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好墓”(14)• 墓主的配偶 Ⅰ

墓主除了“殷宗母”之外,還另有一個重要的身份,那就是古帝妃。

在“崇母”的時代,即便兒子身為帝王,如果其“父”不是非常的、特殊的存在,那麼一樣不會太被重視和過多的銘記,然後在悠悠的歲月中,帝王“父”逐漸變得語焉不詳,甚至消磨湮滅在歷史的長河中。所以很多遠古遺物,都塑有帝“母”的形象並留存至今,而帝“父”則未曾或少有顯示。

但是,如果帝王的“父親”身份特殊或貢獻巨大,則另當別論,比如五號墓主的配偶——帝嚳。五號墓是墓主簡狄的後代(即墓主所繁衍的殷族後人)為紀念、銘揚其宗祖(宗母、宗祖)而建的宗墓宗廟。宗墓之內,墓主的配偶嚳,以其帝王的身份爭得一席之地併成為不可忽視的存在。他與墓主相互彰顯、婦唱夫隨;殷人光宗耀祖,他也與有榮焉。


※ 帝嚳的相關文獻記載

1、《山海經》

① 《大荒南經》:帝堯、帝嚳、帝舜葬於嶽山。

② 《海外南經》:狄山,帝堯葬於陽,帝嚳葬於陰。

③ 《海內北經》:帝堯臺,帝嚳臺,帝丹朱臺,各二臺,臺四方,在崑崙東北。


2、《史記•五帝本紀》

帝嚳高辛者,黃帝之曾孫也。高辛父曰蟜極,蟜極父曰玄囂,玄囂父曰黃帝。自玄囂與蟜極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於顓頊為族子。


3、《索隱》:嚳,高辛氏,名俊,一作夋,夔,號亡斤。


4、《帝王紀》雲:帝嚳有四妃,卜其子皆有天下。元妃有邰氏女,曰姜嫄,生后稷。次妃有娀氏女,曰簡狄,生卨(契)。次妃陳鋒氏女,曰慶都,生放勳。次妃娵訾氏女,曰常儀,生帝摯也。


※ 帝嚳的獸類代表動物及其圖騰形象


《索隱》:嚳王天下。為三界王,有三形。形禽為摯,形獸為虁,形人其相戴幹。

《帝王紀》:帝嚳,其母生見其神異,自言其名曰岌,或夋。


1、釋“岌”、“夋”:

❶ 岌岌、夋夋,相當於摯鳥“吱吱”的叫聲。

❷ 岌岌、夋夋,又可為獸“倨倨”的叫聲。

❸ 指行走遲緩的樣子。


《祭法》:“殷人禘嚳而祖契。”

所以在殷商甲骨卜辭、金文中常見嚳被稱為高祖夋,他是殷民所奉祀的上帝,其形象是鳥頭人身或猴頭鳥身的獨腳怪物。


2、釋“虁”

虁,古代稱之為水獸、水龍。形容其神魅也,如龍一足,踔而行,長鼻大口,卷尾而行,其力千斤。

《山海經•大荒東經》:“東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裡,其上有獸,狀如牛,蒼身而無角,一足,出入水則必風雨,其光如日月,其聲如雷,其名曰虁。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里,以威天下。”

虁皮蒙鼓,聲聞千里,故上古以“虁”為主樂之官的樂正。借用“虁牛”其聲如雷,作鼓傳令、傳音、作樂。

舜時命“虁”為主樂之官。

虁,古之神獸,古代傳說該神獸出在東南方,喜吃金屬,䑛鐵消千斤,多力,刀槍不入,體大如驢,狀頗似熊,有可以伸縮的長鼻,尾短,皮厚,毛少且長,善於游泳和潛水,它出現則預示著有水災。

其形又若鼠王,頭腳似鼠,口銳毛蒼,大如水牛。其精一滴落地,輒成一鼠。

虁,皮避邪溫暖,懸掛其圖可以避邪消災。最奇特的是它的前服四趾,後肢三趾。古稱“一足”、“一丁”。

從古人關於“虁”的描述及甲骨卜辭、金文的銘刻之形,還有五號墓出土的“虁”形祭器,可知古之“虁”即為今之“貘”。

綜上所述,古帝嚳的形獸為“虁”,即今之貘獸。


“婦好墓”(14)•  墓主的配偶 Ⅰ

(備註:“婦好墓”內容太多,將分篇介紹,要完整了解,請參閱上下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