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冊相交線與平行線全章節複習

5.1 相交線

(一)相交線

兩條直線相交,形成4個角。

1、兩條直線相交所成的四個角中,相鄰的兩個角叫做鄰補角,特點是兩個角共用一條邊,另一條邊互為反向延長線,性質是鄰補角互補;相對的兩個角叫做對頂角,特點是它們的兩條邊互為反向延長線。性質是對頂角相等。

角:兩個角有一條公共邊,它們的另一條邊互為反向延長線。具有這種關係的兩個角,互為鄰補角。如:∠1、∠2。

②對頂角:兩個角有一個公共頂點,並且一個角的兩條邊,分別是另一個角的兩條邊的反向延長線,具有這種關係的兩個角,互為對頂角。如:∠1、∠3。

③對頂角相等。

(二)垂線

1.垂直:如果兩條直線相交成直角,那麼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2.垂線: 垂直是相交的一種特殊情形,兩條直線垂直,其中一條直線叫做另一條直線的垂線。

3.垂足:兩條垂線的交點叫垂足。

4.垂線特點:過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已知直線垂直。

5.點到直線的距離:直線外一點到這條直線的垂線段的長度,叫點到直線的距離。連接直線外一點與直線上各點的所有線段中,垂線段最短。

(三)內錯角、同旁內角

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形成8個角。

1.同位角:(在兩條直線的同一旁,第三條直線的同一側)在兩條直線的上方,又在直線EF的同側,具有這種位置關係的兩個角叫同位角。如:∠1和∠5。

2.內錯角:(在兩條直線內部,位於第三條直線兩側)在兩條直線之間,又在直線EF的兩側,具有這種位置關係的兩個角叫內錯角。如:∠3和∠5。

3.同旁內角:(在兩條直線內部,位於第三條直線同側)在兩條直線之間,又在直線EF的同側,具有這種位置關係的兩個角叫同旁內角。如:∠3和∠6。

七年級下冊相交線與平行線全章節複習


5.2 平行線及其判定

(一) 平行線

1.平行:兩條直線不相交。互相平行的兩條直線,互為平行線。a∥b(在同一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叫做平行線。)

2.平行公理:經過直線外一點,有且只有一條直線與這條直線平行。

3.平行公理推論:平行於同一直線的兩條直線互相平行。如果b//a,c//a,那麼b//c

(二)平行線的判定:

1. 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麼這兩條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2. 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內錯角相等,那麼這兩條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3. 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如果同旁內角互補,那麼這兩條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

推論:在同一平面內,如果兩條直線都垂直於同一條直線,那麼這兩條直線平行。

5.3 平行線的性質

(一)平行線的性質

1.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2.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3.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同旁內角互補。(兩直線平行,同旁內角相等)

(二)命題、定理、證明

1.命題的概念:判斷一件事情的語句,叫做命題。

2.命題的組成:每個命題都是題設、結論兩部分組成。

題設是已知事項;結論是由已知事項推出的事項。命題常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具有這種形式的命題中,用“如果”開始的部分是題設,用“那麼”開始的部分是結論。

3.真命題:正確的命題,題設成立,結論一定成立。

4.假命題:錯誤的命題,題設成立,不能保證結論一定成立。

5.定理:經過推理證實得到的真命題。(定理可以做為繼續推理的依據)

6.證明:推理的過程叫做證明。

5.4 平移

1.平移:平移是指在平面內,將一個圖形沿著某個方向移動一定的距離,這樣的圖形運動叫做平移變換 (簡稱平移),平移不改變物體的形狀和大小。

2.平移的性質

①把一個圖形整體沿某一直線方向移動,會得到一個新的圖形,新圖形與原圖形的形狀和大小完全相同。

②新圖形中的每一點,都是由原圖形中的某一點移動後得到的,這兩個點是對應點。連接各組對應點的線段平行且相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