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掏腰包援武漢 成都個體醫生:重要的是去戰鬥過

4月17日上午,成都雙流區白河路,陳偉軍回到闊別三個多月的診所。進門之前,幾名工作人員們拉起橫幅、送上鮮花,為他舉行了簡短的歡迎儀式。

自掏腰包援武漢 成都個體醫生:重要的是去戰鬥過

診所為陳偉軍舉行的歡迎儀式

沒有過水門,沒有警車開道,沒有夾道歡迎,從武漢回成都後,這是唯一的歡迎儀式。

與其他的援鄂醫護不同,他是以個人名義自掏腰包支援武漢;與其他援鄂醫護相同,他也穿過很多次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在定點醫院、方艙醫院、隔離點,面對面接觸新冠肺炎患者,然後治癒他們。

日前發佈的1463名援鄂川軍的名單上,找不到陳偉軍的名字,也找不到與他一起去武漢的,閆國樑醫生的名字。因為嚴格地說,他們參加的醫療隊不算一支“正規軍”。

他們說,這些都沒關係,重要的是去戰鬥過。

紅星新聞記者還聯繫到另外兩位以個人名義援鄂的成都護士,她們甚至連名字都不願意留下,只說:“就是想著去幫幫忙,能幫多少是多少。”

自掏腰包援武漢 成都個體醫生:重要的是去戰鬥過

2020年4月17日,中醫醫生陳偉軍接受採訪

自掏腰包援武漢 成都個體醫生:重要的是去戰鬥過

2020年4月17日,中醫醫生陳偉軍查看藥材乾薑

【出發】

“我要看一看,所學的中醫到底有沒有用”

陳偉軍1989年出生,雲南文山人,家鄉特產“文山三七”,李時珍稱其為“金不換”的優質中藥材。從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後,他繼承家鄉衣缽,成為一名中醫師,落戶成都。

自掏腰包援武漢 成都個體醫生:重要的是去戰鬥過

2020年4月17日,中醫醫生陳偉軍正在給病人摸脈

疫情初始,在公立醫院上班的妻子就自願報名請戰援鄂。陳偉軍也想去,但民營診所的醫生,是沒有這種機會的。

“想去見識一下,它到底是個什麼東西。”陳偉軍經常和兩個要好的同學交流。他介紹,祖師爺張仲景,曾經記載過類似的疫情。

彼時,在廣東工作的同學盧進傑,聯繫到一個名為“慈善中醫之家”的民間組織,裡面已經有醫護正在武漢一線奔走,向當地醫療機構申請參加一線工作。也有上百人組建微信群,通過網絡會診、公益講座等形式,傳播疫情防控中醫知識。

“想不想去武漢?”2月24日下午6點,正在做飯的陳偉軍接到盧進傑的電話:“要去動作快點,快買票。”次日凌晨6點,陳偉軍告別1歲的孩子,帶上妻子籌備的30多個N95口罩,懷著不捨,一個人登上飛往前線的航班,“前方告訴我們,26日就要正式進醫院,很緊急。”

此時不能直接進入武漢,陳偉先乘飛機到長沙,然後與隨後到達的閆國樑一起,轉乘高鐵抵達武漢。他們介紹,“慈善中醫之家”已經獲得武漢當地授權,給他們提供了通行證明。記者瞭解到,取道湖南進入武漢,也是許多民間援助組織的常用路徑。

“我們同班同學裡,畢業後純中醫只剩下零星幾個,大多數在做中西醫結合。”陳偉軍說,這個機會太難得,他要看一看,所學到底有沒有用。閆國樑也覺得這是很罕見的疫情,當時中醫界對此沒有統一的認識,他想見識一下,同時發揮一個醫生的作用。

自掏腰包援武漢 成都個體醫生:重要的是去戰鬥過

三位大學同學在武漢站(左起:閆國樑 盧進傑 陳偉軍)

【戰鬥】

吃住都和公派醫療隊在一起

“慈善中醫之家”醫療隊,由蘇州天熠新瑞中醫藥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戴氏中醫第四代傳人戴新瑞組建。2月7日,醫療隊收到武漢市武昌區發來的授權書。

據人民日報此前報道,當時武昌區委組織部部長鬍太榮提出兩點要求:一是醫生護士必須有註冊證,二是所需醫療物資都需要自帶。胡太榮說,當時病床奇缺,大量病人住不了院,得不到及時救治。醫院裡就是出高薪,連清潔工也招不到。有一支這樣的隊伍,哪怕是來幫著照顧一下病人也好。

