个人看来,有如下几种:

一、古道热肠型。这类人知识储备丰富,热心肠,当遇到熟悉的问题时,产生回答的冲动。他们充分发挥个人专长,把问题说得更清楚,能帮助到更多的人,因而写出比较长的文章。

二、无聊消遣时间型。这类人平时没什么其他爱好,拥有较多的私人时间,喜欢有事没事写长文章回答问题。他们在打发时间的时候,也将心中的情绪及时排解出去,这是一种比较健康的消遣方式。

三、有交往障碍,喜欢舞弄文笔型。这类人,口头语言交往能力不强,不善于和人打交道,但是一写起文章来就滔滔不绝。他们沉浸在自我编织的文字之中,自得其乐。通过挥洒文字,他们感受到了从人际交往中,没有感受到的快乐,同时,他们通过文字与他人交流。

四、废话连篇型。这类人平时说话交代不清,需要通过较多文字重复表达,才能说明白。当他们写文章时,思路混乱,东拉西扯,所写的长篇大论就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这类文章,是最没有价值的,既浪费自己的时间,也浪费别人的时间。

五、个人所需型。这类人具备相关的知识,有较强的文字表达能力,写文章是为了某种需要。如:在今日头条,申请兴趣认证,字数太少,不合适,所以作者会适当地把文章拉长一些。

无论是出于什么心理回答问题,在我看来,都应当注意原则,能短则不要长,但如果是来自灵魂深处的感悟,能给人帮助,就可以多写。

大家看,同是赞美梅花,王安石可以用诗的形式写,言简意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唯有暗香来”;而陈慧瑛,则用散文的形式,通过赞美梅花,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眷恋和热爱。在阅兵式上,战士铿锵有力地喊出:“为人民服务。”表达了他们对祖国和人民深深的爱;而毛泽东的演讲《为人民服务》,则围绕论点,从几个方面进行论证,号召大家团结起来,克服困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所以,回答问题说得多,未必就好,也未必不对;说得少,未必是精炼,也未必是不会说。到底回答问题该多写还是少写,希望回答者心里有一把尺子,在丈量别人的时候,不要忘记度量一下自己。





杨柳静依


人有术,一天到晚长篇大论来叙述。

发善心,全力以赴探个究竟找原因。

发善愿,不辞劳苦慢慢道来不生烦。

你我他,见到这类朋友不忘给他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