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皮三兩事兒

#頭條之星校園計劃# 為什麼涼皮這麼受歡迎?

是揭涼皮那一下的賞心悅目?還是原料簡單,製作過程適合殺時間?或者是入口的酸辣爽滑,激發了宅家時過於平淡的味蕾呢?

涼皮三兩事兒

▲ 不管是涼皮還是涼皮捲餅,都好吃。

一碗簡簡單單的涼皮背後,代表著西北人對主食淋漓盡致的理解。細膩滑嫩的澱粉麵皮、蓬鬆多孔的勁道麵筋,面被一分為二,卻沒有任何割裂感,而是頗有點陰陽相濟的味道,帶來更加豐富的口感層次。

涼皮,你是面派還是米派?

烙麵皮、釀皮子、熱麵皮、米皮、擀麵皮......其實在大西北,涼皮多數時候不叫涼皮,根據做法和材料,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一套叫法。涼皮,是所有這一類食物的總稱。

▲ 這種晃晃悠悠,形同涼粉或攪團的釀皮,你吃過嗎?

涼皮的大體做法,說起來也是很簡單的:和好的麵糰,在水裡洗(rua)面,洗掉的澱粉即是涼皮的原料,而瘦身後變黏乎的膠裝麵糰,便是剩下的麵筋蛋白(生面筋)了。洗面水沉澱後倒去多餘水分,倒進塗好油的涼皮鑼鑼(金屬製平底圓形容器)內攤平,蒸熟後過涼水冷卻,取出切條,就是涼皮;而麵筋蛋白或蒸或煮,再切好或撕碎,就會變成麵筋,飽飽吸附調味湯汁,為涼皮錦上添花。

涼皮三兩事兒

▲ 剛剛出鍋的涼皮,在向你招取手

涼皮從起源地陝西出發,再往西北走去,一路來到甘肅、寧夏、青海、內蒙古河套等地,質地逐漸厚實,做法日趨複雜,口味更加多元,就得到了釀(rang)皮這個稱呼。雖是同叫釀皮,青海的青稞釀皮、內蒙古的巴盟釀皮、風靡甘肅蘭州的高擔釀皮……都各有特色。

涼皮三兩事兒

▲ 青海釀皮隊加入戰場。

就就拿甘肅平涼的釀皮子來說,簡要的做法,叫“懶麵筋”,將小麥麵粉調和洗漿,去掉多餘水分,加入食用鹼後呈糊狀,放進籠中蒸熟,一張張白裡透黃的“懶麵筋”便做好了,抹一層熟油,晾涼後切成細條,加鹽、醋、醬油、辣椒油、芥末等佐料,就可以放開吃了。

涼皮三兩事兒

▲ 外帶釀皮,方便得很!

平涼人家,家家都會不需要洗面的“懶麵筋”,而釀皮子則要費點功夫:把面和好,然後把麵糰在水裡面反覆揉捏,直到最後無法擠捏出面汁,然後再把面汁沉澱,用專門的鑼來蒸。釀皮子的薄厚,全憑經驗來掌握,口感上,則要更顯柔韌可口。

涼皮三兩事兒

▲ 厚實有勁的安康蒸麵。

嘗試過涼皮和釀皮,不妨試一下陝南安康的蒸麵。同樣是用鑼蒸制,卻省去了揉麵洗面的步驟。將麵粉與少許食鹽加水和成糊狀,盛入刷好油的鑼,搖勻蒸若干分鐘,青黃柔軟的蒸麵就出鍋了。

安康蒸麵,看起來類似涼皮,口味卻大不同。它的調味要採用熬熟的醋,酸度恰到好處,再加同樣熬製的醬油,佐以香料的芝麻醬,油潑辣子等配料,便能喚醒安康人的美好一天。據說在外的安康遊子思念家鄉時,會拿涼皮“救急”,但仍難解鄉愁。#頭條之星校園計劃# #美食戰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