很快,一批批中醫志願者陸續抵達武漢集結,有自己開診所的、有退休的、有坐堂的,大部分人是自駕來的,幾乎每輛車都裝滿了中藥材。另外,醫療隊先後籌集到61萬元資金,用於購買中藥材、煎藥機、測氧儀、防護服等醫療用品。

陳偉軍、閆國樑抵達時,“慈善中醫之家”已經成建制地與一支公派醫療隊同住一酒店,得到政府的後勤保障。他介紹,“慈善中醫之家”吃住都和公派醫療隊一起,生活物資也與公派醫療隊沒有區別。而每次進入隔離病房時,也有具體醫院提供防護用具。

廈門醫生賀勁是“慈善中醫之家”的第一位醫生,武漢“封城”前,他因為擔心父母回到家鄉武漢。武漢戰“疫”形勢緊張之後,他一連找了7家醫院,希望能做義工,救治病人,都沒有如願。2月6日,得知戴新瑞將在武漢建立“慈善中醫之家”招募醫生,他第一時間報名。隨後與北京的李中正博士,用六經辨證和三焦辨證,結合病區病人實際情況,找到規律,並摸索出一套純中醫的診療方案,制定出協定方。

“25日晚開了個會,醫療隊賀勁老師介紹了大家協定的中藥處方,告訴我們明天就要進武漢市第九醫院。”陳偉軍說。

【效果】

他經手的五六十位患者先後康復

自掏腰包援武漢 成都個體醫生:重要的是去戰鬥過

武漢市第九醫院

在武漢市第九醫院,“慈善中醫之家”的中醫師每人分別協助一個樓層。接診的第一個病人,就讓陳偉軍感到印象深刻、專業上受益匪淺:“平時在診所,很難見到這樣的重症病人。”

“他是個72歲的老人,有過腦梗講不出話來,14天以來吃什麼吐什麼,一直沒有大便,非常衰弱。”陳偉軍介紹,從中醫的角度講,十幾天不吃飯離死亡只有一點點了。陳偉軍給老人看了40分鐘,怕有防護手套阻隔影響把脈,他反反覆覆摸了手上、腳上、頸上的脈,又仔細詢問,把病情症狀和自己的想法記在紙上。

“老人的症狀,從我當時的既往經驗來說,不太適合服用我們的協定方。”陳偉軍說,他自己的想象的藥方和協定方有差異,因為病人的脈象躁動,從平時來看是有熱。於是他去請教醫療隊的專家,專家說:“你被採集到的假象掩蓋,這個病的本質是寒。”

陳偉軍在病程記錄中寫下:中醫診斷太陰病、太陰寒溼復感寒邪……用協定1號方加桂枝10克。按照醫療隊總結的規律,醫生可根據個體差異,在協定方基礎上加減用藥。

26日陳偉軍睡得很忐忑,他希望自己的想法是錯的。27日,他得知老人服用協定方後沒吐,而以前喝任何東西都吐。繼續觀察幾日,發現老人還可以解大便了,心想果然專家是對的。

陳偉軍不斷根據老人的病情變化,在協定方的基礎上做著細微調整,老人的精神狀態越來越好,3月2日時其面色漸漸有光澤、脈象柔和,病已至坦途。3月8日查房時,老人精神已振,還可以在床上自由移動了。

自掏腰包援武漢 成都個體醫生:重要的是去戰鬥過

討論病案

自掏腰包援武漢 成都個體醫生:重要的是去戰鬥過

配製中藥

自掏腰包援武漢 成都個體醫生:重要的是去戰鬥過

病房裡工作

援武漢工作期間,“慈善中醫之家”每天都要入院施治,期間沒有一天輪休。記者瞭解到,這甚至超過許多公派醫療隊的工作強度。

陳偉軍說,帶著對協定方的更深入理解,他的經手過的五六十位患者先後康復出院。他和閆國樑也經手過那些讓人無奈的案例,有患者已經康復轉陰,但卻因為其他綜合因素去世。這場天災帶給人們的是什麼?他們一直在思考。

