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思邈活了多久?历代名医寿命有多长?古人平均寿命低中医不背锅

前几篇文章当中有人留言说既然中医那么好,为什么古人寿命都不长?新中国成立后因为建立了现代医疗制度所以平均寿命大幅度提高。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古人寿命的话题。中国古代人平寿命是多少岁?中国古代平均寿命不高是因为中医太落后吗?为什么古代名中医大都高寿?这篇文章将在有限资料下尽量给大家一个可供参考的答案。

孙思邈活了多久?历代名医寿命有多长?古人平均寿命低中医不背锅

历史毕竟从故纸堆里研究如何尽量接近本来面貌,永远不可能还原真相。如果有人拿着一堆资料说:“喏,这就是本来面貌”,你会信服么?所以关于历史上的平均寿命大都是历史研究者从某个纬度给我我们了一个参考,信不信无伤大雅,却可以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

根据1996年第5期《生命与灾祸》中林万孝的《我国历代人平均寿命和预期寿命》,我国历代人的平均寿命数据如下:夏、商时期18岁,周、秦大约为20岁,汉代22岁,唐代27岁,宋代30岁,清代33岁,民国时期约为35岁。看到这个数据是不是觉得很低?别为古人的短寿难过,我们再来看另一份研究报告:《古代中国人寿命与人均粮食占有量》一文测算出西汉的“平均寿命”竟然超过70岁,最低的元清也有46岁左右。

孙思邈活了多久?历代名医寿命有多长?古人平均寿命低中医不背锅

另外还有一些研究从当时社会中提取偏安一隅少战乱的地方的家族作为样本,根据族谱记录的人丁生卒时间,用小样本来说明当时大概的平均寿命。《中晚清丹阳孙氏家族死亡年龄调研》一文测算的孙氏家族在摒除10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后得到男子平均死亡年龄是46.62,女子平均死亡年龄是49.84,《明清时期家族人口与社会经济变迁》一书根据50种族谱在摒除1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后测算的平均死亡年龄约52岁左右。

孙思邈活了多久?历代名医寿命有多长?古人平均寿命低中医不背锅

下面是梅山客家族谱西山陈氏寿命的有关统计:

孙思邈活了多久?历代名医寿命有多长?古人平均寿命低中医不背锅

数据较少,但也能说明一定问题。排除早夭的情况,西山陈氏宗族,存活下来的成人,平均寿命大略能到55岁。而一份根据《梅县程江大亨村叶氏族谱》统计出来的排除早殇后的数据,是男性平均能到60.1岁,女性平均能到65.5岁。

孙思邈活了多久?历代名医寿命有多长?古人平均寿命低中医不背锅

另一份拥有早夭记载的,是根据《梅县石塘李氏族谱》第十五世(嘉庆、道光年间)65位男丁和其52位配偶的寿命统计出来的。因为有男性1~3岁早夭的记载,故而这种早夭,直接拉低了平均寿命的数据。男性平均41.6岁,女性平均57.4岁。

孙思邈活了多久?历代名医寿命有多长?古人平均寿命低中医不背锅

早夭、战乱、看不起病、交通不便、偏远地区缺医少药、医生数量少、这些都是导致平均寿命被拉低的原因。可是早夭不仅发生在贫民百姓家,连皇家也未能幸免。清朝历朝皇子早夭率接近一半,唐太宗子女夭折率超过百分之二十,宋太祖子女夭折率超过百分之六十,明熹宗6个子女无一存活......按理说这些锦衣玉食、不缺医少药,甚至可以说可以享受最好医疗待遇的皇子们,早亡发生率应该极低,但事实可能比平民家的孩子还不如。这当然不仅仅是医学问题,还包括后宫争宠倾轧、近亲结婚、早婚早育等,如果以皇子早夭以此来证明中医不行确实不够公允。但那个时候孩子得天花死亡率很高,中医也确实能力有限。

孙思邈活了多久?历代名医寿命有多长?古人平均寿命低中医不背锅

古代社会名仕,生活相对富足保健意识也更强,他们的平均寿命倒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中医的作用。南京医学院学报有一篇《我国历史上3088个著名知识分子的寿命的统计分析》对自秦汉至新中国成立前3088个著名知识分子的寿命进行了统计分析。平均寿命65.18岁。艺术家的平均寿命最高67.95岁,文学家最低62.32岁,学者和政治家介于其间,而远远高于同时代的贫苦劳动人民。

金末元初的名医李东垣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观点。李东垣认为很多病就是因为缺少粮食吃不饱,脾胃失调引起。按照他的思路施方医治救人无数。因此贫穷本身就是就是导致早亡的重要原因。

孙思邈活了多久?历代名医寿命有多长?古人平均寿命低中医不背锅

如果要质疑中医不行的话,我们再来看看历代功成名就的知名中医的平均年龄。根据计算维基百科“中医学家”列表里的历朝历代名医的寿命,他们的平均寿命为75.48岁。说几个大家熟悉的人,唐代药王孙思邈活了101岁,扁鹊有97岁的高寿,前面提到的李东垣71岁,张仲景69岁,李时珍75岁他们都没过平均数,但在当时的时代也算是高寿了。

固然历朝历代民间都有不少长寿的人,清朝康熙皇帝还举办过几次千叟宴,老者来自全国,其中不乏90岁以上的老人。按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有些人家里是有长寿基因的,但是把这么多医家拢在一起计算他们的平均寿命有那么高,那还真说明中医保健养生的功效确实是实实在在的。固然中医不是万能的,当今社会我认为还是少些对中医有无作用的争论,学好中医用好中医,用中医造福于民才是正理!

本人非史学专业人士,数据来源于网络,观点仅供参考。欢迎留言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