【回家】

沒能和公派醫療隊一起回家,只能自己回

一線的工作中,“慈善中醫之家”不斷總結,完善著他們的協定方,隨後被官方收錄。陳偉軍介紹,例如趙志宏就在原有的基礎上加了一味當歸。帶著這份協定方,再加上極大降低治療成本的中醫針灸、艾灸、食療等方法,“慈善中醫之家”在各定點醫院證明了價值,轉陰率達95%。隨後,他們又將這套純中醫藥施治方案覆蓋到方艙和隔離點,服務過上千位患者

自掏腰包援武漢 成都個體醫生:重要的是去戰鬥過

左起:盧進傑、趙志宏、陳偉軍、閆國樑

三月中旬,醫療隊接到撤離的通知,此時方艙醫院紛紛休艙,武漢的疫情已經迎來階段性勝利。3月20日,在武漢青山區的一片杏林地,政府為“慈善中醫之家”舉辦了紀念儀式,頒發紀念證書。

但此時回家是個難題,武漢仍在“封城”。陳偉軍聯繫到相關管理部門和即將返川的公派醫療隊,但沒有迴音。他說自己能夠理解,因為疫情之下,院感工作非常重要,沒有人敢為他做擔保。

留在武漢隔離期滿後,4月2日,“慈善中醫之家”的陳偉軍、閆國樑自行回到家鄉。陳偉軍介紹,有的隊員是自駕回家,而他和閆國樑是先到孝感,再坐高鐵回成都,一路上帶著武漢青山區給的證明材料。

自掏腰包援武漢 成都個體醫生:重要的是去戰鬥過

2020年4月17日,陳偉軍向記者展示在武漢抗疫中獲得的榮譽證書

自掏腰包援武漢 成都個體醫生:重要的是去戰鬥過

榮譽證書

自掏腰包援武漢 成都個體醫生:重要的是去戰鬥過

陳偉軍在武漢青山方艙工作時使用的工作證

那天,沒有過水門、沒有警車開道、沒有夾道歡迎,日前發佈的1463名援鄂川軍的名單上,也找不到他們的名字。閆國樑說,當天醫館的幾個同事來接的他,一起吃了頓火鍋,終於回家了,他感到很高興。

4月17日上午,雙流區白河路,陳偉軍回到闊別三個多月的診所。進門之前,幾名工作人員們拉起橫幅、送上鮮花,為他舉行了簡短的歡迎儀式:“歡迎援鄂抗疫陳偉軍醫生平安回家。”從武漢回成都後,這是唯一的歡迎儀式。他說,這都沒關係,重要的是去戰鬥過。

另外,他們得到過武漢當地的承認,也得到過武漢當地的補貼。

自掏腰包援武漢 成都個體醫生:重要的是去戰鬥過

當地領導看望"慈善中醫之家"醫療隊

4月17日中午,記者與陳偉軍約了頓火鍋。那家火鍋店對援湖北醫務人員費用全免,陳偉軍拿不出能免費吃的“戰疫英雄卡”,手機裡只有援湖北紀念證書和工作證的照片。

火鍋店店員看了看,說:“只要是援過湖北的,我們都認。”

自掏腰包援武漢 成都個體醫生:重要的是去戰鬥過

慈善中醫之家在青山方艙醫院休艙時合影

【初心】

兩位不留名的護士:就想著去幫幫忙

4月20日,記者聯繫到“慈善中醫之家”的另外兩名成都護士,她們來自同一家民營醫院,以個人名義援鄂。她們婉拒了採訪,只願意以匿名形式回答問題。為什麼選擇到一個危險的地方工作?

一名護士說:“去的時候沒有想那麼多,就是想著去幫幫忙,能幫多少是多少,如果不去肯定會後悔,這也是作為護士出身的一種使命感吧。”

另一名護士說:“國家有難,匹夫有責。我看見武漢疫情後本能就是想著去幫助那些病人,有這方面資質和經驗我就該去,這是天職。”為什麼最後連名字都不願意留下?她說,她不想由此改變自己的初心。

自掏腰包援武漢 成都個體醫生:重要的是去戰鬥過

自掏腰包援武漢 成都個體醫生:重要的是去戰鬥過

不留名的護士接受採訪

記者看到,她們在武漢前線留下的照片裡,穿著白底藍間條的防護服,只能透過護目鏡看到雙眼。這與在武漢戰鬥的其他英雄們,沒有任何區別。

紅星新聞記者 胡挺 王拓 攝影記者 張直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編輯 包程立

(紅星新聞V6.8全新上線,歡迎下載)

自掏腰包援武漢 成都個體醫生:重要的是去戰鬥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